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在四川省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召开期间,备受关注的第二场“代表通道”集体采访活动如期举行。来自广元、眉山、内江、德阳的4位省人大代表依次走上通道,畅谈履职心声、传递信心力量。
4位代表们都关注哪些领域?
一起来看
👇
广元青川县是秦巴山区的一部分,这里曾是中国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青川县如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又如何推进乡村振兴?走上“代表通道”,省人大代表赵海伶讲起了她的故事。
赵海伶回忆,曾经,在秦巴山区,老乡们要把家里的山货变成钱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在十多年以前,我们家乡最好的蜂蜜也只能卖不到10元钱一斤,他们也只能在街上走街串巷去销售,才能够卖出去。”
在当时,让赵海伶印象最深刻的是去一家沿街叫卖蜂蜜的叔叔家收蜜。从县城出发,不仅要坐三个多小时汽车,还要走几小时的泥泞山路才能抵达。
终于在傍晚时分,她找到了这位叔叔家。进屋后,饭桌上是叔叔一家人专门准备的腊肉香肠。“后来我才得知,因为我们要去,他们一家人有一个多月没有吃肉。”赵海伶表示,更让她感到震惊和触动的,是她和叔叔发生的一段对话——“你有什么梦想呀?”“我的梦想就是过年的时候能够给小女儿换一张崭新的床。”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是一件很普通的小事,他却用‘梦想’来定义。我想,还有多少像这位叔叔一样的村民,他们手捧山珍,却挣扎在困顿的生活中?”这次经历,让赵海伶在21岁的年纪,明白了责任的意义——不管多艰难,都要坚持下去,努力让更多人看到希望。
怀揣着这样的初心,赵海伶和团队开启了创业,用一个淘宝小店,架起一座连接山里与山外的桥梁。她回忆,创业之初,因为灾后重建还没有完成,农户的产品又非常分散,只能依托于肩挑背扛把山珍运到山脚进行销售。那时,他们每天都在寻找优质山货的路上,走遍了家乡每一个村庄、每一道山梁。
同时也通过直播电商、公益助农,去到这些场镇、乡村等人口比较集中的地方,免费帮山里老百姓卖山货。“因为在乡村,这些老年人他可能一辈子都没有机会背着他优质的山货到城里面走街串巷去销售。我们通过这种方式,把他们家里面优质的、卖不出去的山货,变成了一个好的价钱,实现了他的增收和致富。同时,这些村民也可以到我们的基地去务工,到我们的工厂去就业,这样做也增加了他们家庭的收入。”
赵海伶表示,作为省人大代表,一定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我们的市县政府也在大力实施农产品优质优价的战略,我也会通过我们自己的努力,不断地去探索和创新,让我们家乡的农产品走得更远、走向更稳,实现农产品优质优价。”
唐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关系到国家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动力
来自眉山的四川金象赛瑞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企业家代表唐印,围绕他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进行了分享。
唐印表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不仅关系到企业和科技人员自身的利益,更关系到在国际的认可度和国家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动力。代表通道上,他分享了自己所在公司曾面临的一起发明专利权及技术秘密案。
“我们金象的三聚氰胺生产工艺,也叫蜜胺生产工艺,系列知识产权维权是2014年开始的。”细数维权过程,唐印回忆,案件历经三级7个法院、35次庭审,5次专利无效行政诉讼、2次专利权属纠纷诉讼过程等,历时九年之久,“最终取得了胜利,获得了6.58亿元的赔偿,刷新了国内知识产权案件纪录,同时也是执行到位的案例。”
唐印将切身感受化作行动指引,作为人大代表在履职期间,他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深入调研,为知识产权的保护提出了很多建议,尤其是关于四川省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一些建议。
