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在生病之后,想到妻子将会孤身一人度日,恨自己怎么能先一步离世的人…
小儿子去世后,爸爸咽下所有泪水,不再提起。
他劝说妈妈不要再自责,也不再和妻子一同去祭拜小儿子。
没有人知道,每次看到妻子前去祭拜,他都会跟随其后…
躲在大树后,因为他担心,崩溃的妻子会跟随小儿子而去。
同样是心被剜去了一个洞,他也要把流血的资格,让给妻子。
几十年过去,连妻子都以为,他记不起那桩悲剧时…
一次身体检查,在麻药的作用下,他叫出了小儿子的名字:铜明啊,对不起…那天,爸爸不应该去工作的…真的很对不起…
这个常年在大海中心搏斗的男人,这个看上去无所畏惧的男人,原来这一生,都带着深深的自责,凌迟着自己…
有人说,爱,是常觉亏欠。
是把爱人照顾和保护得妥帖,仍旧担心风雨从缝隙中溜进来的忧虑;
是只有三年缘份后,潮湿一生的呓语,是印在脑海深处,在意识模糊时才敢喊出的名字;
是即使思念入骨,也不忍心让天上的孩子想念自己,因为“牵挂太痛苦了,他那么小,怎么承受得住”的周到…
·爱是杞人忧天的多此一举
当看到孩子金明出生,看着襁褓中的婴儿,爸爸一脸担心:她怎么能在这世上存活呢,这么一丁点儿,狗都能叼走…
妈妈怀孕时,满脸担忧:生是最容易的事,但万一以后孩子和我不亲,或者他长歪了我没法管,怎么办啊?
女儿金明在首尔工作,几天不打电话,妈妈只为了一个噩梦,就连夜坐飞机从老家飞到首尔,救了女儿一命…
父母的担忧,常常荒谬得不着边际。
记得乌鸦离家上大学时,妈妈帮我在宿舍铺床单。
看到床边小小的床栏,皱着眉头:要不,咱们还是再围一层栏杆吧,你睡觉不老实,夜里摔下来怎么办…
走在学校里,大家都说绿化做得好,她却只叮嘱我:别去草丛里啊,被蛇咬了怎么办?
当时,我只希望她赶紧闭嘴,因为这些担心,实在显得太没见过世面…
来到广州工作后,时不时会接到父母从重庆打来的微信和电话:要降温了,注意保暖啊;
最近治安不太好啊,你要注意安全啊…
说的次数多了,难免不耐烦…
直到有一次,帮他们调试手机,发现他们天气预报的城市里,第一页不是重庆,而是广州…
在他们的微信搜索栏里,最常搜索的关键词是:广州最近治安情况…
我有了孩子后,在凌晨三点惊醒,觉得孩子呼吸太轻,我们把手指放在孩子鼻子下,探他的鼻息才松口气…
带他去游乐场时,自己在沙坑里检索危险物品…
幼儿园里同学生日,但孩子没被邀请,心里隐隐担忧,是不是他在幼儿园里社交有什么障碍…
那些时刻,我终于理解了曾经被我嘲笑“杞人忧天”的父母…
拥有软肋的人,被羁绊萦绕的人,不再拥有“酷”的资格。
活过了几十年的人,见过的世面,哪里会比子女少呢。
只不过,他们愿意用所有的经验和智慧,变作对你的担忧和嘱咐,尽管那听起来,荒唐得让你忍不住嘲笑他们的幼稚…
因为,那些未曾说出口的爱…
是那些他们提前设想的,所有不可思议的天方夜谭,是先你一步探过无常的口风,是早你一秒跨过积水的滩坑,是所有不愿被他们放过的平行宇宙…
只为了让你躲避掉那一个,概率微乎其微的意外。
·那些爱的漏洞…
站在儿子银明的角度,父母无疑是偏心的:姐姐想去留学,妈妈马上卖了房子供她出国;
因为和弟弟的忌日只差三天,只要庆祝生日,父母就会想起去世的弟弟,从弟弟离开后,他就再也没过过生日。
妈妈精心为体质不好的姐姐用心准备饭菜,弟弟只能吃不喜欢的剩菜;
希望让妈妈开心,所以努力学习从不及格到及格,但终究比不永远第一名的姐姐;
长大后对妈妈说:我要给你买大房子,让你过好日子!
