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模型背景下生成式AI带来的网络安全威胁应对

网信甘肃  · 互联网安全 科技自媒体  · 11 小时前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探讨了AI技术特别是生成式AI带来的网络安全风险与挑战。生成式AI在深度伪造、网络攻击、数据泄露、信息战和知识产权方面存在严重问题。文章提出了应对这些威胁的多元化新技术手段、AI技术智能化识别与预警、自动化防御与快速响应等策略,并强调了构建AI多层防御体系、完善法律法规与加强网络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同时,文章也强调了大模型设计开发和使用的审计监管的必要性。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生成式AI带来的新问题与挑战

深度伪造技术的滥用、网络攻击风险、数据泄露与隐私侵犯、信息战和假新闻的传播、知识产权保护面临的挑战等。

关键观点2: 新技术手段应对网络安全威胁

利用区块链、深度伪造检测工具、生物特征识别等技术手段,确保信息真实性与完整性,防止虚假信息传播。

关键观点3: AI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

AI用于识别网络威胁、提供防御建议、预测未来威胁、自动化防御和快速响应,提高防御效率。

关键观点4: 构建AI多层防御体系

在传统防御基础上增加AI智能防御层,实现异常检测、行为分析和自适应防御等功能。

关键观点5: 法律法规与网络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制定和更新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网络平台监管,提高公众对生成式AI犯罪行为的识别与防范能力。


正文



随着新业态和创新性场景应用的不断涌现,AI技术已经广泛渗透到经济与社会领域的各个角落,推动了各领域前所未有的变革。然而,这种快速变化的新形势也带来了众多新问题与新挑战,特别是生成式AI的崛起,在大数据和大模型的强大支撑下,其影响力更是不可小觑。



大模型背景下

生成式AI带来的网络风险

生成式AI在诸多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创新与显著的便利。然而,与之相伴的是一系列复杂且严峻的网络风险与安全挑战。


第一,深度伪造(Deepfakes)技术的滥用风险。生成式AI能够轻松创造出极度逼真的音频、图像和视频,这一能力若被不法分子利用,将导致深度伪造内容的泛滥,进而被广泛应用于诽谤、散布虚假信息、政治操纵及金融诈骗等多个领域,严重损害了个人或组织的名誉,误导了公众认知,甚至促成非法交易。


第二,网络攻击的风险亦不容忽视。生成式AI在自动探测和软件漏洞利用方面展现出的高效能,极大地提升了网络攻击的效率和规模。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攻击者能够更精确地锁定攻击目标,并选择最合适的攻击手段。同时,攻击者还可能利用大型模型存在的潜在漏洞,实施模型注入攻击或数据污染攻击,通过向数据集中注入虚假数据,干扰机器学习模型的正常训练和预测过程。此外,大数据和大模型复杂的供应链环节中存在的漏洞,也为攻击者提供了攻击整个系统的可乘之机。


第三,数据泄露与隐私侵犯的风险日益凸显。在生成式AI大规模收集数据的过程中,敏感信息的暴露、身份盗用及隐私侵犯等问题时有发生。不法分子可利用生成式AI合成个人身份信息或生物特征数据,进行金融诈骗等犯罪活动;同时,通过生成个人敏感信息或合成个人图像,侵犯个人隐私,用于不恰当或非法的目的。


第四,信息战和假新闻的传播也带来了严峻的舆情风险。生成式AI能够迅速生成并传播大量假新闻和误导性信息,尤其在社交媒体平台上,这些信息能够迅速扩散,影响公众观点,甚至对选举结果和政治决策产生干扰。


第五,个人和组织的知识产权保护面临严峻挑战。生成式AI在模仿艺术作品、音乐、文学作品等方面的能力,使得原创作者的版权和知识产权易受侵犯。同时,AI生成的内容还可能引发一系列法律和伦理问题,如责任归属、创作权、言论自由与审查等方面的争议。



