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与时间对话,天津的4个跨年提案

今晚报  · 旅游  · 5 天前

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讲述了天津新年的特色庆祝活动,包括地标性景点的打卡、传统习俗的延续、九山顶的护林员和装卸队的元旦工作,以及大神堂村的第一缕曙光和鼓楼的钟声跨年活动。文章描绘了天津繁荣与发展的具象画面,展现了天津新年的风景、味道和声音。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天津新年的特色庆祝活动

包括在各大地标性景点迎接新年第一缕阳光、九山顶的护林员和装卸队的元旦工作、大神堂村的津门第一缕曙光以及鼓楼的钟声跨年活动等。

关键观点2: 九山顶的护林员和装卸队的新年工作

九山顶的护林员和装卸队在新年期间依然坚守岗位,进行巡山防火工作,展现了他们的敬业精神和责任心。

关键观点3: 天津最喜庆的事:在鼓楼敲钟跨年

鼓楼的钟声跨年活动是天津新年的重要活动之一,通过敲钟仪式迎接新的一年,寓意祈求全年风调雨顺、平安吉祥。


正文

新年好,年年说年,今说“元旦”。


日头从地平线升起,是为“旦”。天津的年,不仅在烟火生活中精彩,也在每一个“地界儿”精彩着。


我们在“大神堂”见证新年第一缕阳光,在“天津制高点”蓟州九山顶寻访冬日林海,在海拔为零的大沽口看九河入海,又回到“鼓楼津声”“世纪钟”现场,在新年钟声里获得无限喜悦——2025年伊始,请跟随本报记者打卡天津地标。


这就是天津新年的风景、味道和声音,具象着天津繁荣与发展,美美与共,生生不息。



元旦,并非舶来词,起源传说可追溯至4000多年之前的颛顼时代,就是《晋书》中所说的“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


公元前104年,汉武帝颁布并实施的《太初历》,正式定夏历的正月初一为元旦。而此之前,根据中国的古历法,曾出现过农历十月初一、十一月初一、十二月初一、一月初一,四个“元旦”。


直至清末,中国的元旦与春节是等同的。宋代吴自牧《梦粱录》所载:“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清代《燕京岁时记》描写道:“京师谓元旦为大年初一。”


1912年,孙中山宣誓就职临时大总统,1月2日、13日,连续发出《临时大总统改历改元通电》与《临时大总统关于颁布历书令》中称,改用阳历,以辛亥年的1月1日为元年元旦。一直到上世纪三十年初,数次禁春节而兴元旦。


当时,规定元旦放假,春节上班。普通百姓和郊区农民,只将元旦做寻常。但在天津在繁华的商业街区里,各大商场多了购物促销的新概念,诸如大华饭店、西湖别墅多了通宵舞会来庆祝新年。热衷于此的大多是当时社会名流与一些喜欢交际的青年人。


新中国的元旦,突出了展现新社会新生活、新生产新成就的集体参与。


在1949年底,天津各单位积极筹备新中国的第一个元旦。当时,把12月31日也称为“除夕”,要准备除夕晚会或新年庆祝会的各种娱乐节目,有些单位要准备新年专刊、举行新年大团拜、谈心会等。


元旦当天,天津工人俱乐部(一宫)开业、第二体育场举办了越野比赛、第一文化馆举行游艺会、电车公司职工赶修新年号电车一辆、天津铁路局举行全体职工大团拜、妇女团体能半价看电影……各式各样的新式庆祝活动,有些一直延续至今,成为区别与春节的不同新年味道。


进入新世纪,在春节“守岁”之前,青年人开始追求“跨年”。通宵电影、通宵舞会重新焕发生命力,明星跨年演唱会备受追捧。从千禧年世纪钟前和朋友、爱人一起在倒计时大声呼喊、热情拥抱开始,到大神堂捕捉第一缕阳光、饱览鼓楼的灯光秀、夜骑东疆港追逐新年日出……个性、时尚的新方式,与天津城市文旅形式的多样化发展,互相成就。



天津海拔最高 蓟州区九山顶 
护林员的元旦

6:00-21:00 
三万步走过最高“元旦”


