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华泰 | 宏观:春节消费关键词 - 文旅、焕新、入境游

华泰睿思  · 证券  · 21 小时前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总结了关于春节消费的主要观点,包括文旅消费、以旧换新政策、入境游等多个方面。春节期间旅游和消费热潮持续,多地文旅消费券落地,补贴扩容推动手机家电焕新潮,入境游大幅增长。但同时也存在风险提示,如消费相关补贴政策不及预期,地产需求超预期下行等。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文旅消费趋势延续

春节期间,文旅消费持续活跃,多地景区客流饱和,电影票房创新高。政策助力文旅消费乘势而上,多地推出文旅消费券,提振旅游及服务消费。

关键观点2: 补贴扩容推动手机家电焕新

春节前,手机数码产品以旧换新补贴落地,汽车补贴延续。家电、通讯器材销售额同比增长,手机品类成交超50%增长。补贴政策对提振消费有积极作用,但影响可能是前置的。

关键观点3: 入境游大幅高增

春节期间,入境游增长突出,航班数量增加,各地迎来大量游客。入境游订单同比增长超三成,门票、租车等预订订单上涨超七成。入境游增长受免签政策延长、全球旅游需求释放等因素影响。

关键观点4: 风险提示

春节期间的消费增长持续性可能不强,受假期较长等因素提振。此外,地产周期超预期下行可能对消费带来压制。


正文

点击小程序查看研报全文



核心观点

整体而言,今年春节假期延续出行活跃、体验性服务消费意愿提升的趋势。根据交通部统计,今年春运前20天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较24年和19年增长8%和20%。且根据文旅部统计,春节期间城乡居民出游意愿52.9%,较去年增长3.8个百分点,其中出游2至3次占比28.6%,出游意愿进一步攀升。其中,入境游的增长更为突出;多地推出文旅消费券或提振电影票房、旅游等需求;“以旧换新”补贴落地亦提振手机等消费。但价格层面或仍偏弱,航旅纵横数据显示,截至大年初五、今年春运期间国内机票价格同比下降约2%,呈现“量增价跌”。本文总结春节消费的三大关键词,值得注意的是,假期消费热度的延续性仍需观察地产周期、财政政策发力情况。


关键词1:政策助力文旅消费“乘势而上”


春节多地文旅消费券落地,或对假期旅游及服务消费形成提振——多地景区客流饱和、春节档电影票房创新高。1月9日国务院发文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推出文化和旅游消费券等优惠措施,各省市陆续推出支持措施,如广东发放总计800万元的文旅消费券;郑州投放2200万元“跨年迎新”文旅消费券。


  • 假期旅游热持续上升,但部分景区数据显示人均旅游收入或有回落。假期前4天,上海接待游客同比增长7.6%;广东4A及以上景区游客同比增长6.1%;四川春节前四日旅游景区接待游客人次/门票收入同比增长5.9%/2.5%、显示人均票价回落3.22%。


  • 春节档前四日票房收入总额亦创新高——猫眼数据显示,今年春节档前四日票房收入总额较19/24年增长35%/31%,日均观影人次较19/24年增长19%/28%、亦显示单价较2019/2024年增长13.5%/2.5%,其中,2025年三四线城市票房收入占比接近6成。


关键词2:补贴扩容推动手机家电“焕新”


节前各地手机数码产品以旧换新补贴落地,汽车补贴亦延续,有望继续推动相关品类消费回升。春节假期前4天,商务部重点监测零售企业家电、通讯器材销售额同比增长10%以上。天猫数据亦显示,春节前三天(除夕、初一、初二)手机品类成交同比增长超50%。诚然,鉴于所针对消费品相对低频,或一定程度前置未来消费,居民收入及对未来收入的预期仍是决定消费增长最重要因素。


