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总结了西部左心耳封堵论坛最后一日的线下学术活动内容,聚焦于左心耳封堵领域的全球最新循证进展和脉冲电场消融(PFA)新时代背景下的心房颤动整体治疗方案讨论。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会议背景
西部左心耳封堵论坛是中国关于左心耳封堵技术的重要学术会议,本次会议是最后一日的线下学术活动。
关键观点2: 会议内容
会议聚焦左心耳封堵领域的全球最新循证进展,包括WATCHMAN FLX™左心耳封堵器械的临床应用优势和前景,以及脉冲电场消融(PFA)新时代背景下的心房颤动整体治疗方案讨论。
关键观点3: 与会专家观点
与会专家结合临床工作经验,全面分享和讨论了左心耳封堵技术的最新进展和实际应用情况,探讨了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观点4: 会议总结
本次会议促进了左心耳封堵技术的健康持续发展,为更好地服务中国广大心房颤动患者创造了条件。
正文
2024年12月28日,延续前两日线上直播活动的顺利召开,最后一日的线下学术活动继续为西部临床医师提供高质量LAAC学术观点和理论指导。本日会议聚焦SURPASS&OPTION研究等LAAC全球最新循证进展,深刻展现WATCHMAN FLX™左心耳封堵器械的临床应用优势和发展前景,并深入探讨了脉冲电场消融(PFA)新时代背景下心房颤动的整体治疗方案,在内容设置上通过行业前瞻对话和精彩辩论赛等多样化表现形式,充分展现了国内临床医师精湛敏锐的思辨能力,于妙趣横生、干货满满的学术之旅中,全面提升医技并反哺临床实践,最终造福于中国广大心血管病患者。现在让我们一同回顾本日会议的精彩内容。会议伊始,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张玉顺教授在致辞中表示,中国作为LAAC手术量增速最快的市场,每年开展LAAC手术例数达2万余例,手术量位居世界第二。中国西部左心耳联盟在推动中国LAAC教育与发展上也起到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培养了一大批结构及电生理领域年轻专家术者投身于LAAC临床实践中来,如今影响力已遍及全国各地,不过未来仍有待进一步加强广大术者对LAAC的认识,并以更多循证证据推动LAAC推荐等级升级,尤其在脉冲电场消融(PFA)新时代背景下,期待LAAC技术能迎来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宋治远教授在致辞中表示,目前我国约有1800万房颤患者,房颤的主要危害包括心力衰竭、血栓栓塞和卒中,尽管当前房颤导管消融治疗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房颤的发病机制仍未能完全阐明,国内外指南均强调房颤导管消融术后长期抗凝治疗预防卒中,而左心耳封堵技术相较口服抗凝药具有独特优势,尤其是最新公布的OPTION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结果显示,房颤消融术后使用WATCHMAN FLX™左心耳封堵器LAAC相较于口服抗凝药物具有更优的降低出血风险效果,因此我相信左心耳封堵技术具有光明的未来,最后预祝本次会议能取得圆满成功!WATCHMAN FLX™中国累积服务8000例患者纪念仪式 & WATCHMAN FLX™全球带教专家授证仪式
自WATCHMAN FLX™于2022年中国正式上市开启临床应用以来,如今在国内的累积植入量已成功突破8000例,为房颤患者卒中预防与临床预后改善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现场热烈的祝贺声中,与会专家大咖们上台点亮了纪念仪式水晶球,共同祝贺这一荣耀时刻的到来!与此同时,大会主席张玉顺教授与宋治远教授为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曾广伟教授授予了WATCHMAN FLX™全球带教专家资格证书。期待未来更多术者加入到LAAC发展的队伍中来,共同推动这项房颤卒中预防重要技术的临床推广应用,以期为中国广大的心血管病患者带来长远临床获益!Session 1丨不忘初心,引领未来——行业前瞻对话
Session 1特邀上海长海医院白元教授、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曾广伟教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学大学城医院杜华安教授担任主持人,与国内左心耳封堵领域专家大咖就最新OPTION研究结果解读及临床指导价值、中国特色LAAC术式发展特色与引领、LAAC基层术者培训与手术质控等行业热点话题展开前瞻对话,深度聚焦LAAC领域最前沿进展!对话话题三:脚踏实地稳步前行——基层术者培训与手术质控关注重点
