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院线,需要这样的诗电影

桃桃淘电影  · 电影  · 23 小时前

眼看着金秋十月也过去一半了。


国庆档后,我们将会迎来一些小而美的国产院线片,其中有一部比较特别,就是李玉刚导演的《云上的云》。


是的,你没看错,李玉刚也做导演了。


他的作品《云上的云》将于明天上映。


李玉刚非常会唱,这个我们都知道,但他会拍电影吗?看片之前,或许你和我们一样,心里都有个大大的问号。


不过,看完《云上的云》,相信你会和我们一样心悦诚服,这部电影很特别,还真是别的导演都拍不了,只有李玉刚能拍。



《云上的云》拍的是婺剧。


婺剧是我国古老的戏曲剧种,至今约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它融合了高腔、昆腔、乱弹、徽调、滩簧和天津时调等六个不同的声腔,2008年已被列入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坦白来说,在看这部电影以前,我对婺剧也很陌生,不算了解。


但看完电影,只有一个感觉。


婺剧真的很美。


这么美的国粹艺术能被搬上银幕,大放光彩,真的太好了。


在这部电影里,李玉刚巧妙地将一种古老戏曲的文化传承与一名青年演员的自我成长相结合。


在故事的最开始,年轻的婺剧女演员秋拾,同时面临着一桩喜事和一桩白事。



父亲意外身亡,错过了她在戏台上的最后一场演出,让她既悲痛又自责。


男友青云想要帮她走出来,所以提出和她一起离开故乡,去深圳开始新的生活。


她该同意吗?



大多数人应该会劝她同意。


诚然,秋拾唱得很好,是一名天赋异禀的婺剧演员,但在这个时代,唱得好有什么用?


片中有一个细节,是男友青云为她举办了篝火晚会,众人在晚会上烧烤玩乐,有人弹吉他、有人念诗,他们笑着起哄,也让秋拾上去表演一曲婺剧。



她演了,却根本没人在听。


这一刻,秋拾是难堪的。


她心目中的艺术,在这样的场合,不过只是“表演个节目”——还是最不受欢迎的那种。


秋拾感到无所适从,这样身为婺剧演员的无所适从,未尝不是婺剧这门古老的艺术,之于当代的隐喻。


秋拾的父亲死了,意味着一代票友终将离世、一代人对婺剧的热爱终将消弭。


秋拾的剧院也拆了。她演完了最后一场戏,从此没人听戏,更无处听戏。作为演员的她,也不再被需要了。


身为一名前途无量的婺剧演员,秋拾最好的前途,竟是舍弃婺剧。


可是,她却不愿舍弃。


她心心念念着父亲身故前,未能听她唱完的一出戏。


于是,她决定在采石场里为父亲再建一个剧场——在天然的石洞里修戏台,搭台唱一整首《白蛇传》。



《云上的云》乍一看讲的是一个十分简单的故事,实际上背后却有着极为丰富深刻的隐喻。


对于秋拾而言,去深圳,就意味着放下。


放下故土,放下对父亲的思念,也放下她的职业理想。去一个新的地方,开始一段新的关系,组建一个新的家庭。



然而,秋拾还无法放下。


秋拾要在故乡的采石场里建一座剧场。她守护的是婺剧,是一门传统艺术,也是她心目中的故乡和净土。


总要有人留在这里,建设这片土地。正如总要有人继续唱婺剧,将这里的文化传承下去。


或许在最开始,秋拾坚持下去的出发点,只是为了一个没有到场的观众,为了一种亲人离世的遗憾。



但随着影片的叙事抽丝剥茧,人物的内心也浮出水面。那不仅是一种执念,更是一种热爱,是人的精神追求,是一种自我实现的理想。


秋拾坚持唱婺剧,是为了父亲,更是为了自己,为了这个时代。


戏曲元素贯穿了《云上的云》全片,婺剧就是这部作品的内核与灵魂。它既是推动剧情发展的主要矛盾,也是人物最终所追寻的理想。


要把《云上的云》拍好,就一定要把婺剧拍好。


还有谁能比李玉刚更会拍戏曲呢?