“我们是受益者、参与者、获得者,同时我们也想把这样的受益分享给大家”,在2023年12月,他主导公司捐赠1000万元,作为眉山市知识产权保护的援助基金,旨在把维权成果推向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只有我们所有企业都注重知识产权保护,国家切实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我们的经济才能高质量发展。”唐印说。
汪东海:从无到有、由弱到壮,内江天冬产业让群众钱包鼓起来
内江市东兴区被誉为“中国天冬之乡”。在这里,一株天冬,带动了中医药产业蓬勃发展。依托打造“中国天冬之乡”,当地如何推动农业产业升级?来自内江的省人大代表汪东海分享了他奋斗其中的履职故事。
汪东海介绍,内江东兴区紧跟中央、省委振兴中医药战略部署,挖掘道地药材资源,大力发展内江天冬为主的中药大健康产业,种植天冬3万余亩,振兴了革命老区,助力了乡村振兴。
汪东海提到,虽然天冬的研发很广泛,但是此前没有纳入药食同源物质目录,导致应用有限制。因此,在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上,他曾提出将天冬纳入药食同源管理,得到了相关部门的支持和认可。2024年8月12日,天冬被国家卫健委、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正式纳入药食同源管理。
此外,汪东海提出的另一个建议“支持内江市东兴区‘中国天冬之乡’园区建设”,也得到了相关部门的认可,并配套资金1千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升级,“这为中医药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他说道。
汪东海见证了内江天冬从无到有、从弱到壮,“内江天冬吸引了部分农民工回乡务工创业,把荒山变成了良田,上照顾了老,下又照顾了小,在家门口就业有一份收入,腰包鼓了起来。”
“这次人代会,我将提出把内江天冬纳入川产道地药材大品种培育,支持天冬在人才领域、科研、市场拓展、品牌推广等方面的发展,让我们内江天冬川药出川,为我们四川建设中医药强省融入天冬力量。”汪东海表示。
省人大代表、德阳中江县留守儿童艺术团团长刘春香,在“代表通道”上深情讲述了自己20多年来关注“一老一小”的感人故事,并分享了她在今年两会上针对“一老一小”问题带来的新思考与建议。
刘春香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刘妈”。她与留守儿童的故事始于1999年,当时她定居德阳做兼职舞蹈教师,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去中江给孩子们编排舞蹈,孩子们期盼的眼神和一句“老师,您还会再来吗?”让她许下了“我会再来”的承诺。从此,她也踏上了支教的道路,用舞蹈打开留守儿童的心灵。
2002年,刘春香带领孩子们踏上央视《音乐快递》栏目;2005年,刘春香创办了中江春香艺术中心;2013年创办中江县留守儿童艺术团;2018年创建德阳市春香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中心。刘春香每天都会义务下乡教孩子们跳舞,每年有200个孩子圆梦到舞台上去表演。
2018年,当选为省人大代表后,聚焦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刘春香和团队编创了未成年人保护法韵律操、防侵害操,用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孩子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和保护意识,让10多万学生从中受益。让她更欣慰的是,她的建议在新修订的《四川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中得到了体现。
除了关注留守儿童,刘春香还积极投身到关爱老年人的事业中。她组建银龄志愿者团队,开办老年大学,支持低龄老年人为高龄老年人服务。她还链接社会资源,在小区里开办了爱心素食免费食堂,解决孤寡老人吃饭难的问题。“老人们握着我的手说,‘你比我的女儿还亲’。”
刘春香表示,昨天聆听了省长作的2025年四川省政府工作报告,里面提到要强化“一老一小”服务,“让我更加确信,走好这条路是正确的,值得的!”
这次两会,她带来了关于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落地和未成年人心理健康体系落实的建议。“在此,也呼吁社会各界和爱心人士,积极参与‘一老一小’的事业当中,给予他们更多关爱和保护,让爱洒满人间!”
更多2025年省两会特别报道
来源 | 四川发布客户端 新传媒集团省两会特别报道组
记者|刘茜 杨璐绮
视频|李家俊
编辑 | 王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