杜华安教授:请您谈谈LAAC质控方面应关注哪些重点?蒋世良教授:基层医院开展LAAC手术应保证设备齐全和规范化操作,并注意进行严格全面的围术期影像学检查,以保证临床疗效和患者预后。
杜华安教授:您认为应如何保证LAAC带教质量,以推动该术式在中国基层医院健康持续发展?吴栋梁教授:带教医师最好手把手对基层术者进行培训和指导,加强其对LAAC术式及器械的充分了解与掌握,个性化选择影像学指导工具,并学会对并发症的预案处理,并鼓励基层医院建立多学科心脏团队开展LAAC手术。
李华康教授:应继续加强社区宣教,加深患者对房颤流行病学和临床危害的认识,进一步落实房颤的综合管理及卒中预防;对于LAAC术后患者,加强随访管理亦十分重要,包括抗凝抗血小板用药管理、影像学随访评估、合并症管理等多个方面。
杜华安教授:您在LAAC基层术者培训方面有何建议?张保俭教授:LAAC基层推广有待进一步普及。在培训内容上不能局限于封堵操作,应让多学科医师参与进来,以加深基层术者对LAAC的深入了解;在培训方式上应更加多元化,包括带教老师指导、模拟器操作、动物实验等;培训结束后基层术者开展工作时,带教术者可以线上远程提供实时指导,进行及时术后复盘。
Session 2丨Late breaking data——全球循证数据更新Session 2特邀海军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秦永文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郑强荪教授、延安大学咸阳医院吴栋梁教授、西安市中心医院潘军强教授担任会议主持。
宋治远教授:左心耳封堵最新循证证据——SURPASS&OPTION研究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宋治远教授首先分享了左心耳封堵最新循证证据——SURPASS&OPTION研究结果。SURPASS-FLX是当前最大样本量的WATCHMAN FLX™真实世界研究(N=97,185),其1年随访结果复刻了注册研究的优异结果,证明可安全放心地在复杂多变的临床工作中使用WATCHMAN FLX™,具有手术安全性好、完全封堵率高、操作体验感佳的显著优势,再次验证了其用于房颤患者的长期有效性与安全性。
最新公布的OPTION研究是第一个针对房颤导管消融术后行LAAC与OAC的随机对照研究,也是第一篇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LAAC相关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在主要安全性终点术后36个月时非手术性大出血或临床相关非大出血方面,证实了WATCHMAN FLX™优于OAC(8.5% vs. 18.1%;P<0.0001),研究的主要安全性终点达成;在主要有效性终点术后36个月时全因死亡、卒中或全身性栓塞的复合终点事件方面,证实了WATCHMAN FLX™不劣于OAC(5.4%vs. 5.8%;P<0.0001),研究的主要有效性终点达成;其他发现包括在联合次要终点即36个月时手术性和非手术性大出血方面,WATCHMAN FLX™不劣于OAC(3.9% vs. 5.0%,P<0.0001)。郑强荪教授在讨论中表示,SURPASS&OPTION是左心耳封堵领域两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临床研究,充分证实了WATCHMAN FLX™用于房颤患者的长期有效性与安全性,尤其是OPTION研究印证了WATCHMAN FLX™一站式手术相较于心脏消融术后OAC的优效性,这有助于进一步推动LAAC指南推荐升级和适应证扩展,未来有望将其提升为房颤患者心脏消融术后降低卒中风险的一线治疗方法。
张玉顺教授:结构医生面对房颤整体解决方案何去何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张玉顺教授分享了结构性心脏病+左心耳封堵一站式手术的交大经验,其结合经典病例强调了以下几点:1、对于ASD/PFO但尚未发生房颤的中老年患者,若合并左房大、缺损大或多个封堵器或边缘差oversize,则相当于ASD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其后期房颤发生率较高,可适当放宽适应证,早期左心耳封堵联合ASD/PFO一站式手术可能是合适的;2、临床中应注意区分瓣膜病合并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此类患者行LAAC手术具有可行性;3、LAAC仍为抗凝的辅助或替代疗法,不过当前PFA作为一种新兴的房颤消融技术已展现出良好发展前景,或许在未来LAAC+房颤消融联合治疗能够成为主流。