2025年1月1日,清晨7:32,新年第一缕阳光从山坡下缓缓升腾,穿过枝丫,漫过山头,渐渐照亮了九山顶上的丛林与村庄,在天津的最高处唤醒新一年的勃勃生机,开启这座城市充满希望与力量的新征程。



“这个季节九山顶已经封山,但九山顶村就在山脚下,在咱天津也是挺高的地势,我们到这儿度个假也算应景新年登高这个好兆头了。”家住河西区的大四学生李栋和几个同学都在寒假中,元旦前一天就到九山顶村农家院住下来:“吃农家菜、遛遛弯儿、组队打打游戏,难得大伙儿聚在一起,放松一下。我们来之前都商量好了,跨年不熬夜,早起到村头看日出。”


“新年步步高,节节向上攀”,新年登高是咱中华民族传统习俗之一。在天津,主峰海拔1078.5米的九山顶,是天津市的最高峰,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点对本市乃至各地游客都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每年的10月1日到转年5月底都是九山顶的防火期,在此期间都会实行封山,村里会委派护林员每天进山巡查。王宝华是蓟州区下营镇九山顶村的四名护林员之一。新年假期,护林员们依然同往常一样,日出之前就已经走上巡山的小路。


“这个休息室是我们临时歇脚的地方,我先把干粮放这儿,一会儿中午过来吃。”6:50,村口进山处,王宝华把自带的午饭放到休息室,随即开始巡山,“这没有热水也不能热饭,中午过来避避风,吃点东西,再接着巡山。”



天气预报晴天,但山里的风还是很大,王宝华把“雷锋帽”的护耳系紧,戴好棉手套,抓紧防火鞭,埋头向深山里走去。“我们几个人每天都要走两三万步,各自负责的区域每天必须看一遍。我们都装了定位,走到哪个位置防火队都能看见。”王宝华指了指手里的防火鞭说:“要是发现有火种或者隐患俺们就随时处理,小火星用这个就能扑灭,严重的情况就上报。其实大家伙都挺自觉,我守林子十几年,发现有带烟等危险物品或者烧树叶的人,一提醒就听劝,还真没碰到过特别危险的情况。”


巡山一直持续到晚上9点左右,王宝华说,“冬天游客放孔明灯是最大的安全隐患,现在农家院都签保证协议,不允许游客放孔明灯,但我们还是要坚持到晚上看一看再走。”


走到家门口,肉香扑面,王宝华脸上绽开笑容:“元旦虽不如春节热闹,我们这家家还是都会吃上顿团圆饭。涮羊肉和炖肉是咱阳历年最常吃的,你闻这味儿,我媳妇今儿炖红烧肉了。”王宝华在院子里放下防火鞭,走进暖融融的房间,开始品尝这迟来的团圆饭。


九山顶上,家家灯火通明,喜庆温暖的氛围从这里铺开,与整座城市的欢乐融为一体。


天津海拔最低 大沽口 
天津港装卸队的元旦

7:30日出海平面
“新的奋斗开始了”


元旦第一天,早上7点30分,在天津港太平洋国际集装箱码头,装卸队副队长赵宁宁看着远处的塘沽大沽口,那里的海拔为0米,是天津的最低处。远处有些泛红的天空,太阳缓缓从海平面上升了起来,赵宁宁从内心感受到了新年和新气象。



“我们从事的是集装箱装卸行业,对于装卸工人而言,确保每个箱子的安全、优质、高效地卸下,这是我们服务的宗旨。”赵宁宁说,在新的一年里,最根本的希望是实现这一目标——太平洋码头的作业任务量持续增加,服务水准和操作技能有很大提升,让客户满意。赵宁宁也希望通过这种朴实的方式多挣钱,这也是为了自己的小家庭,让妻子和孩子吃饱穿暖,“我来自河北沧州,虽然家庭背景不太好,但是我希望孩子能够在天津上好的学校。”


团队是负责太平洋码头的航运装卸队,赵宁宁主要从事集装箱船舶的装卸作业。从货轮进港后靠泊,他们就要负责将船的缆绳系挂到缆桩上。完成后,便开始登轮,登轮前需要拆解箱垛上的绑扎器械。拆解完成之后,配合岸桥司机进行操作,把货轮上装载的集装箱一个一个地卸下来。每个箱体下边都有锁,所以要先进行摘锁作业。


