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主要讲述中国四大一线城市地铁拥堵的秘密,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通过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个城市的地铁拥堵情况为例,阐述了城市经济发展与地铁交通压力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了城市规划、线路运营等方面对未来交通资源配置的影响。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城市发展与地铁交通压力的关系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城市人口不断增多,地铁作为城市交通的主要方式之一,承担着巨大的交通压力。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的地铁拥堵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城市发展的难题之一。
关键观点2: 四大一线城市地铁拥堵的原因
地铁拥堵的原因主要包括供需失衡、城市规划、线路运营等。一方面,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通勤需求高且集中,单线地铁运力有限,导致供需失衡;另一方面,城市规划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如北京地铁受到城市“摊大饼”式扩张模式困扰,大量打工人住在四环外,每天早晚去市中心上班,形成了巨大的潮汐客流。此外,线路运营也是影响地铁拥堵的重要因素,如广州地铁3号线的线路规划和车辆制式选择等问题。
关键观点3: 缓解地铁拥堵的措施
为缓解地铁拥堵,相关部门采取了多种措施,包括增加线路供给、优化线路运营、探索创新方案等。例如,北京通过新增线路来缓解地铁压力,上海对地铁线路进行改造和缩短行车间隔,广州规划中的26号线也令人期待,深圳则通过优化公交线路和提升地铁站换乘接驳公交服务品质等方式来缓解地铁拥堵问题。
关键观点4: 未来城市交通发展的期待
未来城市发展可能会趋于稳定甚至下滑,如何用更高效省钱的方式配置交通资源将成为重要议题。期待未来的地铁能够带我们真正畅达幸福,通过城市规划、线路运营等方面的改进和创新,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正文
城市是我国经济与城镇化发展的缩影,而地铁就像城市的脉搏,映射出活力与能级。
拥堵段的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供需失衡:外环打工人通勤需求高且集中、单线地铁运力有限。
未来,城市发展可能会趋于稳定甚至下滑,怎么用更高效省钱的方式配置交通资源,涉及到城市布局、线路运营等方方面面。期待未来的地铁,能带我们真正畅达幸福。
来源 | 地球知识局(ID:diqiuzhshiju)城市是我国经济与城镇化发展的缩影,而地铁就像城市的脉搏,映射出活力与能级。每天早晚高峰,我们挤进车厢,被人潮裹挟,直至某处落客大站才得以稍稍喘息。拥堵的场景一次次重演,却鲜有人关注地铁拥堵背后的故事。本期,我们将聚焦四大一线城市,一起探索地铁拥堵的秘密。清晨7点,在拥挤至极的宋家庄站,1500人争先恐后地挤上同一辆车。这是很多北京人的日常,也是北漂族的共同记忆。你若是在繁华的CBD区域工作,那么可能要面临真正的挑战。在“地狱模式”的国贸站,工作日每天都有十几万人进出,加上换乘客流,日均总客流量高达24万。还想亲身体验传说中的“沙丁鱼罐头”般的拥挤?不妨早高峰搭乘4号线,尤其是在最高断面客流量达到5.35万人的菜市口至宣武门区间,足以让你深刻感受到“人体三明治”的滋味。在北京地铁的高峰时段,运力已经达到了极限,却依然难以满足巨大的客流量需求。4号线、10号线高峰时段每小时运行30对列车,但拥挤度仍然高达120%。这意味着,实际上超过车厢设计能力五分之一的乘客在车厢内挣扎。特别是在采用“6B编组”(即每列车6节B型车厢)的线路上,这种现象尤为明显。这种超负荷的运营状态,不仅考验着地铁系统的承载能力,也对乘客的出行带来挑战。上班出行之难,城市规划的影响无法回避。北京地铁拥堵深受城市“摊大饼”式扩张模式困扰,大量打工人住在四环外,每天早晚去市中心上班,形成了巨大的潮汐客流。作为连通全城的环线,10号线是承载北京通过型客流的绝对主力,其换乘站数量为全网之最,这也使得它成为北京“棋盘式”交通布局中换乘压力最大的线路之一。4号线则与北京市西侧交通走廊相吻合,贯穿了从南部天宫院到北部中关村的居住、商业和核心办公区。特别是在与大兴线实现贯通运营后,4号线的客流压力进一步增加,成为北京地铁网络中客流强度最大的线路之一。面对地铁和道路交通持续的拥堵挑战,北京市政府采用了最直接的解决办法—新增线路。例如,17号线将在2025全线贯通,它的开通预计将有效缓解10号线的压力。17号线从北京东部贯穿南北,承载部分东部区域的核心通勤需求,也会缓解4、5号线的压力。在上海,如果采访打工人哪条地铁线早高峰最堵,可能会听到11号线、2号线好多答案,但如果有人说出“9号线”,其他人或许会停下吐槽,并投来怜悯的目光—9号线在2022年以5.68万人次/小时的断面客流排在上海top1,全国top2。另一种拥挤则是8号线小车扛大客流的历史眼泪。8号线的小车型总被吐槽是玩具车和设计败笔。