妈妈撇撇嘴:你学学你姐,闷声干大事,低调就把事儿做成了。
太扫兴了…
所以,在被人坑害入狱后,银明面对伤心的父母破罐破摔:
不用保释我出去,反正你们心里只有姐姐,不公平的爱,我宁愿没有!
偏心,是多子女家庭里,父母最无可逃遁的“罪证”。
当孩子摊出证据时,父母除了沉默,似乎无计可施…
然而,在孩子“铁证如山”的指责背后,又有多少父母的欲说还休呢?
儿子不会记起,每次在学校闯祸后,是妈妈拿着礼物,去老师面前点头哈腰,请求不要责罚孩子;
不会记起,当他要去当兵入伍时,父母连夜送他,母亲不舍哭成泪人,父亲握紧拳头忍住眼泪,担心他在部队被人欺负;
不会知道,只是因为姐姐在远方,妈妈扫兴的话,只是无心之失;
不会知道,当他被人坑骗后,斯文柔弱的妈妈,直接冲到家里,掐住对方的脖子,逼人还钱;
不会知道,当他夜晚偷偷出去卖小吃时,父亲早他一步,走遍附近的街坊,塞给他们钱,让他们帮衬他的生意;
不会知道,当他登上远洋轮船想外出谋生时,父母生怕他在海上有危险,年过五十的人,百米冲刺奔向码头,在风中哭喊…
他记得未婚生子时,父亲抡起的扫把,却对父母愿意帮他们带孩子、对儿媳和孙子视若珍宝的事实,选择性无视…
直到父亲生病,在恐惧和慌乱之中,任性的孩子才愿意记起:
一向严肃的父亲,在儿子哭闹之后,偷偷带他出去吃炸酱面庆祝生日…
我们活到了一个,崇尚快意恩仇的时代,甚至擅长在至亲之间,安放监控,记得错漏。
但又有多少次,子女把对生活的无能和心虚,转化为对父母的怨怼…
我们刻意把曾经被爱的证据抛诸脑后,在已经付出一切的父母面前,无理取闹、撒泼打滚,指责他们的不足,嘲笑他们的缺点…
我们如同一个刻薄的上司,竭力校对他们的不足,细致地指出他们的粗心…
为他们缺失的母职和父职寻找证据,在他们的失落和愧疚中,如同打了胜仗一般充满快感…
因为我们知道,世界上似乎只有他们,会承接住这些愤怒,也只有他们,会为曾经的无心之失,难过失眠…
但那个偷偷为孩子庆祝生日的,偷偷塞钱给街坊邻居买年糕的爸爸,为保释金到处去求人、不惜和人扭打的妈妈…却总是被忽略。
原来,只记住我们想记住的,刻意抓住父母错处的,是孩子的通病,更是特权…
那些被我束之高阁、视而不见的记忆…
原来只是我用来保护自己,说服自己不被爱,让自己不被内疚感吞噬和淹没的,延迟到账的,爱的证据。
只是,父母总是下意识放弃,为自己辩驳和上诉的权利。
·那些明目张胆的溺爱
在婚礼的现场,父亲即将挽着女儿的手入场。
女儿有点紧张,父亲却看着她的眼睛:如果他以后对你不好,就算了,回来找爸爸,没什么大不了的……
回忆成长的过程,父亲总有溺爱的嫌疑:
第一天去上学,看到书包太重,他说要不别去上了;
第一次跑步,担心女儿摔倒,他说要不别跑了;
参加高考,看到女儿有点紧张,他安慰:我知道你肯定行,不行也没事,大不了就算了…
但有些溺爱,或许是因为,父母太了解自己那要强、好胜、自尊心强的孩子,不忍心见到他们受伤,一次次劝说他们“躺平”…
