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罗庸讲隋唐五代文学、雷海宗讲古代外交,陈寅恪讲唐代政治制度,朱自清讲唐诗宋词,到冯友兰讲汉代儒学、清代思想……文化+国史+诗词+古文+文学+哲学+国学,7门课。横跨中文系、历史系、哲学系,三大领域。知识含量如高山深海,难以用数字来衡量。只需135元就能拥有!
洪武二十八年三月,明太祖朱元璋的嫡次子、明朝第一任秦王朱樉在西安意外身亡。
消息传到南京,朱元璋听后没有表现出太多的悲伤,反而怒不可遏地骂道:“好,死得好!死有余辜!”
朝中的大臣们听后震惊不已,纷纷哑口无言。
这位秦王究竟做了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竟让他的父亲如此无情?
朱樉是孝慈皇后马氏为朱元璋所生的第二个嫡子。
在朱元璋众多的儿子中,除了嫡长子朱标,朱樉是最受宠的一个。
洪武三年,年仅十五岁的朱樉便被封为秦王;洪武十一年,他前往西安就藩。
西安历史悠久,是多朝国都,人称“福气宝地”。
临行前,朱元璋语重心长地嘱咐朱樉:“元朝失政,西安百姓疲惫不堪。即便大明平定了天下,但百姓们仍受税务之累,生活贫困。
你到了西安之后,只要宫殿修好就行,其他劳民伤财的事情全部停止,不要伤害百姓,做一个仁爱的藩王,让百姓记得你的好。”
然而,朱元璋的忠告并没有传到朱樉的耳朵里,更没有进入他的心里。
到了西安后,朱樉仿佛成了脱缰的野马,无恶不作。
他不仅不满足于秦王府已修好的宫殿,还命令手下强行“集资”,搜刮民脂民膏。
一些不堪重负的百姓,甚至不得不卖掉自己的孩子来维持生计。
百姓们聚众前往秦王府,请求秦王放过他们,但朱樉不仅不理会,还当场打死了一个老人,命侍卫捉拿了近百人。
朱樉搜刮到的财富,被他用来大肆修建奢靡的庭院,与宠妃一同享乐。
然而,他最享受的并非宴乐,而是对王府中的仆从施以私刑。
他割去奴仆的舌头,将他们绑在树上看几天会饿死;他让奴仆穿上铁链,在火中挣扎直至死亡;他甚至将奴仆埋在深雪中,看他们瑟瑟发抖直至冻死。这些残忍的行径,让人毛骨悚然。
对于秦王府查举出的有罪之人,本当送到南京由朝廷定罪量刑,但朱樉担心被父亲朱元璋责备,更害怕自己的奢靡生活被曝光,于是干脆将这些人直接斩首。
这样一来,西安年年平安,即使有罪犯上报国都,他们也常常在前往南京的路上暴毙。
朱樉的种种恶行,被他巧妙地掩饰了多年。
然而,纸终究包不住火。
洪武二十四年,朱元璋终于得知了朱樉在西安的种种恶行。
他怒不可遏,连发多条上谕,将朱樉召回南京,同时派宅心仁厚的太子朱标前往西安安抚百姓,调解矛盾。
在朱标的调和下,朱樉终于在一年后被放回西安封地。
回到西安的朱樉,表面上似乎改过自新,对当地百姓十分照顾,取消了过分的苛捐杂税,给予百姓优待。
这段时间,西安的百姓终于过上了安宁的生活。
洪武二十八年正月,朱樉甚至受命率军征伐叛番,战功卓著,展示了他在作战指挥方面的才能。
可惜,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朱樉的伪装终于被揭穿,他再次恢复了昔日的残暴。
他时常想起自己的宠妃邓氏,曾经的欢乐时光如今已成泡影。
邓氏因为谗言被朱元璋下令斩首,朱樉认为是西安的百姓害死了他的宠妃,于是开始了更加过分的恶行。
他强行掳走了一百五十名幼女,又强行给一百五十五名男童净身。
这些无辜的孩子不仅流离失所,许多被阉割的幼童因为缺乏良好的恢复条件,纷纷丧命。
朱樉的这些恶行,最终还是传到了朱元璋的耳中。
1885年9月5日,朱樉在王府中中毒身亡。此事的起因是秦王府中的三位老妇人不堪忍受朱樉的虐待,联手在饭菜中下药。
消息传到南京,朱元璋听后不仅没有悲伤,反而怒骂:“死得好!死有余辜!” 他命礼部尚书任亨泰为朱樉定谥为“愍”,这个字意为德行不良,死有余辜。
朝中的大臣们听到朱元璋的怒斥,皆低下头,无人敢为朱樉说情。他们心里明白,朱樉的罪行早已激怒了百姓,如今的下场实属自作自受。
朱元璋的愤怒,不仅是对朱樉行为的不满,也是对百姓的一种歉意表达。
他在祭文中写道:“自从你去了封地,毫无善行可言。亲近小人,沉迷酒色。肆意妄为,殃及百姓,触怒上天。多次教导责备,你却始终不知悔改,最终自取灭亡。你虽已死去,但罪责依旧昭然若揭。”
秦王府中的三位老妇人,虽然只是仆从,但她们也有自己的尊严和底线。朱樉的恶行让他们忍无可忍,最终决定联手复仇。
她们在朱樉的饭菜中下毒,结束了这位暴君的生命。
三位老妇人的行动,虽然有些极端,但也是无奈之举。
她们只是为了保护自己和家人,不再受到朱樉的摧残。
· 完 ·
/ 推荐阅读 /
▼
发现更多皇宫秘闻
请点击下方卡片▼【关注紫极女史】
点亮“在看”,让历史不再是个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