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谭虎教授结合大量循证证据阐述了LAAC术后残余分流对临床结局的影响。较小(<5 mm)残余分流会随时间的推移减小,而较大残余分流随时间的推移不发生变化。早期小样本研究结果显示,残余分流与术后的栓塞事件无关,但近年来也有研究显示,1年时存在的PDL与缺血性卒中或全身性栓塞的风险增加相关,需要进一步的临床研究证实。为尽可能降低残余分流发生率,术前应仔细、系统地分析左心耳形态学,选择最合适的器械类型和尺寸,在植入过程中应注意确保器械同轴性,使其能够更好适应左心耳解剖结构,同时应加强优化器械设计。对于残余分流的处理,可继续OAC或者在个体化基础上考虑弹簧圈封堵或者其他器械封堵。
LAAC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已被充分证实,但仍有极少患者在术后再发脑卒中。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胡浩教授深入分析了LAAC术后再发脑卒中的病因及预防策略。他指出器械相关血栓(DRT)和残余分流是手术相关残余卒中的主要因素,选择更合适的封堵器、规范手术操作、优化手术流程、严格术后随访、规范术后抗栓至关重要,此外应充分认识卒中病原学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控制相关基础疾病和危险因素是降低卒中的重要手段。最后值得一提的是,WATCHMAN FLX™优化设计能够更紧密贴靠心耳壁,实现100%有效封堵(PDL<5 mm),并通过最大化降低金属暴露面积显著降低了DRT发生率。
Session 3丨回归循证,夯实根基——再论左心耳封堵理论依据Session 3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李华康教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张保俭教授、担任会议主持,现场专家大咖就2024 ESC左心耳封堵指南更新、PFA时代房颤整体治疗方案两大热点议题,展开了两场别开生面的辩论赛,在雄才思辩中不断碰撞产生新的思想火花!1、目前LAAC相关临床研究结果大多数都是非劣效性,仍难以替代抗凝药物的一线治疗地位。2、 “恰到好处”并不意味着排斥LAAC技术,而是要在临床中更严格进行LAAC适应证患者筛选,谨慎LAAC的超适应证应用,最大程度保证手术安全性。3、 ESC指南从专业、精细和规范的角度看待左心耳封堵问题,以更严谨地态度指导左心耳封堵操作,这正是体现ESC左心耳封堵指南专业性的一面。
1、当前房颤指南纳入的左心耳相关研究仍不充分,在循证上存在滞后性,随着LAAC器械更迭与术者操作水平提升,当前LAAC已具备极佳的安全性,尤其在降低出血风险方面展现出比抗凝治疗更优效的结果。2、 指南的更新主要取决于大规模临床试验结果,但遗憾的是当前国内外左心耳封堵领域的投入仍不够充分,大型临床研究相对匮乏,但已有的临床研究均已展现出不劣于甚至优于抗凝药物治疗的良好有效性与安全性。3、 左心耳封堵指南的滞后性和保守性会影响临床多元治疗的探索,医学的发展需要不断的探索和创新,尤其对于存在长期抗凝禁忌和出血风险比较高的房颤患者,LAAC无疑为临床提供了全新的选择。正方立论:PFA时代房颤整体治疗方案——非我莫属(电生理医师)1、电生理医师比结构医师具有更丰富的三维电解剖标测经验,更加胜任于房颤消融领域的工作,正所谓术业有专攻,而非电生理领域医师在这一方面仍有着比较长的学习曲线。2、房颤导管消融+LAAC封堵能够同时改善症状和预后,使房颤患者临床获益最大化,在PFA时代房颤消融操作变得更加简捷快速,但仍不能避免标测和观察电活动影响,尤其对于一些复杂的房颤病例,由经验更为丰富的电生理专家开展房颤一站式手术更为合适。
反方立论:PFA时代房颤整体治疗方案——当仁不让(结构医师)反方论据汇总:
1、当前PFA能够在二维条件下安全实现肺静脉隔离效果,而结构医师对肺静脉解剖结构的理解往往比电生理医师更为透彻,因此由结构医师使用PFA同样能取得又快又好的消融效果。2、 当前在ICE/TEE影像工具的指导下,已经大大简化了房间隔穿刺的难度,而且最新PFA技术具有患者耐受性好、并发症发生率低、操作简便效率高等显著优势,能够大大降低结构医师的学习曲线。Session 4丨与时俱进,创新发展——LAAC国际热点与争鸣Session 4特邀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胡浩教授、青海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应佐华教授、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姚雷教授、担任会议主持。
