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来源:影视剧《三十而已》
当朋友圈开始转让铂金包,
顺义妈妈的焦虑已经藏不住了。
朋友圈里,
一条条低价转让的奢侈品,
像是一面折射时代变迁的镜子。
曾经,她们的动态是——
如今,变成了——
- 单门1V1外教,一小时上千元,全年下来十几万不是问题。
- 每周训练2-3次,光装备和场地费就堪比小型投资。
- 去耶鲁夏校、NASA少年营、MIT的人工智能训练营,一个暑假就是10万+的花销。
- 想进某些顶级国际学校,光交学费还不够,家长还要额外“捐助”几百万。
她们愿意拼尽一切。
美高、藤校的录取越来越卷,国内国际学校的学费持续上涨,而经济环境却不如从前。高薪岗位缩减,创业项目遇冷,许多家庭的现金流开始吃紧。 当收入不再高速增长,而孩子的教育支出又无法缩减时,顺义妈妈们只能做出艰难的选择:卖掉自己最爱的奢侈品,保证孩子的教育供给不断。顺义妈妈们知道,这条赛道没有回头路,一旦掉队,孩子就可能被挤出顶层竞争圈。她们翻遍各大升学论坛,剖析无数申请案例,试图在信息洪流中找到一条“稳赢之路”。然而,现实无情地揭示:旧有的游戏规则已然失效。 哈佛、耶鲁等Top 10名校的录取率已跌破4%,高分被拒早已是家常便饭。在哈佛招生官的审视下,即便是SAT满分1600分,依然有大批优秀学生被拒之门外。 在中国国际生的藤校申请大战中,GPA 3.9+、SAT 1550+、AMC-AIME晋级、科研项目,已成为众多申请者的
“标配”。但在超低录取率的现实下,这些数据早已不再是通往藤校的“入场券”。 这场竞争的本质,早已超越了金钱的角力,真正决定胜负的,是认知的深度、策略的精准,以及信息差带来的隐形壁垒。比拼的,不是资源,而是如何精准投放资源——规则变了。一位顺义的妈妈分享,她的孩子从小学开始学习马术,每年投入几十万,不仅请了欧洲顶级教练,还定期参加国际赛事。但她深知,仅仅会骑马远远不够,必须拿到奖牌、获得世界排名,让这项特长成为可量化的竞争力。“如果不是坚持了八年,光靠兴趣班,申请时根本派不上用场。”她坦言。▲ 北京某马术俱乐部,小会员们正在学习骑马。图 / 视觉中国另一位家长则选择了一条更隐秘却精准的路径——让孩子远赴非洲,参与环保项目。这个项目的背景经过精心挑选,不是普通的志愿服务,而是与国际知名机构合作,最终孩子拿到了一封由环保组织主席亲自签署的推荐信。相比一纸夏校证书,这封信才真正有分量。
散发家庭生活气息的顺义别墅社区。图/ 视觉中国
但她们不敢让孩子的未来走入不确定性。
美高、藤校的录取率不断降低,
名校的筛选标准越来越难捉摸。
2024年哈佛录取率仅3.4%,
耶鲁、斯坦福、MIT也在持续下降。
北京某国际学校的Z同学:
GPA 3.95(年级前5%),SAT 1540,托福117,竞赛履历亮眼,曾晋级AIME,获得NEC全美经济学挑战赛银奖,并有两段AI方向的科研经历和一篇第三作者论文。此外,他还在某知名投行完成暑期实习,申请方向为经济学/计算机科学。
他的选校名单涵盖了:冲刺:哈佛、斯坦福、宾大沃顿、芝加哥、杜克;匹配:密歇根、NYU Stern、北卡教堂山;保底:UIUC、OSU。
然而,最终的申请结果却让人意外——冲刺校全拒,匹配校Waitlist,仅获UIUC和OSU录取。
曾经的“稳赢学霸”,如今在激烈的名校申请中折戟。
GPA 3.8,SAT 1500,无AP课程,却凭借独特的活动背景,成功逆袭。
连续三年参与川剧非遗传承项目,不仅策划展览,还受邀在海外文化节演出。还自主开发了一款“方言保护”App,并凭借该项目获得省级创新奖。
尽管学术成绩并不突出,但凭借独特的文化背景和长期投入,他最终收获了范德堡大学(全美Top 18)和罗德岛设计学院(双学位项目)的录取。
▲川剧变脸 图/成都市非物质遗产保护中心
(2024年藤校录取数据)
可能成为“无效投资”。
图片来源:影视剧《小舍得》
微信更新了推送机制,很多小伙伴反馈说经常看不到我们的更新,这里建议大家将我们的公众号加一个星标★,以免错过我们的推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