南端沈杜公路、芦恒路等站点常年限流,部分区段在上海地铁早高峰榜单常年亮起拥挤红灯。拥堵段的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供需失衡:外环打工人通勤需求高且集中、单线地铁运力有限。从需求来看,上海的外环通勤故事有一种典型模板:外环外的高密度住区+中外环的就业聚集地在一条地铁线上相隔数站,形成了职住分离格局。前者在上海并不罕见:五大新城新房片区和老住区、拆迁安置的大型居住区等。在8、9号线沿线就有浦江、泗泾、曹路等大居、新房片区,它们以居住功能为主,岗位不多。同时,从这些地方往市中心坐5站左右外,就有漕河泾、张江、前滩等企业集中的园区。那里的打工人大多选择住在上述“价格便宜,半小时到工作地”的外环外小区,形成了集中、相似的通勤需求。从供应来看,8、9号线在这些区段的困境是独木难支的运力。分流线路少,松江往市区全靠9号线,浦江往世博也靠8号线;可替代交通方式少,站点到工作地,打车、公交大概率比地铁更慢更贵,地铁是通勤首选;车辆容量小,8号线使用上海各线路中最小的C型车,单班次可容纳客流少。相关部门对地铁拥堵采取了多种措施,主要在提升供应、分流需求,如探索公交线路优化、定制公交线路等方案,为高需求区段提供多元交通方式,分担地铁线路的客流压力。同时,9号线、8号线已尝试缩短行车间隔、改变大小交路等措施,未来嘉闵线、12号线西延伸段建成,9号线松江打工人的通勤故事或许会有新的篇章广州地铁3号线:打工牛马的班外竞技场广州话题度最高、也最为全国人民耳闻的就是3号线了。没错,就是那条戏称为“地狱3号线”、“死亡3号线”的线路了,有如此称谓的地铁线,全国独此一家,别无分店。看看3号线日均客流量就知道了,180.16万人次!这可真是全国地铁线路客流的天花板了,客流强度也非常扛打。在巅峰的2019年,3号线日均客流量达到218.94万人次,比2023年日均客流还要多21.5%!那些“无处安放的手”、被挤掉的鞋等等状况很好理解了。由于城市规划、行政区划、线路功能定位的变化等原因,3号线线站位方案也经历多次调整,逐步演变为现今的Y型线路。在别的城市,Y型线路通常为主线的共线段贯穿城市主城区,而分叉的两支位于城市外围地区,以服务客流相对较小的区域,如上海地铁10号线。广州地铁3号线有别于常规Y型线,分叉站点体育西站位于城市核心区域,主线天河客运站终止于中心城区,共线段+北延段完整的贯通城市南北。线路串起了广州最大的商业办公区域、广州塔与长隆景区、广州东站与白云机场,以及白云、番禺、石牌村等大型居住区,并能与13条线路换乘,相当于通勤线路叠加旅游、商务等多种功能。由此也造成了3号线运营组织的困境,既要保证主线的车次密度,又要北延段多发车来承接大客流。谁能想到,当初3号线规划采用的6B制式,如今却“承受了不能承受之痛”。在3号线全线贯通运营后的11年间,广州新中轴线南北向完全依靠3号线苦苦支撑。直到2021年开通的18号线打破僵局,但目前这条快线对3号线的分流作用十分有限。广州市也计划在未来将目前3号线主线的体育西-天河客运站区间并入10号线,而海傍-机场北段则成为独立的3号线,借此机会以充分发挥3号线运能。此外,规划中的26号线也令人期待,沿珠江新城西侧南北向贯穿,在中心城区范围内与3号线大致平行,预计能够缓解3号线拥挤问题。深圳:关内关外的通关挑战每个工作日的早高峰,在深圳地铁1号线坪洲、固戍等车站,你总能看到这样的场景:地下通道里,进站的人群排起长长的“S”形队伍,一直延伸到地面的扶梯口。正常3分钟就能走完的站台,往往需要排队15-20分钟才能上车。1号线宝体站到宝安中心站,早高峰单向1小时运输客流近5万人次,成为深圳运量最大的线路区间;5号线以平均每日超120万人次的客运量,当仁不让的成为深圳客流量最大的线路。11号线岗厦北站至福田站早高峰车厢最大拥挤度超过100%,深圳地铁不得不将“商务车厢”也平价开放给上班通勤的人群。即便这样,等待三四趟列车才能挤上车也是常态。深圳地铁的拥堵,本质上反映了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结构性矛盾。由于相关历史原因,深圳市曾被划分为关内的“经济特区”与关外区域,尽管2010年已破除相关划分规定,但关内关外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依然存在。城市的就业中心高度集中在原关内的"罗湖-福田-南山"发展主轴上,而60%以上的就业人口居住在关外,导致深圳通勤呈现早高峰“入关”为主、晚高峰“出关”为主的明显潮汐特征。“跨关”的地铁1号线、3号线、4号线、11号线、14号线等线路也同样如此,客流量均比较大,且仅早、晚高峰两小时的客流就占全天客流的三成以上。其中深圳第一条地铁线路1号线更是串联起罗湖-福田-南山-宝安的核心商业办公与居住区域。面对这种结构性问题,深圳地铁除了逐步完善线网、增加线路供给之外,还采取了一系列“组合拳”,运输能力得到显著提升。比如1号线升级信号系统,增加列车投入,并压缩最小行车间隔,缓解了机场东至坪洲区段的出行压力;对重点站点进行改造,包括新增扶梯、候车区扩建等。此外,深圳也在探索更多创新方案,比如持续优化公交线路,提升地铁站换乘接驳公交服务品质,研究早高峰前到达的乘客给予票价优惠等。北上广深的地铁拥堵只是缩影,其他开通地铁的大城市其实也面临着类似难题。未来,城市发展可能会趋于稳定甚至下滑,怎么用更高效省钱的方式配置交通资源,涉及到城市布局、线路运营等方方面面。期待未来的地铁,能带我们真正畅达幸福。点个在看 不错过刀哥辣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