生成式AI带来的

网络安全威胁应对

1.多元化新技术手段的应用

为了有效应对生成式AI带来的网络安全威胁,应充分利用多元化新技术手段。例如,利用区块链的不可篡改性,可以追踪和验证内容的来源与传播路径,确保信息的真实性与完整性。同时,开发和部署深度伪造检测工具,借助机器学习算法,精准识别视频、音频和图像的真伪,防止虚假信息的传播。此外,应用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如面部动作和微表情分析,结合水印和元数据技术,进一步验证内容的真实性,保护个人隐私和版权。


2.AI技术智能化识别与预警

借助大数据和大模型,可以充分发挥AI在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方面的优势。通过AI驱动的安全监控系统,实时分析网络流量和行为模式,快速识别异常活动和恶意行为,并自动触发警报,采取相应的防御措施。例如,AI能够分析海量网络数据,检测异常流量、访问和恶意代码,及时发现并应对潜在威胁。同时,通过学习用户的正常行为模式,AI能够精准识别异常用户行为,如非工作时间频繁访问敏感数据,及时发出警报,防止数据泄露等安全问题的发生。


3.AI安全趋势分析与预测

AI不仅能够帮助识别当前的网络威胁,还能够通过分析历史攻击和威胁数据,深度学习和分析攻击者的行为模式、目标和可能采取的攻击手段。基于此,AI可以提供相应的防御建议,并预测未来可能出现的威胁,发出预警和提供应对预案。这有助于网络管理人员提前做好防范措施,降低被攻击的风险。


4.自动化防御与快速响应

在自动化防御方面,AI可以通过模拟攻击和漏洞扫描技术,主动发现安全漏洞并提供修复措施。同时,AI系统能够自主学习、自主决策和自动执行网络防御任务,将网络管理员从烦琐的防御工作中解放出来,提高防御效率并减少人为操作失误。此外,AI能够在秒级别内快速识别威胁并做出应对措施,大大缩短从威胁发现到实际攻击的时间间隔,减轻损失。


5.构建AI多层防御体系

为了进一步提高系统的整体安全性,需要构建综合性的AI多层防御体系。在传统网络层、主机层、应用层和数据层防御的基础上,增加AI智能防御层。AI智能防御层可以实现异常检测、行为分析和自适应防御等功能,如采用流式病毒过滤引擎和文件还原型AI检测引擎,快速识别并阻断病毒传播。同时,需要关注大语言模型在复杂网络环境中的应用安全,从数据隔离、模型访问控制等方面实施严格的安全措施,确保大语言模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6.完善法律法规与加强网络安全教育

需要制定和更新相关法律法规,以应对生成式AI带来的挑战。以法律手段明确AI技术的责任边界,建立追溯和问责机制,通过法律法规的约束和惩戒,遏制运用AI技术妨害社会正常运行的行为。同时,加强对网络平台的监管,提高网络平台的防范措施。此外,还需要加强对生成式AI的网络威胁教育培训,提高公众对生成式AI犯罪行为的识别与防范能力,减少因人为因素导致的安全漏洞和攻击事件。通过人机协同分析的应用模式,共同应对生成式AI带来的网络安全威胁。


7.加强大模型设计开发和使用的审计监管

加强模型生成内容的实时监控和审核,对模型训练数据进行严格筛选,保证训练数据的质量。敏感词过滤设置敏感词库,对模型生成的文本进行过滤;不断推进模型迭代更新,注意搜集大模型算法在应用中的问题反馈,及时调整;必要时引入人工干预环节,对模型生成的内容进行二次校验。加强漏洞修复,提高内容风险防控能力,同时推进用户身份验证制度,防止匿名用户滥用模型;建立责任追溯机制,一旦发现内容风险,能够迅速定位问题源头,并采取相应措施,避免人工智能技术的滥用,甚至恶用。


结语

总之,AI时代网络安全面临多重挑战,AI风险的应对需要从技术、管理和法规等多个层面综合考虑。平衡AI的创新与风险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社会各界多方面的思考和协作。用户也需要增强对AI安全风险的认识,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只有共同努力、协同推进,才能确保AI技术的健康发展,推动全球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来源:《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杂志

作者:刘乐群  季亚婷  李书家


(本文不涉密)

-END-
欢迎关注我们~

© 2024 精读
删除内容请联系邮箱 287985332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