关键词3:多重催化推动入境游大幅高增


今年春节假期跨境游、尤其是入境游的增长更为突出:根据国家移民管理局预测,今年春节假期全国口岸日均出入境人次同比增长9.5%。


  • 跨境航班数增长强于国内航班:根据CAPA数据,春运期间(腊月十四至正月初五)日均内地航班数较去年同期增长5.5%,而国际航班数增速达17.4%


  • 部分受益于免签范围扩大、入境游保持高增。根据央视报道,除夕当天,银联/网联共处理境外来华人员支付交易笔数同比增长176%,交易金额增长94%。根据携程数据统计,今年春节期间入境游订单同比增长203%


风险提示:消费相关补贴政策不及预期,地产需求超预期下行。


目录


关键词1:政策助力文旅消费“乘势而上”

关键词2:补贴扩容推动手机家电“焕新”潮

关键词3:多重催化推动入境游大幅高增


正文


关键词1:政策助力文旅消费“乘势而上”


今年春节多地文旅消费券落地,可用于旅游、电影一级餐饮等消费,或对假期旅游及服务消费形成提振——多地景区客流饱和、春节档电影票房创新高。1月9日国务院发文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推出文化和旅游消费券等优惠措施,随后、各省市陆续推出文旅支持措施,比如广东面向来粤游客及本省居民发放总计800万元的文旅消费券;郑州市加码投放2200万元“跨年迎新”消费券。


  • 春节期间多地发放文旅消费券——国务院办公厅1月9日印发《关于进一步培育新增长点繁荣文化和旅游消费的若干措施》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根据当地实际推出文化和旅游消费券等优惠措施。各省市在今年春节期间陆续发布文旅支持措施,比如广东面向来粤游客及本省居民发放总计800万元的文旅消费券;郑州市加码投放2200万元“跨年迎新”消费券,推出“50减20、150减50”等大力度文商消费券、文旅消费券和青年消费券;广东、北京、江苏分别发放3800万元、3300万元、6000万元的电影消费券(图表1)。


2025年春节作为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旅游市场呈现出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传统文化旅游地如北京、西安、成都、南京等凭借其深厚的文化底蕴,继续受到游客的青睐,福建游神成了社交媒体上的爆火“顶流”,而西安的文博场馆和非遗体验活动也吸引了大量游客,四川自贡的年俗文化活动也丰富了游客的节日体验。


  • 居民旅游出行意愿持续升温,春节假期旅游热度较高。全国多省市接待游客人次同比有较高增长——假期前四天,上海市接待游客人次同比增长7.6%;广东全省4A级及以上景区接待游客人次较去年假期前4日同比增长6.1%;假期前三天,浙江和湖南省累的全域游客数量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0.7%/24.5%(图表3)。


  • 多景区发布公告称接待游客达到最大承载量。2月2日,老君山文旅集团发布《限流公告》显示,2日预约售票数量已达上限。九华山风景区2月1日也发布客流量预警公告称,九华山核心景区2月2日(正月初五)预约购票量已接近最大承载量。2月1日,九寨沟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发布消息称,大年初四,九寨沟景区游客接待量持续达到淡季最大承载量2.3万人次。据大数据显示,2月1日至2月3日门票预订数量均达到淡季最大承载量。


  • 主要景区接待人次同比有所增长,收入增速则有所分化。部分景区旅游收入增速高于游客数量增速——福建武夷山市假期前三天旅游累计接待游客同比增长12.3%;而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13.7%。1月28日至30日,湖北武当山特区累计接待游客较2024年同比增长43.1%,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51.6%(图表4)。但也有部分省份统计显示人均门票价格较去年回落——四川省纳入统计的A级旅游景区接待游客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5.9%,而实现门票收入增长约2.5%,显示人均票价回落3.2%。


