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芝能汽车
本公众号是博主和汽车电子的行业的工程师们一起交流、探讨、思考的小结,以作为技术交流和沟通的桥梁
51好读  ›  专栏  ›  芝能汽车

Stellantis销售下滑,临时裁员1000人

芝能汽车  · 公众号  · 汽车  · 2025-04-05 08:28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芝能汽车出品

2025年第一季度,Stellantis在美国市场的销售表现持续低迷, 销量同比下降12%,仅售出29.3万辆汽车,延续了2024年全年15%销量下滑的颓势。


除了菲亚特和克莱斯勒品牌外,Stellantis旗下其他品牌如道奇和Jeep的销量均出现下滑,尤其是在电动汽车领域表现疲软。


美国总统特朗普对进口汽车及零部件征收25%关税的政策进一步加剧了Stellantis的困境,导致其在美国五家工厂临时裁员近1,000人,并在加拿大和墨西哥的部分工厂暂停生产。


面对市场竞争加剧、产品策略滞后以及外部政策压力的多重挑战,Stellantis因为双重因素开始调整自己的人员,确实是需要调整战略以重振市场表现。




图片
Part 1
Stellantis
销售下滑的原因分析


Stellantis作为一家拥有14个品牌的全球汽车制造巨头,近年来在美国市场的表现却未能达到预期。2025年第一季度,其销量同比下降12%,延续了2024年15%的下滑趋势,既有外部市场环境的压力,也有企业内部策略调整的不足。


我们从市场竞争、产品策略和消费者需求变化三个维度进行分析。


● 市场竞争加剧

在美国市场,Stellantis面临来自特斯拉、福特、通用汽车等强劲对手的激烈竞争,尤其是在快速增长的电动汽车领域,Stellantis的市场份额受到显著挤压。


以Jeep品牌为例,其首款面向美国市场的全电动SUV——Wagoneer S在2025年第一季度的销量仅为2,595辆,虽然2月至3月销量增长了21%,但整体表现仍远不及竞争对手如福特Mustang Mach-E或特斯拉Model Y。


道奇推出的全电动Charger Daytona EV销量为1,947辆,虽然较旧款燃油车型翻倍,但整体品牌销量同比下降49%,在电动化转型中的竞争力不足。


Stellantis旗下品牌在美国市场的定位重叠和品牌差异化不足,也削弱了其整体竞争力。


例如,菲亚特品牌虽然销量增长239%,但实际交付量仅522辆,市场影响力微乎其微,多品牌战略在竞争激烈的美国市场未能形成合力,反而分散了资源,导致整体表现不佳。



● 产品策略滞后

Stellantis在电动汽车领域的布局明显滞后,未能及时推出满足市场需求的高竞争力产品。


2025年第一季度推出了道奇Charger Daytona EV和Jeep Wagoneer S等电动车型,但销量表现平平,Charger Daytona EV销量仅1,947辆,未能成为品牌销量增长的强力支撑;而Jeep Wagoneer S的销量虽有所增长,但仍无法与竞争对手抗衡。


Stellantis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 (如Wrangler 4xe和Grand Cherokee 4xe) 销量也出现大幅下滑,分别下降48%和12%,新能源产品线在市场上的吸引力不足。


究其原因,Stellantis的电动车型在续航里程、充电便利性和价格竞争力等方面与特斯拉等领先品牌存在差距,其产品更新速度较慢,未能紧跟美国市场对电动化和智能化的需求趋势。


克莱斯勒Pacifica混合动力车销量增长98%,达到4,148辆,但其基数较低,且单一车型的成功难以弥补其他品牌和车型的下滑。


● 消费者需求变化


Stellantis在这一领域的反应迟缓,未能有效抓住市场机遇, Wrangler 4xe虽占牧马人总销量的26% (9,887辆) ,但同比下降48%,反映出消费者对现有电动车型的兴趣减弱。


美国消费者对SUV和皮卡的需求依然旺盛,但偏好正在向更环保、更智能的车型倾斜。


Stellantis在传统燃油车领域的优势逐渐减弱,而在新能源领域的布局又未能跟上,导致其产品结构与市场需求脱节,Jeep品牌虽然在SUV市场有深厚根基,但其电动化转型缓慢。



图片
Part 2
特朗普关税
对Stellantis的影响

特朗普政府对进口汽车及零部件征收25%关税的政策,对Stellantis的北美业务造成了显著冲击,推高了生产成本,还迫使Stellantis调整生产布局,暂停加拿大和墨西哥的部分工厂生产,并在美国裁员近1,000人。


以下从关税政策的影响、Stellantis的应对策略及未来趋势三个方面展开分析。



特朗普关税政策的实施直接推高了Stellantis的制造成本, 这是一家高度依赖北美供应链的跨国车企,Stellantis在加拿大和墨西哥生产的车型 (如Jeep Compass、Wagoneer S) 和零部件需出口至美国,关税的增加使其成本大幅上升。


例如,Jeep Wagoneer S在墨西哥托卢卡工厂生产,关税政策生效后,其出口美国的成本预计增加25%,进而影响其在美国市场的定价和竞争力。


发动机和变速箱等关键零部件的关税将于5月生效,进一步加剧了成本压力。 据估算,Stellantis在美国的生产成本可能因此上升5%-10%,这对于本已利润微薄的汽车制造业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


更严重的是,关税政策可能引发全球供应链的连锁反应,导致原材料价格上涨和供应不稳定,进一步威胁Stellantis的运营效率。


● 面对关税带来的挑战,Stellantis迅速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


其暂停了加拿大温莎工厂 (生产Pacifica和Charger Daytona) 和墨西哥托卢卡工厂 (生产Jeep Compass和Wagoneer S) 的部分生产,停产时间从两周至一个月不等,以减少关税带来的直接成本压力。


其次,Stellantis在美国密歇根州和印第安纳州的五家工厂临时裁员近1,000人,涉及冲压、变速器和金属铸件生产,以降低劳动力成本。


Stellantis北美首席运营官Antonio Filosa通过电子邮件向员工强调“韧性和纪律性”,并承诺与政府、工会、供应商和经销商密切合作,寻求政策支持和供应链优化。


公司可能通过与美国政府谈判,争取特定车型或零部件的关税豁免;


与工会沟通,协商更灵活的用工安排,以平衡成本与员工利益。


● 特朗普关税政策的影响可能长期存在,Stellantis需制定更具前瞻性的战略以适应新环境。


首先,其可考虑将部分生产转移至美国本土,以规避关税。例如,将Wagoneer S的生产从墨西哥迁至美国,或扩大现有美国工厂的产能。


其次,Stellantis需加速电动汽车研发,推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以对冲关税带来的成本压力。


● 优化全球供应链、加强本地化采购也将是降低关税影响的关键。
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仍将是Stellantis面临的重大风险。若贸易战升级,全球汽车制造业可能陷入更深的困境,Stellantis需保持战略灵活性,随时调整生产和市场布局。




小结


Stellantis当前正处于销售下滑与外部政策压力的双重困境之中,在美国市场的表现反映了企业在快速变化环境下的适应能力不足。


面对市场竞争加剧和消费者需求转型,Stellantis需加速电动化战略,推出更具吸引力的新能源车型,以重塑品牌竞争力,关税政策的冲击要求其优化生产布局,降低成本压力,确实是很难!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