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嘉兴中院启动“百庭进百村”活动,通过巡回审判的方式让群众接触法律、树立法治意识,取得良好社会效果。活动包括庭审现场转化为法治课堂,联合司法所、妇联开展延伸服务,针对村民关切问题用方言俗语解读《民法典》。此外,还有将审判庭搬到当事人家里,把“法治会诊”送进企业家“朋友圈”等创新做法。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嘉兴中院“百庭进百村”活动以巡回审判为方式普及法律。
嘉兴中院在全市范围内启动“百庭进百村”活动,前往至少100个镇街村社等地开展巡回审判工作,引导群众树立法治意识,达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社会效果。
关键观点2: 特殊庭审方式现场普法效果好。
通过实际的庭审案例,让村民旁听庭审过程,用方言俗语解读法律条文,直观感受法律的实际应用。法官将庭审现场转化为法治课堂,针对农村多发的婚恋财产纠纷进行法治教育。
关键观点3: 巡回审判解决纠纷并延伸服务。
巡回审判不仅解决了具体的纠纷案件,还通过联合司法所、妇联等组织提供延伸服务,针对村民关切的法律问题进行解答和普法教育。
关键观点4: 创新做法提升司法服务效率与效果。
将审判庭搬到当事人家里,通过“庭审+普法”新模式,让人大代表、企业家和社区群众参与庭审过程,实现司法规范化建设,提升群众对司法服务的满意度。
正文
为践行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去年以来,嘉兴中院在全市范围内启动“百庭进百村”活动,每年前往至少100个镇街村社、行业协会、产业园区、工厂学校等地开展巡回审判工作,让人民群众更直观地接触法律、了解法律,零距离感受司法温度,引导群众树立“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纷靠法”的法治意识,达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社会效果。
清脆的法槌声在嘉善天凝镇蒋村响起,一起特殊的“彩礼”车辆纠纷就地开庭。法官将庭审现场化作法治课堂,针对农村多发的婚恋财产纠纷,引导当事人围绕购车票据、转账记录等23项证据有序质证。旁听席上,30余位村民通过“看得见的正义”,直观感受"车辆登记与实际出资分离"的法律认定规则。
庭审结束后,审判团队就地转化为调解专班。经过“背对背调解+面对面算账”,最终促成2万元补偿款当庭履行,实现“车辆有人用、贷款有人还、风险有人管”的治理闭环。此外,法庭还联合镇司法所、妇联开展“一案一策”延伸服务:针对“彩礼认定”“同居财产分割”等村民关切问题,用方言俗语解读《民法典》。随着夕阳西下,国徽映照着村民舒展的眉头。嘉兴法院“百庭进百村”活动,以巡回审判为舟楫,借乡土调解为纽带,让法治清泉真正流淌进百姓心田。
在桐乡市石门镇二大埭村,一起提供劳务者受害责任纠纷案件正在审理中。村民、网格员、“石湾三娘娘”调解队等40余人现场旁听了庭审。原告沈某受雇于某室内装修服务部,从事拆墙隔墙工作,在施工过程中因墙体坍塌,从脚手架上跌落受伤,后双方就赔偿事宜协商无果,进而成讼。在巡回法庭现场,双方当事人通过举证、质证、辩论等环节,充分表达了自己的主张和意见。承办法官经过询问、庭审,查清了案件基本事实,同时围绕双方争议进行了释法析理,厘清各自责任。庭审结束后,承办法官还针对当地常见的纠纷类型进行现场普法,并解答群众的法律疑问,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是他们违约在先,我没有告他已是仁至义尽!”这是发生在海宁的一起定做合同纠纷,调解初期,当事人朱某情绪激动。2023年8月,村民朱某与海宁某门窗商行签订9.9万元门窗合同用于自建房装修。履约过程中,双方产生严重分歧:商行主张朱某拖欠5.6万元尾款,朱某则控诉对方中途停工失联导致其额外支付费用另寻施工方。矛盾激化后,今年1月,海宁某门窗商行将朱某告上法庭。考虑到朱某腿脚不便,海宁法院承办法官决定将审判庭"搬"到当事人家里。在法官的耐心引导下,朱某的抵触情绪得以缓和,案件情况逐渐明晰。"做生意要算账,更要算诚信账。"法官一方面向商行负责人释明《民法典》关于承揽合同的法律规定,指出其单方中止施工的违约责任;另一方引导朱某理解材料成本压力。最终,原告海宁某门窗商行在权衡后,选择了主动撤诉。
“现在开庭!”随着法槌声在南湖区东栅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内响起,一场别开生面的金融借款纠纷庭审拉开帷幕。南湖法院将巡回法庭搬进人大代表联络站,通过“庭审+普法”新模式,让50余名人大代表、企业家及社区群众在“家门口”见证司法全过程。开庭过程中,承办法官有序组织原被告双方举证质证、发表辩论意见,充分听取了双方意见。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审理,案件事实在公开透明的程序中被层层厘清。庭审结束后,一场“法治会诊”随即展开。法官结合案件争议焦点,针对金融借款合同规范、担保责任认定等高频问题开展以案说法。“企业如何防范‘套路贷’陷阱?”面对现场抛出的实际问题,法官通过情景假设、条文对照等方式深入浅出解析,将晦涩法条转化为生活语言。人大代表现场评议时特别指出:“这种‘解剖麻雀’式的普法,让群众既看懂了‘门道’,也摸清了‘法门’。”
作为南湖区“一长三官”进站机制实施以来的首场驻站巡回审判,本次活动创新实现司法服务与人大监督的深度融合。区人大常委会相关工委负责人表示,将审判活动置于人大代表“监督探头”之下,既倒逼司法规范化建设,也让群众直观感受“阳光司法”的温度。在场企业家代表深有感触:“这场‘看得见的公正’给我们上了双重保险——既掌握了防范经营风险的实操技巧,更坚定了依法营商的发展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