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付丽娟:成长经历,决定了赚钱能力

曾奇峰心理工作室  · 心理学  · 3 月前

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讨论了心智模式对个人金钱能力的影响,分享了一个女性对职业选择和个人价值实现的困惑和挣扎。文章还提到了家庭经历对个体选择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三个问题来反思自己的选择。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心智模式与金钱能力

除了学识背景和工作能力,心智模式也影响个体的金钱能力。心智模式可能源于过去的人生经历,如家庭和环境的催眠式影响。

关键观点2: 男性与女性在职业和金钱观念上的差异

男孩和女孩在成长中被催眠的内容不同,导致男人和女人在看待工作和金钱上存在很大差异。女性在职业选择和价值体现上常受到不同于男性的期待和限制。

关键观点3: 个体经历对职业选择的影响

个体的家庭经历,尤其是经济状况和情感状态,会影响其职业选择。一位女性在公务员工作和更有发展空间的工作之间犹豫不决,她的选择受到了家庭经历的影响。

关键观点4: 职业选择的困境与反思

个人在选择职业时可能面临困境,如何平衡安全与发展、过去与未来的需求是一个重要的问题。通过三个问题来反思自己的选择:还想用多少年的时间为小时候的家庭维稳?想帮助的是现在的父母还是三十年前的父母?是否允许自己进入新的生活,背叛父母?


正文

编者按:决定你拥有金钱能力的,除了学识背景、工作能力,还可能跟心智模式有关,藏在你过去的人生经历中。分享一篇付丽娟老师的文章,供大家学习交流。


一个人的一生,毫无意外的是被催眠的一生。尤其在生命的前二十年,被父母催眠比较多。有些人会在某个时候,开始从别人的催眠中醒过来,逐渐意识到自己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有些人,会一直在父母的催眠中沉睡下去。


男孩和女孩,在成长中,被催眠的内容有很多不同,正是这些不同才让男人和女人有非常大的差异,尤其是在如何看待工作和金钱上。直到近些年,才在一些有关财富的排行中,看到少量的女性的位置。


我是70后,在我读书的年代,父母对女孩子成绩好还是有要求和期待的。在这一点上,男孩子和女孩子被期待得差别不是太大。等到读大学、选专业,以及找工作的时候,很多父母认为女孩子终归是要嫁人生子的,应该找个有保障、稳定而轻松的工作。不必要在工作事业上花太多精力,耽误了大事。


对女孩子的这些考量,父母不会用到男孩子身上。不会劝告男孩子,找个差不多的工作就行,以后总是要娶媳妇生孩子照顾家庭的。


各种原因,男人和女人在生命初期,被期待的内容都是不同的。有期待就会有认同。男人的生命之本在开疆扩土,女人的生命之本延续生命、照料家庭。在这种看上去有道和有理,却也僵化的意识信念上,女性的发展意识和良性竞争意识也自然被压抑。女性在职场更容易认为自己创造的价值不如男性。


在今天这个时代,很多女性内心深处依然觉得,找份稳定、轻松、没有成熟性质的竞争,也不太需要创造性的工作是优选,比如说体制内的工作。


体制内的环境,衡量一个人的价值有它自己的标准,个人价值的体现是不太可能超过它的标准的。航天人才张小平,他的个人价值在国企里是最底层的,年薪不过20万。在航天民企,待遇翻了5倍,地位也远远高于他在国企的位置。


而离开体制,进入更大的社会环境,个人的价值有机会被彰显,个人价值也会依靠于市场的标准来衡量。这既是一件好事,对有些人可能来说也是一件坏事。

我访谈过一位40岁的女性,在一家国企工作,年收入十来万。她说,虽然这个工作,让她看得到职业天花板,个人的价值也不会随着时间增加,收入更不会有太大变化,虽然她还是很希望能赚到更多钱,但这个体制内的工作让她感到安全有保障。


只是想象一下,离开体制,去找一份可能有更多发展空间和更多收入的工作,她就会感到心慌和恐惧。


她在读书时很优秀。从一个不错的大学毕业后,进入一家小公司,经验虽然不足,但踏实认真的态度让老板很喜欢,也给了她一些机会锻炼。这家小公司在经营两年后,扩张太快,资金跟不上,关门了。她失业时,父母反复劝告她,做什么工作都比不上公务员稳定,旱涝保收,让她一定考考公务员。


