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介绍了西安市地铁8号(环)线的开通运营情况。该线路是国内首条全自动运行环线,全长50公里,共设37座车站,穿越多个文物保护区,具有客流量大、换乘站多等特点。建设团队采用一系列新技术、新工艺,确保线路顺利建设并成功开通。该线路采用智能客服系统,实现协同控制和应急联动,进一步提高系统可靠性、技术先进性、运行安全性。同时,为提升城市服务水平和城市交通畅通,建设单位对全线车站周边区域实施了一站一策‘微改造’项目。该线路的开通将对缓解市区交通拥堵、加快城市综合能级提升、带动地铁沿线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该线路是国内首条全自动运行环线,具有客流量大、换乘站多等特点。
线路全长50公里,穿越多个文物保护区和地裂缝,建设过程中面临诸多技术挑战。
建设团队采用一系列新技术、新工艺,确保线路顺利建设。包括智能客服系统、BIM技术、GRG材料等的应用。
采用智能客服系统实现协同控制和应急联动,提高系统可靠性、技术先进性、运行安全性。
为提升城市服务水平和城市交通畅通,建设单位对全线车站周边区域实施了一站一策‘微改造’项目。
西安市地铁8号(环)线路的开通将对缓解市区交通拥堵、加快城市综合能级提升、带动地铁沿线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寒冬岁末传佳讯,一建成环惠长安。12月26日,随着首辆电客车缓缓驶出雁鸣湖车辆基地,标志着国内首条全自动运行环线——西安市地铁8号(环)线开通初期运营,西安正式迈进轨道交通“环线时代”。西安市地铁8号(环)线由铁一院总体设计,中铁十二局、中铁十八局、中铁二十局、中铁二十一局、中铁二十二局、中铁二十五局、中铁建电气化局、中铁城建、中铁物资等单位参建,是西安市轨道交通线网中最重要的骨干线路之一,也是线网规划中的唯一一条环线,全长约50公里,均为地下线,共设站37座,与既有线路形成换乘站13座,是名副其实的“换乘之王”,将西安地铁线网紧密串联。
据西安地铁8号(环)线总设计师邵莹介绍,“8号(环)线途径多个文物保护区,全线26次穿越地裂缝,11次穿越铁路线,12次下穿地铁线,18次穿越市政桥梁,具有客流量大、换乘站多、网络化运营等特点,是西安市地铁线网中建设线路最长,地裂缝穿越次数最多,管线迁改难度最大,下穿铁路、地铁既有线风险最高,交通疏解组织最复杂的一条线路。”
在线路设计阶段,建设团队采用“平面避让、加大埋深”的理念,通过优化线型,合理增加埋深,避开地下文化层,并进行文物勘探,确保线路充分避开古遗址范围。
项目建设过程中,建设团队全过程采用标准化设计,不断优化施工工序,建立全阶段安全风险评估体系,采取措施积极应对全线910个风险点。针对性优化盾构机刀盘结构,采用地面静压注浆工艺,对深厚杂填土地段进行提前加固等方式,成功攻克杂填土施工技术难题;积极推广运用新技术、新工艺,首次试点应用“多孔注浆钢纤维管片”新型盾构技术,加强隧道结构刚度、加固和密实围岩环境;采用智能自动化监测手段,对既有线隧道形变、地表沉降、路基竖向及水平位移监测,确保线路顺利穿越地裂缝,大幅降低传统暗挖施工风险,有效保障了工程建设和运营安全。
8号(环)线作为国内首条全自动运行环线,自动化等级为最高的GoA4级,由通信、信号、综合监控、站台门、车辆、场段工艺等关键核心设备组成,具备常规运行、降级运行和灾害工况等多重运行模式,实现协同控制和应急联动,达到列车全过程自动化高效运行目标。建设团队首次将全自动运行、云平台、智能运维、智慧车站、宽带集群等先进技术综合运用于地铁环线,构建5大核心系统18个科目48个联动运营场景,进一步提高系统可靠性、技术先进性、运行安全性,让地铁更智慧,让服务更便捷。根据模拟计算和现场实测,全自动运行系统正线平均节能15~20%,车场平均节能20~30%。基于云计算,建设团队开发智慧应用,显著降低设备及运营维护量。通过云平台和大数据建设,打通各线路各专业之间的数据交互障碍,为运营和资源管理、社会服务提供大数据智能分析和价值挖掘。
