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讨论了环境对人的影响以及消费趋势的恢复。文章从四个方面展开:一是人无法跳脱环境对自己的影响,包括行为和观念;二是环境对人的婚姻观念的影响;三是在培训中感受到环境对人的认知改变的重要性;四是关于消费恢复的观点,认为消费受到悲观情绪的影响,但人们可以选择环境并影响消费趋势。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环境对人的影响。
文章讨论了环境对人的行为和观念的影响,人是无法跳脱环境对自己的影响的,久而久之也会被环境同化。
关键观点2: 环境对婚姻观念的影响。
如果一个人身边离婚的朋友多,可能会增加其婚姻出问题的概率。这是受朋友观念的影响,以及潜意识里模仿朋友的行为模式。
关键观点3: 环境对认知的改变。
在培训现场,人们身处相同场域,环境对人的认知改变较大,有助于解决沟通难题和达成决策一致。
关键观点4: 消费恢复的观点。
文章指出消费受到悲观情绪的影响,但人们可以选择环境并影响消费趋势。疫情带来的疤痕效应正在减退,有些人已经开始率先消费。
正文
本文是圆方的第1040篇原创
(点击标题下方小耳机标志可收听音频)
最最最基础的,人是无法跳脱环境对自己的影响。就算是自己不喜欢的环境,久而久之也会被环境同化,成为环境的一部分。比如原来你并不喜欢打掼蛋,但是如果你进入一个饭前饭后都经常会打掼蛋的圈子,要不了多久,你也会成为牌桌上的常客。当然这很难说是一种不好。某种程度上,从进化的角度上能这么适应环境变化的物种可能也就只有人类了。举一个更好理解的例子,或许是婚姻。
不知道小伙伴们有没有发现,如果一个人(特别是女性),如果ta身边离婚的朋友特别多,那么ta婚姻出问题的概率也会极速的增加。之所以这样,首先是观念的影响。朋友离婚后可能会分享婚姻中的负面情绪和观点,例如频繁抱怨伴侣的缺点、讲述夫妻矛盾的不可调和性等内容。听得多了,就会影响ta对婚姻的看法。以及下意识的“模仿”,比如ta身边“选择离婚”的朋友,在处理感情问题时,往往会采取比较激进的解决方式,如争吵、冷战或者直接分开等,长期接触这些行为模式会在潜意识里干扰ta对婚姻冲突解决方式的认知。最直接的,可能是朋友的“建议”,如果周围都是离婚的朋友,当ta婚姻出现问题时,ta所得到的建议可能更多是倾向于分开,而不是积极地修复关系,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离婚的可能性。这几天在跟团队的小伙伴一起到上海参加一个培训,在培训上还挺多感受的。许多工作呀,在日常的时候其实沟通起来难度很大。因为大家对于一件事情的底层认知,判断以及习惯是不一样的。在做决策的时候往往大家达不成一致。即便达成一致了,执行落地的难度也很大。哪怕这个决策,一旦成功对所有人都好。但是对于改变的恐惧,有些时候会阻碍大家的脚步。但是在培训现场,这个情况就有很大的改善,因为大家首先处在一个相同的场域,在这个场域中,在高密度的学习的环境下人的认识是相对容易比较被改变的。当整个场域中所有人都认同相应的解决方案,这个时候很多过去我们脑海中固执己见的,无法被打开的部分,似乎一下子就被说通了。当然,对此圆方很理解。毕竟在过去几年消费下行中,圆方所在的行业受的冲击也很大。感受格外明显。直到我们认真分析自己的悲观情绪是哪里来的?其中绝大部分也并不是实际消费能力的下降。实际上我们的很多悲观情绪,也是互相传递,层层共振所带来的结果。今天上培训课时,老师说了一句话让圆方突然很感怀:
是呀,已经五年了。可以慢慢从一部分人身上感到,疫情三年所带来的疤痕效应在慢慢减退。而圆方自己坚定的看好明年的消费恢复。是因为圆方已经看到,有些人已经开始率先消费了。而消费就是在这样不停共振的环境中慢慢慢慢放大从而变好的。所以,不管你判断明年消费会不会好,具体要怎么办?是要继续哀叹吗?人,无法对抗环境,
但是,人可以选择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