故事开始于一场《白蛇传》,又终结于另一场《白蛇传》。开场戏高朋满座、掌声雷动,看似热闹纷呈,却是剧场的告别演出。



而片尾,女主角在空旷寂静的采石场中,以天地为舞台,以万物生灵为宾客,唱了又一出《白蛇传》。台下没有观众,但她已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婺剧是本片的华彩和高光,不仅李玉刚演得好,女主角吕星辰的表现,同样让人刮目相看,非常之惊艳。


当然,这些唱段用语言来描述总是很苍白的,也只有影院才能感受到最直观的震撼。


所以,去看吧。


婺剧不仅是本片的神,也勾勒出了本片的形。


全片叙事被划分为三段折子戏,分段解析三位主角,秋拾、青云和尹尘。


借由这三个不同的视角,影片既呈现了一位青年戏曲演员的自我成长,也描绘出一段戏曲式的、充满暧昧和留白的三角关系。


未婚夫青云是一个好人、一个努力生活、有担当的好人,他想要帮助秋拾,所以工作赚钱,说服她和自己一起离开故乡,去深圳过上更好的生活。


青云对秋拾的爱毋庸置疑,但他却只能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爱秋拾。



他不懂秋拾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他不懂得她的热爱、她的执着和理想。他觉得这些东西都无关紧要,只想要劝她和自己一样,回归现实,过上脚踏实地的生活。


他的爱意味着一种妥协和改变。正如大多数的人,都会屈服于现实,为了得到更好的物质条件,而去做出改变。


但秋拾偏偏是那个不妥协的人。


在这一方面,师哥尹尘更能理解秋拾。


他能理解秋拾的好,能够欣赏秋拾的表演。当秋拾失去了所有观众的时候,只有他还凝视着舞台上大放光彩的她。



他也能理解秋拾的理想。没人支持她建剧场,只有他懂,他支持她。他默默地坚守在秋拾身边,和她一起守护着她与戏曲的荣光。


面对传统文化的式微,他们是并肩作战的战友。面对世俗的误解,他们在精神层面上还能达到共振同频。


片中有一场尹尘帮秋拾上妆的戏,其实就颇具深意:他看见秋拾,也帮助秋拾看见自己。


然而,他们的关系也只能发乎情止乎礼。


最终,这段三角关系将走向何处,他们的感情该如何收场,我们似乎并未知晓。


这也是这部电影做得很好、很高级的地方,他只呈现,不评判,有颇多的留白。


正如出走和留下的选择,理想和现实的冲突,从来都没有对错,只在于一种取舍。它有着开放的可能性,直抵的是人物的内心。



在人物之外,《云上的云》拍的也是一种文化,一幅山水画,或是一首诗。


整部电影的叙事节奏如同一部悠扬的散文诗,镜头每每流连过缙云的风景,都美得令人心折和叹服。



这些画面不仅是视觉享受,也服务于影片的表达。


一方面,这种独具个人风格的镜头语言,是影片恬淡、含蓄的东方式美学的集大成者。


正如片中的主角想要在崇山峻岭之间建一座剧场,导演同样也想要用这种东方写意的、戏曲留白式的表达,来抚慰观众的心灵,提供一种疗愈的力量。



另一方面,它也构成一种独特的氛围、甚至一种流淌的韵味。它让我们看到了这部电影,听到了这部电影,更感受到了这部电影。


《云上的云》所追求的并非一种波澜壮阔的戏剧性叙事,而是一种状态,一种思考,一种觉知。人在画中,人在曲中,一切都是诗意本身。


李玉刚会拍景,也懂人文。一部电影让我们认识了婺剧,更让我们认识了小城缙云。


听戏,观影,都是一场疗愈。



能在如今的院线片里,看到一部作品是很难得的。这也是我们想要推荐它的原因。


在电影里,一种戏曲情怀贯穿全片。而在电影之外,我们更需要这样的守护和情怀。时至今日,有多少人还在坚守着戏曲,还愿意将戏曲的文化和传承搬上银幕呢?


我相信它一定会找到自己的观众,我也相信市场需要这样更多元的作品、更独特的审美。我们不应该只有一种节奏、一种风格的作品。我们始终在寻找更多的可能性。


从这个层面上来说,更想要支持《云上的云》,也希望更多人能看到这部电影。为景,为戏曲,更为每一个守护戏曲的痴人。

© 2024 精读
删除内容请联系邮箱 287985332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