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字节跳动内部召开HR沟通会,启动“节节高”内推专项计划,要求招聘不依赖经验年限,关注人才本质。毕业三年内的人才计划扩招一倍,但社招中三年以上经验者仍占70%权重。字节的人才战略体现了互联网下半场的竞争法则,结合年轻人才的创新锐气和资深员工的经验沉淀,建立持续进化的能力。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内部HR沟通会和“节节高”内推专项计划
字节召开HR沟通会,宣布启动内推专项计划,面向毕业三年内的社招候选人,若成功入职,员工可获得额外内推激励。
关键观点2: 人才储备和技术骨干的重要性
字节在AI领域持续深耕,形成全产业链布局。由于AI领域供需差距悬殊,字节重视人才储备,并关注技术骨干的作用。三年内职场新人具备创新活力,是技术突破的关键;而资深员工凭借经验沉淀守住商业阵地。
关键观点3: 字节的人才战略和互联网下半场竞争法则
字节的人才战略体现了互联网下半场的竞争法则,结合年轻人才的创新锐气和资深员工的经验沉淀,旨在建立持续进化的能力。其他企业仍在摇摆时,字节已编好覆盖人才全生命周期的网络。
正文
据@慢放 独家消息,字节内部召开HR沟通会,要求招聘不依赖经验年限,不论资排辈。同时,今日启动“节节高”内推专项计划。若员工内推毕业三年内社招候选人成功入职,可获额外内推激励。
这是字节继25校招、26实习扩招后,再次扩招,据内部HR证实:毕业三年内人才计划扩招一倍,但并非“只要年轻人”,面向毕业三年以上候选人的社招仍然占全年社招 70%。
据悉,字节要求“以能定级,以级定薪”,给优秀的人与能力匹配的回报。也就是说,特别优秀的毕业1年人才,也可拿到3年甚至5年经验者同等的薪酬与职级。
作为出了名的“不培养人,只筛选人”的大厂,字节此番行动,自有一番深意。
自 2016 年 AI Lab 成立以来,字节跳动在 AI 领域持续深耕,已形成从算力、算法、模型到应用的全产业链布局。
在2023年的调查里,字节AI岗位新发量连续三年居行业首位,而到了2025年的3月,DeepSeek月访问量超越老前辈ChatGPT的时候,AI行业的头部较量已然如火如荼,而字节的身影似乎并未出现在此。
目前,我国AI领域每年毕业生约4万人,而产业需求高达500万人,其中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等前沿领域需求年增长率超45%,供需差距悬殊。即使自2019年以来已有537所高校开设AI相关专业,但培养规模仍远低于市场需求。
在ai领域,技术迭代速度以月为单位,学习能力比经验更加重要,企业根本没时间等人慢慢成长,抓紧时间圈地抢人才储备才是要紧事。
Z世代人才在AI原生环境中成长,00后平均接触机器学习课程比90后早4年,其思维模式或许更适配AI产品的"概率型决策"特征。字节AILab数据显示,95后算法工程师的模型迭代速度比85后快32%。
此次内推计划中,HR被要求关注人才本质,而非工作年限。三年内职场新人这类群体既摆脱了应届生的稚嫩,又尚未形成固化思维,自带的创新活力正是支撑技术突破的关键。
所以字节选择空降顶尖人才,用高薪和资源堆出成果也无可厚非。
当外界目光聚焦于对“毕业三年内”的关键词时,有老员工提出质疑:这是否会成为人员优化的借口,以三年内工作经历的年轻血液逐渐替换那些“资深老兵”,其实是是大厂对“35岁焦虑”的加码?
互联网大厂经久不衰的话题就是抢人和挖人,从福利待遇好,到食堂饭菜香,都是吸引优秀人才的妙棋。尽管年轻人才扩招引发广泛关注,但三年以上经验者仍占据社招70%的权重,代表这并不是一场针对中年人的围猎。
在前程无忧发布的《2025企业人才变革洞察》中也提到,如今企业普遍在薪酬支出上更谨慎,控制人力成本以维持运营。核心(关键员工)和应届毕业生于是成为了企业更愿意吸引和留存的两个群体。
核心(关键员工)作为企业业务的关键支撑,是所有员工中调薪幅度最为明显的。在全体员工的普遍调薪几乎稳定的情况下,企业以“高薪”“期权”等形式留住关键人才,他们获得调薪幅度超过10%的比例显著提高。
Gartner研究显示,科技企业30%的研发成本消耗在修补前期技术缺陷。拥有大型系统开发经验的工程师,往往能用20%的架构优化规避80%的运维灾难。
这种能力源于对技术发展规律的认知——他们经历过Hadoop到Spark的技术迁移,见证过单体架构向微服务的演进,更清楚技术创新与工程化落地之间的鸿沟如何跨越。这种示范效应远比价值观口号更鲜活。
诚然,当“新人”与“老兵”成为团队主要构成人员时,代际文化差异必然开始显现,将为团队管理者带来新的课题。
除此之外,这种人才战略的深层逻辑,体现着互联网下半场的竞争法则:用年轻人才的创新锐气突破技术边疆,凭资深员工的经验沉淀守住商业阵地。
正如张一鸣在内部信中强调的:"组织的活力不在于简单的年龄结构优化,而在于建立持续进化的能力。"
当其他企业还在"年轻化"与"经验论"之间摇摆时,这家以算法见长的科技巨头,已经编好了一张覆盖人才全生命周期的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