如图:
人工统计 供参考
25年QS综排和艺术设计专排都在世界前40的学校共计17所,其中美国7所,英国3所,中国和新加坡各两所,日韩及荷兰三个国家各一所。
以下,我们分为欧美和亚洲两大板块来聊聊。
#1
综合类院校蓄力艺术设计
比较关注QS排名的同学们,或许已经发现在今年的专排里面,综合类大学名次涨幅非常之大。
这些院校的上升趋势既反映了全球高等教育格局的变化,也揭示了艺术设计学科发展的新方向。
首先,国际化战略和跨学科资源整合是主要原因之一。我们以家门口的清华大学为例,它的艺术设计专排今年直接冲到了亚洲第一(世界第14位),这主要得益于长期布局的国际化办学模式。
类似的南洋理工大学在媒体艺术与交互设计领域的资源整合能力也非常突出,与全球科技企业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加速了设计创新成果的转化。
纽约大学 综合设计与媒体 MS + $8,000/年 奖学金新加坡国立大学 工程设计与创新 MSc offer
综合类院校相较于艺术设计院校,有着得天独厚的学科交叉资源和优势,同时通过搭建国际研究网络、增设双学位项目,显著提高了自己的学术声誉和雇主评价,而这两项恰巧也是QS艺术设计专排当中权重比较高的指标。
其次,新兴技术与社会需求的结合重塑了综合类院校的学科竞争力。比如UCLA凭借着其毗邻好莱坞的地理优势,将影视艺术与数字媒体技术深度结合,毕业生在动画、虚拟现实等领域的就业率持续领先。
同理,剑桥也通过新开设的跨学科设计专业,将建筑学、工程学和材料科学相融合,聚焦碳中和城市设计等社会议题。这种“问题导向”的研究范式在QS新增的“可持续性”指标当中也占据了一定的优势。
T同学
获布朗大学&罗德岛设计学院
Design&Engineering双学位offer 奖学金7500$
除此以外,评估体系的指标调整也成为了今年各综合类院校名次上升的重要变量。
今年QS首次引入“可持续性”、“就业能力”和“国际研究网络”三项指标,这使得传统综合类大学相较于艺术类院校更加具有竞争力。
以耶鲁为例,它在纯艺、建筑等传统领域的地位已经不用多说,如今加上它在社会科学领域的强势学科(经济学、历史学等)为艺术管理、文化政策等交叉方向提供了一定的学术支撑,这种跨学科联动在新的评分体系中是更容易获得高分的。
当然区域教育政策的倾斜和资源投入也不可忽视,以清北为例,都是双一流院校,各方面的投资相较于国内其它院校都会更多。新加坡这两年也将创意产业纳入了国家经济战略,那么南洋理工和新国立也获得了更多的财政支持,用于提升其软硬件的水平。
这些都会影响学校本身的论文产出质量、师生比例等比较关键的QS指标。
所以,今年综合类院校的表现比较突出,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未来几年艺术设计学科的发展或许也会更加依赖跨学科协作的能力、社会性问题响应速度以及国际化资源的整合效率。像是皇艺、伦艺等传统艺术设计院校为了守住自己的宝座,或许也会做出一定的响应。
欧美地区专排综排都在世界前50的院校有:麻省理工、牛津、剑桥、斯坦福、UCL、康奈尔、耶鲁、哥大、UCLA、纽大和代尔夫特理工。这一大排名字列在这,只能说:硬核,太硬核了。关于这类院校为什么能称霸“双排”已经在前面讨论过了,以下我们简单介绍下这几所院校当中比较值得关注的领域和研究方向。
首先是技术融合领域,比较推荐MIT和代尔夫特理工。
MIT的媒体艺术与科学,专注可穿戴设备和智能材料,学生可以获得全额资助,包括学费、医疗保险和津贴。申请材料需要提交推荐信、作品集、目标陈述、个人陈述、成绩单等(不需要提交GRE)。需要特殊强调的是,MAS不接受外校背景学生申请博士,本校学生研二可以申请攻读博士学位。代尔夫特理工的话,推荐工业设计工程下的交互设计,其核心课程包含脑机接口原型开发,与当地的脑科学研究中心合作,毕业生很多都进入了飞利浦等大型企业的医疗设计部门,这一点也映射到了他们的作品集喜好,从成功申请到代尔夫特理工的作品集中也能窥见:C同学作品《Meta-Mecha》
获 代尔夫特理工大学 交互设计 MSc offer
UCLA的Design | Media Arts(MFA),学制三年,课程侧重于每个人在媒体艺术背景下的个人和创造性发展。该研究方向之前和索尼影业共建了虚拟制片实验室,参与了系列电影的预可视化制作。汉艺国际教育 Q同学 获 宾夕法尼亚大学 Robotic and Automanous Systems MSD 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 Architecture and Urban Design MS申请上,学校明确指出:不接收传统的平面设计作品集。可能得话建议大家在作品集中加入UE5引擎作品。dma.ucla.edu/programs/mfa纽大推荐游戏设计,这个我们平时给大家介绍的比较多了,这里就不再展开了。亚洲地区,两榜都在前50的有:新国立、北大、南洋理工、清华、首尔大学、东京大学。亚洲院校在整体榜单上表现都蛮不错的,跟欧美院校走的是完全不同的艺术设计教育路线。专业的选择上,推荐以下几个方向:首先是技术融合类,首推清华大学的深圳国际研究生院中的互动媒体设计与技术和互联网+创新技术。前者是国内顶尖的游戏设计专业,是清华大学跟南加大和腾讯合作的,所以拥有学校+企业双导师的联合培养模式,学生能够在在学期间就接触到行业第一线,把握市场动态,可以更好地做到学业与职业的规划与衔接。
汉艺23届学员L同学 成功保研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信息设计(交叉学科)
作品集项目(部分)
后者是清华大学和法国巴黎交叉学科研究院联合创立的,有机会赴法国巴黎去的双学位证书。专业目标在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社会关怀、自主探索精神和跨学科创新设计能力的高层次、交叉应用、创新创业型人才;能够掌握互联网+创新设计的思维与技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产业应用类方向推荐新国立的整合设计,该方向是跨学科设计,通过结合不同的学科为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提供了创新、可持续和有效的解决方案。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实操性更强。整合设计的教学遵循混合模式,一半由工业设计学部的教授和世界一流的设计教育讲师合作教学,另一半在合作企业的设计工作室中对学生进行培训学习。
汉艺23届学员Z同学 获 新加坡国立大学 整合设计 MDes offer
值得一提的是,新国立一直与领先的设计公司、知名的跨国企业和有影响力的专业人士建立联系,为学生提供就业、实习、咨询和行业项目的机会。而该项目的合作企业包括但不限于Meta、Facebook、谷歌、Shopee、资生堂、惠普、新加坡航空、新加坡旅游局、三星、戴森和戴尔等头部公司。最后,其实从今年的QS专排来看,世界各地都开始涌现出专业能力过硬,资源充沛的艺术设计类强校,对于各位同学来说也要改变申请策略了,比如多国同申或者中联保申请,以此来提升大家进入名校的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