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有小学生,这个决定越早做越好,最迟不要超过这个年龄

三个妈妈六个娃  · 育儿  · 3 周前

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讨论了教育既是筛选也是培养的观点,分析了筛选和培养的差异性及其在孩子教育中的应用。提到了家长如何在孩子的升学规划方面作出决策以及如何根据孩子的特点和兴趣选择不同的升学路径,如应试教育、竞赛路线和出国路线等。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教育既是筛选也是培养,具体取决于我们对孩子的期望和目标。

教育在培养孩子的同时也在进行筛选,筛选的标准和目标会影响教育的方向和结果。

关键观点2: 筛选分为“看得见”和“看不见”的筛选。

“看不见”的筛选如小升初中的一些优质学校录取,需要家长有规划和执行力;“看得见”的筛选如中考和高考,是普通家庭孩子寒门出贵子的机会。

关键观点3: 孩子在筛选中留下的因素。

孩子留下的因素包括努力、愿意主动学习、有一定的智商,同时家庭因素如父母的规划和眼界也很重要。

关键观点4: 家长如何帮孩子规划升学路径。

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特点和兴趣选择不同的升学路径,如应试教育、竞赛路线和出国路线等。同时提出了“初二理论”,建议家长在初二时要有清晰的认知并为孩子做好规划。


正文


文 | 图图妈

来源丨微信公众号“三个妈妈六个娃”

ID:pkumum




最近看到网上很多博主说,现在的教育只筛选、不培养,正好我们家老大作为毕业班的孩子,马上也面临小升初,站在这个当口,我才第一次把“筛选”跟图图联系到一起。


所以我最近的感悟有点多,跟大家来探讨一下。


首先针对这个话题,我觉得网传言论不完全对,因为教育既是筛选也是培养,具体怎么看,其实取决于我们对孩子的期望和目标。


如果我们的目标是希望孩子能够自食其力,那咱们的公立教育、义务教育就是在培养孩子,因为它在把一个没有读过书的人,培养成一个有文化的人。


而且这个培养体系非常完整,如果孩子在九年义务教育中学得还不错,后面还有机会读高中和大学,还能考研、读博,继续受教育。


但是如果我们一开始的目标,就是奔着名校、奔着精英、奔着高收入、奔着每一个层次都要成为那个前5%或者塔尖尖的人去的话,那教育一定是一场筛选。



什么样的孩子

容易被筛选或淘汰?


培养比较好理解,大家普遍存疑的就是“筛选”,还有很多姐妹不知道这个筛选究竟体现在哪里。


其实所谓的筛选主要就两种,一种是“看得见”的筛选,一种是“看不见”的筛选。


1、看不见的筛选


什么叫看不见的筛选?字面意思就是不在明面上进行,也不是为每个孩子准备的,比如小升初虽然是按片分,但海淀区一些成绩突出、有创新能力的孩子,可能在五年级就被一些优质初中录取了,这些孩子就相当于一只脚踏进了985、211的大门。


而且这类筛选,通常不完全筛选孩子,还筛选家长的规划和执行力,因为它的要求更高、学习进度更快,需要早早地夯实基础。


这种孩子竞争力一定是很强的,作为家长我也很羡慕,但我也会告诉自己,每个孩子都有每个孩子的路径,不是所有孩子都要走同样的路。



2、看得见的筛选


第一次“看得见”的筛选,就是应试教育中很多孩子都要面临的中考分流。


现在大部分省市,中考差不多是五五分流,也就是说50%的孩子能考上高中,50%的孩子可能会去上中专或者技校。北京的一些学校,比如东城西城区升高中的比例可能会更高一点。


除了中考,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筛选,就是高考。


高考是对于普通家庭来说,最能够寒门出贵子、改变命运的机会,而且高考如果考得不错,拿到一个非常好的学历,大概率对人生来说都是一个加分项,它筛选的其实就是,未来孩子走向社会的敲门砖的难易程度。


当然了,考得不好的孩子未来依旧有很多机会,但是不得不说,当我们在分叉的路上被分出去,未来想再重新挤到这个赛道上,是非常不容易的。



聊完了两次筛选,大家可能有点好奇,什么样的孩子能在这种筛选里留下?什么样的孩子比较容易在筛选里面被淘汰?


