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月17日)下午,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市政府民生主题记者会。市教委主任周亚明,市民政局局长蒋蕊,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局长杨佳瑛,市生态环境局局长晏波,市卫生健康委主任闻大翔和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副主任裴晓出席记者会,介绍上海民生服务保障等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来看文字实录↓
2024上海怎样改善民生?下一阶段,又将如何提升?
今天新闻发布会的主发布内容请戳↓
2024年上海怎样改善民生?下阶段还将如何提升?一起来看这场“民生”主题记者会→
——热点问答——
Q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上海2024年扎实“立地”,不断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具体介绍一下这方面的工作进展,下一步还会有哪些举措?
A
二是加强公共卫生服务。全市24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覆盖设置发热诊室或发热哨点诊室。目前,全市社区发热哨点诊室规范化建设率达89%。
三是加强健康管理服务。全市家庭医生累计签约1120万人,签约率45%,重点人群签约率82.7%,主要是老年人,为重点人群关怀关爱和健康管理打下了基础。启动社区健康管理中心建设,以65岁及以上老年人为重点,结合健康体检,出具健康评估报告。
四是做实为民服务项目。年内新增24家社区康复中心建设,累计建成社区康复中心143家,形成住院、门诊、站点和居家相衔接的具有社区特色的康复服务体系。新增56家社区护理中心,累计建成社区护理中心92家,除了基本护理,还提供PICC静脉导管维护、伤口、造口等专科和特色护理服务。新增51家社区标准化口腔诊室,累计建成83家社区标准化口腔诊室,提供口腔基本诊疗和保健服务。新增60家中医药特色巡诊服务站点,累计建成172家中医药特色巡诊服务站和146个特色专病专科、125个市级名中医工作室基层工作站,实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全覆盖,打造社区中医药服务主阵地。
2025年,我们将持续推进社区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将社区医疗服务基本病种清单和适宜技术作为提升社区基本诊疗能力的切入点,循序渐进扩大病种清单和适宜技术应用。坚持全科专科结合,加强儿科、口腔科等适宜专科诊疗能力建设,做实做好优先预约上级医院门诊号源工作,强化上级医疗机构对签约居民优先就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三优先”服务,提高居民对号源优先预约的知晓度及利用率。进一步夯实“家门口”健康服务平台,为市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
蒋蕊:现在老年助餐需求非常旺盛。让老年人吃上营养可口的热乎饭、暖胃饭,既是千家万户非常关心,我们也记挂在心。全市已经有400多家社区长者食堂,分布在全市各地,形成很好布局,很多长者食堂成为网红打卡点,成为老年人和市民群众社会交往的好去处。下一步,我们将按照2024年推出的《关于推进本市老年助餐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大织密设施布局网络,同时使服务功能更加优化、服务水平更加提升。
上海电视台:2025年的“两旧一村”工作将会重点聚焦哪些方面,希望达成什么样的目标任务?
光明日报:大学生求职就业是大家关注的问题,怎样推动高校培养的人才更适应市场需求,符合发展需要,市教委有哪些考虑?
文汇报:上海作为一个超大城市,人口高度密集,空间资源有限,请问在为市民打造更多优质生态空间方面,还有哪些规划?
晏波:上海是寸土寸金之地,如何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始终是一篇大文章。就您提到的为市民打造更多优质的生态空间,主要有三方面措施。
一是在整个城市大尺度上,以“一江一河”两岸公共空间功能和品质提升为抓手—“串珠成链”,打造世界级生态滨水区。目前,黄浦江、苏州河两岸累计已贯通超100公里,徐汇滨江、“艺术西岸”、杨浦滨江、“半马苏河”已从昔日的工业锈带“蝶变”成了今日的生活秀带和生态绿带,为广大市民休闲休憩、亲水亲绿提供了很好的生态空间和场所,已经成为人民城市重要的绿色名片。
二是在城市中观尺度上,以“千园工程”为抓手—“布点增绿”,加快推进公园城市建设。政府工作报告中已提到,全市公园已达到973座。其中,24小时开放的公园达到849座,占87.3%,包括我们熟知的世纪公园等一大批市民喜爱的公园都实现了24小时对外开放。另外,累计已有138个单位的附属绿地也实现了对社会开放共享。
编辑:康玉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