张蔚菁教授:2023 HRS/AHA房颤指南更新解读上海复旦大学中山医院张蔚菁教授深入解读了2023 HRS/AHA房颤指南,其作为首篇国外权威指南给予左心耳封堵术IIa推荐级别。张教授结合最新循证,还特别强调了VersaCross Connect通路解决方案联合WATCHMAN FLX™用于LAAC手术的应用优势,首次在人体LAAC术中使用VersaCross,不仅将整体手术缩短至31分钟,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LAAC手术且无手术并发症,证明了该系统的安全性。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曹威教授深度盘点了2023-2024年左心耳封堵领域的热门研究及循证进展,她指出目前很多LAAC循证证据并未被欧美指南覆盖,相信随着循证数据的逐渐增多,未来指南还会进一步提高LAAC的推荐级别;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最新一代WATCHMAN FLX Pro封堵器的人体试验已公布,术后仅用阿司匹林单抗治疗方案,适用于更多需要LAAC人群(大心耳、出血风险高等)的新型封堵器将为LAAC治疗带来新的希望。
谢学刚教授:基于循证解读不同器械残余分流与内皮化效果差别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谢学刚教授基于大量循证,全面阐述了LAAC术后残余分流及检出、引起残余分流的因素、残余分流的变化及其远期影响、残余分流的管理及内皮化表现。他强调由于左房心耳的解剖结构,残余分流的发生机制在不同的封堵器中可能不同,盘式封堵器多受制于心房天然的解剖结构,因为不同轴导致的残余分流更加明显;WATCHMAN的残余分流较早期研究有很大改善,随着器械更迭优化,术后残余分流发生率相对盘式封堵器更低。
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李华康教授分享了基于快速内皮化的器械发展与研发方向。李教授强调,LAAC术后内皮化是该手术的重要目标,完全的内皮化可使患者尽早停用抗凝药,从而远离出血的风险;相较于TEE,CTA对封堵器表面内皮化进展程度的判定更加直观有效,相应的方法和技术更加成熟;WATCHMAN FLX™及WATCHMAN FLX Pro的研究和临床数据表明,其在完全封堵、快速愈合、快速内皮化方面表现更加优异。
Session 5特邀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姚青教授、延安大学咸阳医院刘雄涛教授、担任会议主持。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周贤惠教授全面介绍了PFA技术的特点、安全性、溶血、麻醉方式及不同脉冲消融的临床研究应用进展,强调了PFA技术安全(不损伤食道与神经、不产生肺静脉狭窄)、有效(消融速度快、提高手术成功率)、简单(技术简单、学习曲线短、易于复制推广)的临床应用优势。后续可将三维标测系统与电脉冲系统进行整合,研发出具有压力的电脉冲治疗导管,进一步扩大适应证和治疗更多心律失常患者。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王洪涛教授全面分享了FARAPULSE脉冲消融手术流程,他强调:1、二维(DSA)+三维指导下脉冲消融,可更加精确定位肺静脉并控制消融区域,优化消融路径和范围,显著提高手术安全性,增强术后随访与复查的可控性;2、确保肺静脉贴靠至关重要,不仅能提高消融的精确性,且能减少损伤和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手术的高效性与安全性;3、脉冲一站式全麻安全及舒适度更高,但对房间隔穿刺要求较高,需偏前穿刺,但左心耳封堵则需偏后,随着术者操作经验的增加,ICE的指引,可尽量适中穿刺。
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胡淼阳教授深入阐述了PFA技术中溶血、冠状动脉痉挛以及不同器械植入患者PFA应用等当前热点问题。她强调,1、溶血是PFA术后常见现象,术中应关注放电次数,良好组织贴靠及术中及时补液;2、静注硝酸甘油对预减轻冠状动脉痉挛安全有效,PFA术中应注意与冠脉保持安全距离,不过冠脉痉挛并不会带来长期冠脉损伤;3、目前越来越多的临床数据对于起搏器、ASD、左心耳封堵器植入患者的PFA应用进行探索。
本次中国西部左心耳封堵论坛最后一日的线下学术活动自此正式落下帷幕。回顾这一日内容紧凑、形式多彩、干货满满的线下学术活动,与会专家聚焦SURPASS&OPTION研究等左心耳封堵领域全球最新循证进展,并结合自身临床工作经验,全面分享和讨论了WATCHMAN FLX™左心耳封堵器械的临床应用优势和光明前景,深入探讨了在脉冲电场消融(PFA)新时代背景下心房颤动的整体治疗方案,以期进一步促进左心耳封堵技术在中国的健康持续发展,更好服务于中国广大心房颤动患者,共创我国心血管疾病防治领域的美好未来!
本文内容为《门诊》杂志原创内容
转载须经授权并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