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介绍了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在医学影像学检查中的优势和应用,以及《磁共振成像技术手册》(第4版)的相关内容。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MRI技术的优点和进展
磁共振成像因软组织分辨率高、无辐射等优点受到医务人员和患者及家属的欢迎。随着技术的研究深入,其几乎可覆盖全身各个组织、结构、器官,并为病变的特点和境界提供了丰富信息。高场强MR扫描仪及线圈等硬件系统的引入,使得MR检查能利用3D成像全方位、深层次地快速显示病灶,并步入分子与功能成像。
关键观点2: 《磁共振成像技术手册》(第4版)的主要内容
该手册详细介绍了与扫描相关的主要理论,包括操作技巧、门控技术、设备的使用、患者的防护与安全,以及对比剂的应用等。此外,还循序渐进地指导操作者如何对每个解剖部位进行检查,包括检查的适应证、患者的定位、脉冲序列、伪影和优化图像质量的技巧等。
关键观点3: 著者和译者的介绍
该书由凯瑟琳•韦斯特布鲁克撰写,她是剑桥安格利亚鲁斯金大学的高级讲师和教研室主任,同时在全球范围内担任医学影像技术顾问。自1990年开始从事MRI教学和研究工作。该书由王骏翻译,他是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医学影像科的主管技师,从事医学影像技术学的医、教、研及其科普宣传工作多年。
正文
在医学影像学检查方法中, 磁共振成像(MRI)因软组织分辨率高、无辐射等优点而受到医务人员及患者和家属的青睐。随着对MRI技术的研究进一步加深,磁共振(MR)扫描几乎可覆盖全身各个组织、结构、器官,并随着水抑制、脂肪抑制、血管成像等诸多成像技术的开展,为病变的特点、境界提供了丰富信息。加之,高场强MR扫描仪及线圈等硬件系统的引入,伴随其软件的开发与应用,使得MR检查如虎添翼,可利用3D成像全方位、深层次地快速显示病灶,并步入分子与功能成像,出现了MR-PET,为疾病发生、发展,以及更加合理地判断预后奠定了基础。《磁共振成像技术手册》(第4版)纳入了磁共振成像的新技术和新进展,是实现优质工作所必不可缺少的。
(点击图片查看)

【广告】
《磁共振成像技术手册》(第4版)详细介绍了与扫描相关的主要理论,同时也包括操作技巧、门控技术、设备的使用、患者的防护与安全,以及对比剂的应用等。
循序渐进地指导操作者如何对每个解剖部位进行检查,包括检查的适应证、患者的定位、脉冲序列、伪影和优化图像质量的技巧等。
第1部分概述1
第1章使用说明3
第2部分理论性和实用性概念11
第2章参数及其利弊13
第3章脉冲序列20
第4章流动现象和伪影27
第5章门控和呼吸补偿技术31
第6章患者关怀和安全35
第7章对比剂39
第3部分检查部位41
第8章头颈部43
第9章脊柱103
第10章胸部129
第11章腹部164
第12章盆腔186
第13章上肢201
第14章下肢234
索引275

该书为出版社直接发货,保证正版,需要发票可在拍下是备注好开票信息+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