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亚冬会保障进行时】赞!哈工大又一批科技成果助力亚冬会

哈尔滨日报  · 黑龙江  · 6 小时前

正文




精彩纷呈的哈尔滨第九届亚冬会背后,哈尔滨工业大学又一批科技成果以专业力量和创新思维,为冰雪运动赛事保驾护航。一起揭秘亚冬会背后的哈工大力量。


新型复合材料

助力国产冰雪运动器材提质升级

作为新材料重要构成部分,复合材料成为高端体育器材主要的发展方向,航天学院赫晓东院士团队结合我国运动员需求及团队内部创新设计,采用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为基础,结合高弹纤维科技、钛合金新技术等,突破了国产冰雪运动器材品牌在工艺和原材料方面的关键难题。采用航空高弹复合芯材,结合航空机翼技术,让器材在性能和寿命上都实现了质的飞跃,技术衍生产品成功应用到第九届亚冬会,这是中国产品第一次进入国际赛事核心雪具。通过结构设计获得更适合亚洲人身体特征的冰雪运动器材,实现高端冰雪器材装备与国外产品装备的对标,技术成果衍生的双板填补国内竞技雪板设计与制造空白。

高阻尼碳纤维雪板


碳纤维滑雪头盔


智慧交通技术和新型交通材料

为亚冬会期间交通安全保驾护航

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谭忆秋教授、徐慧宁教授团队基于AI多目标优化选址,在绥满高速哈尔滨——亚布力段布设了传感器,集成先进的传感器网络、数据分析算法和机器学习技术,搭建了冰雪环境下高速公路AI数字化管控平台,有效地指导交通管理,减少因冰雪天气造成的交通拥堵和事故,保障了亚冬会的顺利举办。团队研发的抗冰防滑沥青路面技术应用于亚雪公路亚布力至滑雪场路段,实现冬季路面无雪无冰,提升冰雪天气下高等级公路通行效率,有力保障了亚冬会期间道路交通运营安全。此外,团队研发的沥青铺面工程质量数字化在线管控系统应用于哈尔滨友谊路段一体化更新改造中,推动寒区城市道路施工质量和服役寿命的提升。

冰雪环境下高速公路AI数字化管控平台

主动抗凝冰防滑沥青路面技术效果(2024年11月6日,气温-7℃)

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王大为教授团队运用路桥隐蔽病害数智检测技术,利用探地雷达对道路、桥梁等进行扫描,生成详尽地下三维空间图像,精准识别潜在安全隐患,不仅为亚冬会的交通基础设施安全提供有力保障,还推动了城市基础设施智能运维的全面升级。团队还采用无人机,对检测区域进行高效勘测,结合自主研发的先进图像融合算法,有效提高了冰面勘测的全面性与效率。与此同时,使用二三维探地雷达对冰面及其下层结构和更深层的河床结构进行深入检测,为冰上建筑的安全性提供科学依据。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冯德成教授团队合作研发的混凝土制品新型聚羧酸减水剂技术,装配式复合材料拱形骨架边坡防护技术等助力亚雪公路的顺利通车;团队还为尚志市亚布力镇镇区市政道路提档升级工程提供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基层配合比设计及施工质量控制与检测等技术服务工作。

使用无人机进行冰面检测

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冯德成教授团队合作研发的混凝土制品新型聚羧酸减水剂技术,装配式复合材料拱形骨架边坡防护技术等助力亚雪公路的顺利通车;团队还为尚志市亚布力镇镇区市政道路提档升级工程提供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基层配合比设计及施工质量控制与检测等技术服务工作。

装配式复合材料拱形骨架边坡
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袁杰副教授团队承接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二期扩建工程场道工程第三方检测任务,提供全过程质量检测与技术咨询服务,发挥寒区混凝土耐久性研究成果应用和工程应用经验,保证严寒地区机场施工质量和道面设计使用寿命,以坚实的交通根基为亚冬会保驾护航。

空气质量预评估

助力亚冬会场馆装修环保管控

为了保障亚冬会场馆内空气安全和气味清新,哈工大建筑与设计学院建筑热能工程系沈朝教授及王芳副教授科研团队承接了室内装修污染物及气味预评估工作。针对本次亚冬会装修方案的特殊性,提出了从高中风险装修装饰材料溯源管控到末端高效治理的全方位解决方案。团队运用先进的空气质量预评估技术,通过逆向评估的方法,对装修方案提出优化,对装修材料释放特性提出管控要求,为施工单位材料选购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与数据参考,通过材料污染物释放特性检测和分析手段多维度构建源头防控路径。同时在环境学院马军院士的大力支持下,协同纳米高活性光催化污染物治理技术,形成从源头遏制到末端净化治理的双保险管控路径,为实现2025年亚冬会环保安全目标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和系统保障。

运动员宿舍环境管控效果现场测试

以哈工大工艺

保障亚冬会开闭幕式场馆建筑安全

为保障亚冬会开闭幕式场馆建筑安全,避免出现场馆屋面结露、渗漏、滴水现象,哈工大建筑与设计学院陆诗亮教授带领12位哈工大及业界专家学者组成专班,在外侧屋面采用局部覆自粘性低温金属防水隔气膜工艺,在膜上再增设双层临时保温措施,避免冷凝结露现象,在主席台区域室内侧屋面内板与后增设的吸音板间设置防水隔汽膜,阻隔少量的漏水滴落,增加除湿设备,共享大厅屋面保温层下开通风孔,让空气有组织流动快速地将保温层内水分排出,减少冷凝漏水现象,项目成员利用春节前后组织施工队伍不分昼夜施工,顺利完工的建筑经受住了近期天气变化的考验,为亚冬会开闭幕式的顺利举行提供有力保障。

陆诗亮教授团队深入屋面现场勘测

此外,建筑与设计学院陆诗亮教授团队还设计了主题为“滨滨妮妮奇妙漫游亚冬”的亚冬会特许生产文创产品,结合“奥运冠军之城 • 冰雪文化之都”的设计理念,成为哈尔滨承办亚冬会的独特纪念。

3D打印技术

助力亚冬会展现城市之美

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黄陆军教授团队采用光固化3D打印技术,将具有城市特色的建筑景观模型微缩重现。这些模型亮相于亚冬会期间的重要活动展示区域,成为向八方来客展示哈尔滨城市风貌与文化底蕴的生动窗口。

无论是哈尔滨大剧院的异型双曲面造型、阳明滩大桥、松花江铁路大桥大气磅礴的桥体结构,还是防洪纪念塔的肃穆的浮雕外观、冰雪大世界内的雪花摩天轮梦幻的冰雪造型,或是指北针雕塑简洁的极地标识……团队不断优化模型参数与打印工艺,以超高精度还原每一个细微之处,充分彰显出科技赋能下的城市风采。

黄陆军教授团队3D打印的城市地标 

以哈工大设计

展现亚冬会“竞速精神”

奖牌是成就与荣誉的象征。从全球征集的192套方案里突出重围的、本届亚冬会的奖牌“竞速精神”,由建筑与设计学院艺术设计专业2006级校友邹存亮团队设计。

“奖牌设计公告发布后,我们30多人的设计团队开始了100多天马不停蹄的工作,前后设计了9套方案,共十余稿。”黑龙江省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创意设计研究院院长、第九届亚冬会奖牌设计团队负责人邹存亮介绍。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23120170003

张又元 王晨阳 李双余 记者:纪天伟 王铁军
责任编辑:田苗
审核:董景峰

© 2024 精读
删除内容请联系邮箱 287985332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