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CXO国内业务“滑坡”,药明、泰格、凯莱英​、博腾净利润全线下滑

医药经济报  · 药品  · 1 周前

正文

随着多家CXO(医药研发生产外包)企业陆续披露2024年业绩报告,《医药经济报》根据Choice数据统计,截至4月3日,CXO板块29家上市企业中,已有9家发布财报数据,包括 药明康德泰格医药博腾股份凯莱英昭衍新药在内的5家企业出现营收净利双降的情况。

具体而言,国内CXO领域的“一哥”药明康德,在2024年交出了上市以来首次业绩下滑的成绩单。其全年营收为392亿元,同比下滑2.7%;归母净利润94.5亿元,同比下降1.63%。

相比之下,“二哥”康龙化成的表现稍显稳健。2024年营业收入约为122.76亿元,同比增长6.39%;对应实现的归属净利润约为17.93亿元,同比增长12.01%。

此外,博腾股份的业绩挑战较大。2024年营业收入为30.12亿元,同比下降17.87%;净利润降幅超过200%,主要受到行业周期性波动和客户订单减少的影响。

CXO作为创新药行业的“晴雨表”,其业绩的起伏折射出过去一年整个行业仍在破局的艰难探索中。

国内业务 “滑坡”

海外业务 “逆袭”

依托医药产业链专业化分工加速趋势降低新药研发和生产成本,以及中国药物研发及生产外包服务能力的不断提升,根据沙利文预测,2030年,中国的药物研发及生产外包服务规模将达到4823亿元,市场占有率将有望从2024年的14.8%提升到19.5%。

纵观各家企业披露的年报数据,当下CXO行业面临诸多挑战。

凯莱英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58.05亿元,同比下降25.82%;净利润9.49亿元,同比下降58.17%。业绩下滑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新冠大订单减少,剔除掉这一因素后整体表现尚可:营收同比增长7.40%。小分子CDMO业务剔除大订单影响后同比增长8.85%

为应对海外客户需求,凯莱英加速全球化布局,欧洲首个研发及中试基地投入运营,加速全球市场拓展,报告期新增CDMO业务订单客户超200家,持续扩大服务客户群体。报告期内来自美国市场客户收入33.71亿元,剔除大订单影响后同比增长18.41%;来自境内市场客户收入15.20亿元,同比增长2.63%;来自欧洲市场客户收入7.35亿元,同比增长101.33%。

凯莱英全球各地区的收入分布

药明康德也在年报中突出了不同市场的经营情况,美国市场依然是大头,收入250.2亿元,剔除特定商业化生产项目同比增长7.7%;欧洲市场收入52.3亿元,同比增长14.4%;中国客户收入则同比下降3.5%,为70.7亿元;来自其他地区客户收入19.3亿元,同比下降11.4%。

同期,泰格医药主营业务收入64.74亿元,同比下降11.18%;归母净利润4.05亿元,同比下降79.99%。其中,临床试验技术服务收入31.78亿元,同比下降23.75%;临床试验相关服务及实验室服务收入32.96亿元,同比增长5.61%。

泰格医药在年报中解释,“近年来,国内生物医药行业研发需求呈现了较大的波动性,公司的部分客户对于生物医药研发的风险偏好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部分依赖于外部融资的尚未盈利客户面临较为明显的现金流压力,导致临床研究外包服务和相关行业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和增长挑战。”

同样在“国内医药行业受到投融资放缓带来的影响,市场需求增长步伐稍显缓慢,国内行业竞争加剧”的背景下,昭衍新药2024年营业收入20.18亿元,同比下降15.07%;归母净利润0.74亿元,同比下降81.34%。

业内普遍认为,2022年以来,我国CXO行业竞争加剧,叠加药物研发周期延长、监管要求日益严格等影响,当前部分企业业绩面临挑战。但随着国内生物医药行业逐渐企稳,医疗外包服务需求复苏,同时,药企出海需求增加,具备全球服务能力的CXO优势明显,且AI技术的应用也将推动现有服务模式的革新。长期来看,CXO的总量需求将随着全球药物研发管线的增长而持续增长。

AI赋能CXO行业

释放增长新动能

随着国内经济产业周期的逐渐好转、监管政策的不断优化以及行业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改善等,国内生物医药行业在2024年迎来了筑底企稳的关键时刻,行业投融资金额也出现了企稳的趋势。业内认为CXO行业在多个领域取得突破的同时,正在迈入新的发展阶段,展现出了新的活力。

与此同时,AI技术的快速发展有望为 CXO 行业带来新的增长动力。伴随 AI 技术的发展,AI 有望参与药物研发应用中的核心部分,覆盖从早期药物发现到临床试验优化的全流程。在药物发现与分子设计、在靶点发现与验证、临床试验设计和实验室管理等方面,帮助CXO公司提高效率。

申万宏源研报指出,目前而言,AI技术在制药中可以应用的领域包括靶点的发现和识别、药物从头设计、ADMET预测、临床试验等在内的八大模块,基本涵盖了药物发现、开发和临床的全流程,目前行业里应用较多的场景还是在药物研发阶段。

针对药物研发流程存在的诸多痛点,根据公开数据,AI药物开发可以将上市时间缩短近40%,从13年缩短至8年,同时将药物总成本降低为原来的1/4,从24亿美元降至6亿美元;将药物的生命周期价值提高了30-50%,而行业平均水平为5年,未来有望将上市时间缩短4-5年,并将价值提高70-80%。

事实上已有不少CXO企业已通过战略性收购、合作、自研或并购AI技术企业来加强其在药物研发领域的服务能力。

康龙化成在年报中表示,围绕 AI 技术和数据赋能这一核心,积极推进相关服务能力建设,以推动药物研究、开发和生产全流程的优化和效率提升,帮助客户缩短新药研发周期,提高新药研发成功率。

泰格医药也在年报中提及,“AI 技术的应用正在对临床试验的过程和方式产生影响,并带来效率提升与成本重构,这将推动临床CRO现有服务模式的革新。数字化和智能化是公司未来最重要的发展战略之一,是实现长期业绩增长的关键。”

来源:公司公告
编辑:张洁莹、陈丽娜
版式编辑:于成林
审校:马飞、张松

5年猛增15倍!中国创新药海外圈粉,欧美买家策略生变
辉瑞老将掌舵杰特贝林!阿斯利康、默沙东、武田等为何齐齐在华变阵?
以O2O为锚点,全渠道比价!药价治理工作再升级


www.yyjjb.com.cn

洞悉行业趋势

 长按关注医药经济报  

《中国处方药》

学术公众号

聚焦药学学术和循证研究

   长按关注中国处方药   
《医药经济报》

终端公众号

记录药品终端产经大事件
 长按关注21世纪药店


© 2024 精读
删除内容请联系邮箱 287985332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