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家领衔,双靶点CAR-T细胞疗法I期研究成果公布。
今日,“医学界”从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上海市同济医院)处了解到,血液科梁爱斌教授团队发表了一项重磅研究,对淋巴瘤免疫治疗领域具有深远价值。该研究是一项评估双靶点CAR-T治疗难治复发B细胞淋巴瘤的单臂、多中心I期研究,发表在了近期出版的Blood(IF:21.0,JCR一区/中科院一区)杂志上。研究原文
研究名为“Phase 1 Trial of Prizloncabtagene Autoleucel, a CD19/20 CAR-T for Relapsed/Refractory B-Cell Non-Hodgkin Lymphoma”。据悉,这是业内首次针对Prizlon-cel治疗复发/难治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I期临床试验,其结果表明Prizlon-cel不仅具有可控的安全性,还能在患者中实现深度且持久的缓解。近年来,CAR-T细胞疗法在治疗r/r B-NHL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尤其是针对CD19抗原的CAR-T疗法。但在临床中,仍有部分患者在接受CD19 CAR-T治疗后出现疾病复发或耐药,且存在抗原逃逸现象。为了应对并克服这一挑战,梁爱斌教授团队进行了该研究。研究结果显示,Prizlon-cel在r/r B-NHL患者中展现出了良好的安全性和显著的疗效。在安全性方面,所有患者均未观察到剂量限制性毒性(DLT),最常见的3级或以上TEAEs为中性粒细胞减少症(83.3%)、白细胞减少症(50.0%)和血小板减少症(27.1%)。此外,CAR-T相关SAE发生率为20.8%,最常见的CAT-T相关SAE为粒缺性发热(8.3%)。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发生率为93.8%,但仅1例为3级事件,未出现4级或以上事件。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神经毒性综合征(ICANS)发生率为6.3%,且均为1级或2级事件。在疗效方面,所有患者的ORR达到91.5%,CR为85.1%。LBCL患者的ORR达到90.7%,CR为86.0%。中位随访时间为30.0个月,中位DOR、PFS和OS均未达到,2年DOR、PFS和OS率分别为66.0%、62.6%和76.5%。LBCL患者的2年DOR、PFS和OS率分别为68.1%、64.1%和79.0%该研究为复发/难治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有希望的治疗选择,并为后续的临床试验奠定了基础,或将进一步推动CAR-T细胞疗法在血液肿瘤治疗领域的发展。关注到此项研究后,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 王建祥教授称,这标志着双靶点CAR-T疗法从概念验证迈向临床实践的重要一步,为难治复发B细胞淋巴瘤患者提供了新的希望,也为全球CAR-T细胞领域的技术迭代提供了中国方案。
但该研究略有不足的一点是开展的比较早,入组患者既往未接受过靶向CD19或CD20的新药,在未来开展的研究中希望能纳入这类患者来进一步确证其疗效及安全性。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韩为东教授也表示,该项研究结果显示患者缓解率和生存率均显著高于历史对照,Prizlon-cel可能成为难治复发B细胞淋巴瘤的二线甚至更前线治疗选择。
尽管CRS发生率较高,但仅1例为3级事件,且无4级以上CRS或严重神经毒性。这表明研究者团队在CRS管理方面经验丰富,同时其安全性特征与现有CAR-T疗法相当甚至更亮眼。但该项研究存在的局限是样本量较小,且纳入患者以大B细胞淋巴瘤为主,将来需扩大队列验证对其他淋巴瘤亚型的疗效。参考文献:
1.Yu W, Li P, Zhou L, et al. Phase 1 Trial of Prizloncabtagene Autoleucel, a CD19/20 CAR-T for Relapsed/Refractory B-Cell Non-Hodgkin Lymphoma. Blood.2025:blood.2024026401. https://doi.org/10.1182/blood.2024026401.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