还是要分情况来看,大部分的中招考试,其实并不是去筛选非常头部的智商,而是挑选“会学习”的孩子,所以我们会发现那些足够努力、愿意主动学习的孩子更容易被留下。


而高考就略有不同了,经历了上一轮的筛选可能淘汰了一部分人,但好学校的录取名额依旧有限,这个时候想上清北,想考211、985、想上名校,还是有一定的智商要求的。


而且很重要的一点,中高考不仅筛选的是孩子,还在筛选家庭。真正靠裸分考上清华北大的人,可能只有30%左右,甚至这个比例还会不断降低。


那其他人靠什么上清北呢?其实就是特长生、自主招生、强基计划等等这些竞赛、比赛中选拔出来的。这些比赛名额背后,其实还是在选拔家庭,比如父母的规划、父母的眼界等等。


当然我不是来制造焦虑,而是想说不管孩子擅不擅长学习,都不要被单一的标准打压或者贴标签,我相信很多孩子都会像付航一样,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个舞台。



作为家长

如何帮孩子更从容规划?


但是当孩子年纪比较小,对未来还不是很明确的时候,作为家长也许我们可以理智的、不焦虑的、略带从容的帮孩子理清一些路。


比如孩子要不要出国?要不要搞特长?要不要参加应试考试?未来也许不是规划出来的,但一定不是蒙着眼睛走出来的。



所以我自己总结了四个字,叫做“初二理论”,意思是最迟最迟,初二的时候咱们家长得有个清晰的认知了。

 

1、走应试路线,参加中高考


如果孩子是一个考试高手,那就让他卯足了劲冲刺中高考,因为重点中学、重点高中,无论是自主招生、特长选拔、还是师资力量,都是远远优于普通高中的。

除了提升文化课成绩,也可以了解一下自主招生或者特长生,不过这条路会伴随很多考验,比如考验家长对信息的了解、对匹配资源的认知、能不能在财力和精力上全力以赴、孩子是不是真的有突出特长……

同时,确定了孩子的未来方向后,咱们也要做一些准备,比如学特长的孩子如果能在高中的时候,就考到中央美院附中、中央音乐学院附中,未来进入这些特长院校的几率会增加很多。
 

2、走竞赛路线,参加比赛


升学规划中比较稳妥的,一定是五大联赛、强基计划,普通家庭想让孩子拼出头可以尝试冲一把。

不过走竞赛路线,一个是要看孩子是不是真的有很强的实力,另一方面拥有竞赛师资并且选拔提前学的孩子去打比赛的学校,一般都是重点中学。

所以如果觉得孩子在这方面很有潜力,我建议在中学就尽量让孩子去那些经常获得竞赛名额、取得好成绩的学校里。

3、走出国路线,提前搞定英语


一些有条件的家庭,可能给孩子计划了出国路线,那在初二的时候就要想想是去国际中学读,还是在公立学校的国际部读,或者是高中就在国外念,千万别到了高三才决定,肯定来不及。

因为教育的逻辑是以终为始,如果确定了出国路线,那就提早做打算,坚定地走适合孩子的那条路。


比如在初二的时候,就可以让孩子尝试第一次托福考试了,用以考代练的方式提升英语水平,而且托福成绩是有2年有效期的,如果孩子早早取得了好成绩,还能给未来出国准备时腾出一些精力。

最后:

没有父母不希望孩子上名校、有好的发展前景,不过我们也得尊重一个客观事实,就是只要是考试就一定有选拔和淘汰,尽管所有人都卯足了劲往前跑,但最后能上985、211的孩子注定就那么多。

所以大家也不要太过于焦虑,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力去发现孩子的优势,竭尽全力去托举他。

哪怕最后他没能成为金字塔尖的人,但只要能自食其力也很不错。

-END-


上周给大家推荐了王进平老师团队的思维直播课,这周又有最新的消息来通知大家,王进平老师团队的思维课出录播了

12月5日(周四)上午8:20,我会在直播间跟大家详细讲明白到底孩子怎么选,同时也会给大家安排上直播课的名额和录播课的首发。

直播课有思维定制培优班拔尖创新班,对应的分别是浅ao难度和纯ao难度。想报名直播课,但不知道孩子水平的可以进群领取王老师团队的思维测试题,测试之后再报名。

扫码添加小助理👆

这次的录播课只有思维定制培优也就是适合90%的中高考目标的孩子,浅ao+校内提前学,具体的课程安排适合的版本和学制,我会在直播间详细讲,大家一定提前预约好直播间。

© 2024 精读
删除内容请联系邮箱 287985332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