8号(环)线环园中路停车场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是我国西北地区最大下沉式地铁停车场。该停车场能同时停放48辆列车,并可满足地铁8号环线和10号线列车日常养护、综合维修等需求。施工过程中,建设团队先后申请专利4项,申报企业级工法1项,参加制(修)订国家标准1项,申请软著一项,科技创新成果显著。
面对8号(环)线管线种类繁杂、布置难度大、施工内容多、工序转换频繁等难题,建设团队广泛应用BIM技术,创新采用GRG材料,融入数字化管理,科学组织施工,安全、优质、高效地完成了建设任务。同时,采取渣土改良试验,确定土压平衡掘进模式,优化同步注浆方案,提升盾尾间隙精细化管理技术等多重质量把控机制,确保了成型隧道质量高标准,实现了无沉降、无破损、无错台、无渗漏水“四无”目标。建设团队开展换乘客流模拟,指导换乘站设计,让换乘流线更顺畅,乘客换乘更便捷。运用自主研发的多专业模块化机电施工技术,通过信息化建模、工业化预制、机械化拼装等手段,将复杂机电系统内的水、暖、电、通风等多专业管道进行集成排布,提高了安装精度和作业效率。同时,通过采用自主研发的隧道支架定型测量仪,建设团队高效完成了全线的供电环网支架测量定型,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采用自研的新型盘留架,优化电缆盘留方式,并在车站管线及设备安装中采用BIM技术建模,合理确定各类管线、设备布局,为后期运营维护、资产管理等提供了极大便利。
不仅如此,8号(环)线组建了业内规模最大、承载业务种类最多的线网级云平台,首期服务8、10、15三条全自动线路。云平台整合运营维护、生产管理、建设管理等资源,依托大数据平台对行车开行方案、风水电等系统运行方案进行优化,实现线路精细化管理。
8号(环)线采用”一线一式”“一段一色”“一站一景”的整体设计思路,全线设置有标准站和装修特色站。标准站融合汉唐长安12城门与13座换乘站的共性文化元素,提取城“门”为共性元素,在各站站厅、站台利用柱跨间联拱型式,以“门”的形态串连整个空间。借鉴中国传统色彩文化,呼应城市东、南、西、北四个方位,融合春、夏、秋、冬四季变化,形成东面春之绿,南面夏之红,西面秋之金,北面冬之蓝的区位色彩体系,打造地下交通空间方向识别系统,简约现代,风格独特。此外,线路还设置了8座各具风采的装修特色站。其中幸福林带北站以“幸福林带、曲径林荫”为设计主题,以素雅绿色为主基调,提取乔木树影婆裟为设计元素,打造地下城市森林,营造于林间漫步的乘坐体验。植物园站提取植物园树荫形态,呈现“一树一花一世界,一站一景塑新园”的设计概念,以“绿树成荫、树影繁花”为设计主题,提取生态自然绿色为主旋律,营造苍翠挺拔,满眼绿意的林木葱郁空间效果,让乘客从车马喧嚣中感悟回归生态自然。寒窑站以“曲江流饮渊源长、寒窑情缘佳话传”为设计主题,提取景点的浪漫情景结合寒窑五典坡戏曲水袖作为空间设计元素,以极简的装饰手法呈现无柱拱顶车站空间建筑美。为进一步提升城市服务水平,畅通城市交通、美化城市景观,建设单位在有序推进8号(环)线项目建设的同时,还同步对全线37座车站周边区域实施了一站一策“微改造”项目,涵盖“优化改造车行道和慢行体系”“在部分车站出入口周边增设风雨连廊”“部分车站周边新建“P+R”停车场”“各站出入口周边规划非机动车停放区”等内容。8号(环)线采用A型车,较B型车载客运能提升30%,车体宽大舒适,车厢内实现了手机无线充电等功能。标准车站采用13米宽站台,站内空间宽敞。站内设置警务室、第三卫生间和母婴室,部分车站出入口设置风雨连廊,实现地铁与公交的无缝衔接,充分体现地铁人文关怀。
西安市地铁8号(环)线路开通运营后,将成为西安市二环至三环之间最主要的环形客运交通走廊,对缓解市区交通拥堵、加快城市综合能级提升、带动地铁沿线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