教育是爱和理智搏斗的过程,但总有人,宁愿冒着养出“废物”的风险,臣服于爱…
网上总能看到不少孩子的埋怨:我只是抱怨一下工作很累,父母却急忙让我要忍耐,让我不要辞职,好好努力…
说实话,大部份抱怨的孩子,都知道自己在发完牢骚后,要继续这操蛋的生活…
只是,在他们呻吟时,父母的说教,让他们更平添了一层委屈。
很多时候,所谓的溺爱,不过是让对方知道:我和你同一阵线。
最坏的结果,也不过是,我们站在一起。
·父母爱情,一场关于责任、道义和爱的扶持和承诺
有人说,这部剧的男性,完美得不像话。
还有人说,这本质上,是一个玛丽苏的故事。
但或许太多人忽略了,在相伴一生的时光里,爱纯和宽植,有多少次,为了彼此克服本能和本性…
当年轻的爱纯被婆婆逼着生男孩,每天到寺庙鞠躬几千次…
她也从未向丈夫埋怨和挑拨…
爱纯顾虑的,是丈夫在外面辛勤工作,她不愿再增加负担…
当得知老实的丈夫被工头欺负,大着肚子的爱纯,直接飞踹工头,替丈夫出头:你就是一坨狗屎!
当丈夫自责没让家里的景况更好,爱纯安慰他:村里哪个女人不羡慕我?没有你,孤儿吴爱纯,哪里能活成娇嗔的少女呢?
当千禧年到来,丈夫愁容满面家中的经济情况,吴爱纯拉着丈夫庆祝:家里四个人都失业了,这么小的概率都撞上了,我们一定会触底反弹!
当丈夫做生意被中介骗钱,子女指责,爱纯也不愿让丈夫受委屈:你们犯错时,爸爸指责过你们吗?他是被骗的那个,为什么你们还要这么骂他?
而他的一生,也在用透支的身体和温柔的话语,全力以赴地履行着,年少时就许下的承诺。
即使匆匆离开,他竭力留下的爱的余温,弥留在家里修好的门锁,给窗户贴好的胶带;
保存在全部移下了一层,方便妻子够到碗碟的橱柜…
珍藏在提前为妻子买好的几百个发卡里…
与其说这是玛丽苏…
倒不如说,这是两个善良的,彼此相爱的人,为了生活,为彼此,为子女豁出去,建造一个挡风遮雨的堡垒,
又在枪林弹雨的日子里,相互缝补创伤、扶持相守一生的故事…
他们是恋人、是爱人、是搭档、是分甘同味的挚友、也是携手走过无数至暗时刻的知己…
在他们的故事里,你会心甘情愿相信…
那些曾经爱过的痕迹和诺言,踏着岁月的重重山丘,从未因为艰险的跋涉,有过丝毫褪变…

虽然只有16集,但看完这个故事,我却仿佛和剧中人,共同度过了漫长的、丰富的一生…
我反复地想,在这样一个鄙视恋爱脑、鼓吹“断亲”的互联网语境下,在这个被呼吁AI代替写文,在爽文短视频大行其道的时代…
这部主题是纯爱的、几乎没有反派的剧,这部体量不大却耐心讲述了几代人故事的韩剧,到底有什么魔力,可以征服半个地球的观众?
或许是因为,它愿意慢下来…
愿意用人的手和心,笨拙地回到所有关系和感情的入口,
它愿意低下头弯下身,打捞和注视那些,被埋藏和丧失太久的,让我们生而为人,在人生之初,珍视和珍重的感动和温暖…
那些最俗套的,恰恰是我们人生之初,鼓励并包裹住我们走向他人,也继续信任生活的希望和勇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