她的家境不好。父亲在县城做点小生意,由于没有经商头脑,赚不到钱。母亲在家务农,弟弟读书也不太行,读到高中实在读不下去了,和父亲一起做小生意。因为钱,一家四口在很长的时间里,过得风雨飘摇,总是为钱发愁。


在她的记忆中,母亲和她总是期待着父亲能赚些钱回家,但是十次有七次,父亲回来时都是垂头丧气的模样。有几次父亲赚了些钱回来,家里就像寒冬里有了暖炭一样,有了生机和希望。但是这种有光亮的感觉总是维持不了多久,全家又会回到昏暗寒冷中。


她用“风雨飘摇”来形容自己对家的核心感受。家庭的经历、父亲的无效的辛苦,让她相信赚钱是艰难的,即使付出也不一定能得到回报。让人满足的生活,也是别人家的生活,从来没有发生在她的身上。


直到她考上公务员的头两年,她对“得到的都可能会失去”还是深信不疑。在单位里,经常担心自己因为什么事情没有做好,会失去工作机会。几年在体制内的生存经验最终让她意识到,只要在处理关系上小心一些,就能呆下去。而这种心境不可能让人施展创造性,又或者需要抑制创造力。


但是,欲望自有它的声音。当她看到一些同学,发展得很好,收入可观,住的大房子,开的好车子,尤其是孩子所受的教育,一个国外的游学夏令营就是大几万,她还是非常失落的。她的丈夫是同事,两人的年收入也不过20多万。更好的生活,在她心里,还是别人家的。

一个孩子如果在一个风雨飘摇的家庭里长大,她最想要的是什么?是希望自己有力量可以稳定住摇晃的家。


她选择体制内的工作,是她在潜意识中为过去的家庭做出的选择。一个孩子什么也做不了,但是想做的愿望会一直存在。我们以为所有的选择都是为了今天,而真实的情况并非如此。今天的选择中,有很多是为了过去而做的决定。


孩子会把在家庭中所见的都吸收进去。当她看到父母赚钱艰难,看到父母赚到了一点钱,但是马上又会失去,看到了父亲无法满足家人的现实需要,看到了母亲的愁苦和幽怨。孩子不可能心安理得去拥有童年,去发展自己。孩子会忧虑,自己怎样才能帮助所爱的父母。


这位女性也是如此。她在毕业后进的那家小公司的倒闭,让她在职业起步时,就重复了小时候风雨飘摇的体验,让她不能思考,其实倒闭与她无关,以她的能力和品质,可以找到一个更好的公司,得到更多的发展的机会。


但是人在忧患安全与否的时候,是毫无心力去考虑发展的。


安全是,我在这里。发展是,我想要去那里。


这位女性告诉我她正处在一个关卡。她的同学做企业,做得非常好,邀请她加入,给她开出了一年三十万的年薪,是她现在收入的三倍。她也能意识到,从发展来看,现在的工作是没有可比性的。她非常心动,但是也特别惶恐。


这个关卡,说简单其实挺简单。就是,我就在这里,还是我去我想去的地方。但是要分清楚这里和想去的地方是一样的还是不同的,却很不容易。


我请她想了三个问题:


你还想用多少年的时间,去为小时候风雨飘摇的家庭维稳?


你想帮助的是现在的父母,还是三十年前的父母?


你已经超越了你的父母很多,但你心里的感觉没有改变过,你觉得更好的生活还是在别人家,你是否允许自己进入别人家,背叛你的父母?


如果你跟这位女性有相似的内心经历,我也把这三个问题送给你。


由本文作者付丽娟老师主讲的倾听实打磨营

马上就要跟大家见面了

所有往期倾听的老学员们

(第一期到第五期学员)

扫描下方二维码

联络小助理领取专属小福利哦~

添加助理前

记得提供往期购买倾听课程的相关凭证

编辑 | Nemo


—— ☆  阅 读 推 荐 ☆ ————


约不到曾老师做咨询,找其他人是浪费钱吗?
付丽娟:为什么我会劝人别做心理咨询师
三人友谊中,为何她俩更好令人恐惧?

© 2024 精读
删除内容请联系邮箱 287985332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