此外,2025年春节档前四日票房收入总额亦创新高。猫眼数据显示,2025年春节档前四日票房收入总额较19/24年增长35.2%/31.0%,日均观影人次较2019/2024年增长19.1%/27.9%、亦显示单价较2019/2024年增长13.5%/2.5%,受消费升级带动观影单价提升及院线下沉三四线城市扩容拉动,票房收入创历年新高。其中,2025年三四线城市58.1%的票房占比虽低于2024年峰值,但相比疫情前仍提升5个百分点(图表5-6)。



关键词2:补贴扩容推动手机家电“焕新”潮


今年春节前各地手机数码产品以旧换新补贴落地,汽车补贴亦延续,有望继续推动相关品类消费回升。春节假期前4天,商务部重点监测零售企业家电、通讯器材销售额同比增长10%以上。天猫数据亦显示,春节前三天(除夕、初一、初二)手机品类成交同比增长超50%。


  •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扩围落地:1月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发布《关于2025年加力扩围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通知》。1月13日,商务部等五部门办公厅联合印发了《手机、平板、智能手表(手环)购新补贴实施方案》,明确了个人消费者在购买上述三类数码产品(单件销售价格不超过6000元)时,可享受购新补贴。补贴比例为最终销售价格的15%,最高不超过500元。


  • 手机数码等产品春节“焕新”热潮较为明显。根据商务部数据显示,年初至1月31日0时,全国共收到汽车以旧换新报废更新补贴申请5.7万份、汽车报废申请数或受春节因素影响较2024年底有明显滑落;而消费者购买12大类家电以旧换新产品179.3万台,申请手机、平板、智能手表(手环)3类数码产品购新补贴1714.5万件;假期前4天,商务部重点监测零售企业家电、通讯器材销售额同比增长10%以上。平台数据亦有佐证:天猫数据显示,截至1月30日24点,春节前三天(除夕、初一、初二)手机品类成交同比增长超50%。截至目前,共15个省市手机国补活动全面上线天猫,其中春节期间,新增广东、北京、安徽、陕西4个省市。


如我们在《展望今年“以旧换新”政策效果》(2025/1/12)中估算,若今年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补贴总额扩大至3000亿元,考虑递减效果假设拉动系数在1.5-2左右,或带动社零年化增速0.9-1.2个百分点。然而,消费补贴对提振当期消费有明显提振作用,但鉴于所针对消费品均为“低频”, 大件支出,对消费的影响往往可能是“前置”未来消费,并不一定大幅提振跨期总消费体量。反之,补贴高频消费、服务消费、甚或“无差别”增加转移支付,提振消费的效果可能不会隐含明显的“前置消费”,提振效果或更为“平滑”。值得注意的是,收入及对未来收入的预期仍是决定消费增长最重要的决定因素。



关键词3:多重催化推动入境游大幅高增


根据交通部统计,今年春运前20天(截至正月初五)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约45亿人次,可比口径下,较24年和19年增长8%和20%。今年春节是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也是8天法定假期实施后的首个春节,根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专题调研数据显示,春节期间城乡居民出游意愿52.9%,同比增长3.8个百分点,其中春节出游2至3次占比28.6%。


  • 春运前20天,不同出行方式中私家车、铁路、航空累计客运量较24年同期均增长7%,而较19年同期增长40%、32%、27%(图表9)。其中自驾出行成为主流,据交运部预计今年春运(1.14-2.22)期间自驾出行人次达到72亿人次,约占总流动量的八成。


  • 百度迁徙指数亦显示春运前19天人员流动较24年同期增长7.0%(图表10),今年春节假期百度迁徙指数保持高位,尤其是节前10日远超往年同期。


此外,今年出境游及入境游增长更为突出,但机票价格呈量增价跌。国家移民管理局预测,今年春节假期全国口岸日均出入境人次较去年春节假期增长9.5%。航旅纵横大数据显示,截至1月9日,春节假期(2025年1月28日至2月4日)国内航线机票预订量超502万张,比去年春运同期略有增长;而出入境航线机票预订量超145万张,比去年春节同期增长约28%。但机票价格偏弱——航旅纵横数据显示,今年腊月十四至初五期间,国内机票价格同比下降1.8%,日均国内航班量同比增长5.5%(图表11-13)。