新年这天,码头上不仅冷,赶上大风天,作业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所以安全设备很重要。在早上6点到达单位时,天空还是一片黑色,依靠着码头上的照明设备,也能正常开展工作。赵宁宁说,在码头上作业,工作时间都是跟着船期走,每天除了白班就是夜班,每天早晨都会看见日出,但是新年的日出,仿佛就是有着不一样的意义,感觉新的奋斗又开始了。


天津最东边 
滨海新区汉沽街大神堂村

第一缕曙光照常升起


2025年1月1日,在位于滨海新区汉沽街的大神堂村,这个被誉为“津门第一缕曙光”升起的地方,来自北京、天津、河北、山西、甘肃、辽宁、河南等地的游客纷至沓来,看日出、观海景,喜迎2025年元旦的到来。从小生长在大神堂村的姜茂树也带着家人来到这里,感慨万千。


姜茂树是大神堂人,少年时期,出于好奇,“常常是天刚蒙蒙亮,我就急匆匆地奔向海边看日出。”他这样形容眼前所见:一轮红日从海面喷薄而出时,把整个海面都染红了。那张圆圆的、红扑扑的笑脸,在由大变小,由红变白的过程中,会感觉到很柔和,很温情。随之而来的热烈与奔放,让人精神振奋,生成无限的遐想。



近几年,大神堂村的人都逐渐搬走了,这里只剩下了码头,树立起了“津门第一缕曙光”的标记,堤坝向大海里延伸了一些。姜茂树出生在渔村,生长在海边,却没有在海上劳动、生活的经历,每当老同学、好伙伴们,谈论起在海上看到的那种海阔天高、云淡水清的场景,讲述在海上如何战胜狂涛巨浪,“我只是默默地听着。这也许是我这个渔家子孙的一个终生的遗憾吧。”


从汉沽水泥厂退休后的十几年间,姜茂树一直致力于家乡文化的传播。


现在,他正在筹备一本新书《鱼骨庙的传说》,要为家乡文化的传承做一些贡献,让每一个大神堂人提起这些都引以为傲。





天津最喜庆的事

在鼓楼敲钟跨年


“当——当——当……”随着新年倒计时最后一秒的结束,悠远绵长的钟声从鼓楼上方响起,声声洪亮浑厚,宣示着新一年的开启,也饱含着每个人对天津这座城市的爱与祝福。

“在新闻上看到‘鼓楼津声’跨年系列活动可以预约报名到现场,我们第一时间就报名抢名额。”在鼓楼广场参加跨年活动的市民林女士和朋友一起为新年倒数、欢呼,“能在这里亲眼见证新年敲钟仪式还挺幸运的,这是我过的最特别的一个新年!”


“灯光秀好漂亮,刚才的歌舞也很棒,钟声在炫彩灯光里传出的时候,我感觉自己像在电影里一样。”大二学生郑晓说,“我从福建来天津读书,亲临敲钟跨年现场,让我对天津卫独特的历史和魅力有了更深的理解。”

作为天津卫三宗宝之一的鼓楼,是老天津城的中心,在天津设卫筑城时所修。名为鼓楼,实为钟楼。老年间,鼓楼的敲钟人每天早晚要敲两次钟,早晚各敲五十四下,一天要敲满一百零八下,对应一年的节气,寓意“祈求全年风调雨顺、平安吉祥”。从2019年开始的天津鼓楼灯光秀跨年联欢活动亦取此钟声祈福之意。2025年新年,更是京津冀三地首次联动举办群众跨年倒计时活动,天津鼓楼广场作为主会场之一,用浑厚钟声敲响新年的吉祥,与三地群众携手共同迎接新年。



撰文:本报记者 单炜炜 王轶斐 李文博 安元 

摄影:本报记者 赵建伟 通讯员 陈雅亭 

(部分图片由被访者提供)

编辑:徐丹



© 2024 精读
删除内容请联系邮箱 287985332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