  • 出境游方面:截止春节前四天(初一至初四),每日入港人数均超去年同期(图表15)。春运期间(腊月十五至初四)日均内地、港澳台、国际航班数分别较2024年增加1.7%、9.3%和32.6%。据香港入境事务处及澳门旅游局,春节假期预计出入境人次为867/520万人次,1.28-2.3香港总入境旅客360.7万人次(内地访客106.4万/同比-7.2%),1.28-2.2澳门总入境旅客101.0万人次(内地访客76.0万/同比-8.3%)。携程网数据显示,截止1月30日,跨境游订单较去年春节同期增长超三成,其中门票、租车预订订单上涨超七成,机票、酒店、火车票、民宿等均呈两位数增长。


  • 入境游方面:根据携程数据,今年春节期间入境游订单同比增长203%,根据途家发布的《2025 春节民宿出游预测报告》显示,今年春节外国人预订民宿数量同比2024年增长2.3倍,其中外国旅客最爱去的城市为哈尔滨、广州、上海、北京和成都。2024年来,受中国扩大免签、全球通胀环境下境内商品及服务消费凸显极致性价比和极致丰富度、全球旅游需求释放等因素催化,入境游出现“井喷式”增长,而去年12月17日,中国过境免签政策进一步延长至240小时(10天)。入境游的人次和收入增长有望再度加速,对中国境内消费拉动效应有望进一步上(参见《入境游增长继续加速,热点扩散》(2025/1/7)。


风险提示

1)春节期间的消费增长受假期较长等因素提振,持续性可能不强;

2)地产周期超预期下行拖累增长、从而对消费带来压制。



文章来源

本文摘自2025年2月4日发布的《春节消费关键词:文旅、焕新、入境游

易峘 研究员 SAC S0570520100005 | SFC AMH263

吴宛忆 研究员 SAC No. S0570524090005 | SFC BVN199


关注我们


华泰证券研究所国内站(研究Portal)

https://inst.htsc.com/research

访问权限:国内机构客户


华泰证券研究所海外站

https://intl.inst.htsc.com/research 

访问权限:美国及香港金控机构客户
添加权限请联系您的华泰对口客户经理

免责声明

▲向上滑动阅览

本公众号不是华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泰证券”)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本公众号仅供华泰证券中国内地研究服务客户参考使用。其他任何读者在订阅本公众号前,请自行评估接收相关推送内容的适当性,且若使用本公众号所载内容,务必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及解读。华泰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而将订阅者视为华泰证券的客户。

本公众号转发、摘编华泰证券向其客户已发布研究报告的部分内容及观点,完整的投资意见分析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研究报告内容为准。订阅者仅使用本公众号内容,可能会因缺乏对完整报告的了解或缺乏相关的解读而产生理解上的歧义。如需了解完整内容,请具体参见华泰证券所发布的完整报告。

本公众号内容基于华泰证券认为可靠的信息编制,但华泰证券对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效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对证券价格的涨跌或市场走势作确定性判断。本公众号所载的意见、评估及预测仅反映发布当日的观点和判断。在不同时期,华泰证券可能会发出与本公众号所载意见、评估及预测不一致的研究报告。

在任何情况下,本公众号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订阅者不应单独依靠本订阅号中的内容而取代自身独立的判断,应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订阅者若使用本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解读服务而对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对依据或者使用本公众号内容所造成的一切后果,华泰证券及作者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公众号版权仅为华泰证券所有,未经华泰证券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翻版、复制、发表、引用或再次分发他人等任何形式侵犯本公众号发布的所有内容的版权。如因侵权行为给华泰证券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华泰证券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华泰证券具有中国证监会核准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经营许可证编号为:91320000704041011J。

© 2024 精读
删除内容请联系邮箱 287985332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