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刚上班就收到HR的群发邮件,原来是一个老外同事马上要退休,公司特地发公告,感谢他多年来做出的贡献,同时祝他未来一切都好。
公告里简单介绍了这哥们的生平。他叫杰克,英国人,1979年毕业于剑桥大学某工程专业。同年9月在某制造工厂担任技术岗位,干到1992年,他成了那家公司的专家顾问。
1998年,他来到我们公司继续担任顾问角色,为中国某新建工厂提供设备设计和规格说明,还给北美和英国的工厂提供咨询工作,直到现在。
杰克说,退休后他计划打更多的高尔夫球,还期待着花更多的时间与孙子们玩耍。
最后,杰克感谢多年来与他打交道的所有人,尤其感到幸运的是,他享受到了根据自己的技能来量身定制的职业生涯。
公告不长,看完之后我心情复杂。40多年的人生啊,落到纸上也只不过短短几百个字而已。
但转念一想,我突然好羡慕他的一生。
坦白说我的第一感觉是平庸。剑桥毕业,而且是上世纪70年代的大学生,多厉害啊。
可纵观他40多年的职业生涯,实在忍不住撇撇嘴,就这?
按照咱们东亚人通常的认知,杰克可是天之骄子,这么光辉的学历,不得当个大老板,或者弄个议员当当啊,最差也得混个高管吧。
但他在一家公司里,一呆就是20多年。既没有搞出什么划时代的新产品,也没有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最高的职位,不过是个高级研究员,而已。
放在十年前,说不定我会觉得他是个loser,白瞎了剑桥那个金光闪闪的招牌。
但现在,我看到的是另外的角度:一个年轻人,大学毕业就当工程师,工作十几年后成了该领域的专家。人到中年不仅没有被裁,还能跳槽到另一家大公司,当个顾问。
这种职位多好啊,既没有业绩上的压力,也不用负很大的责任。就这样继续干了25年,然后退休。
我只会感慨,这样的一生,已经足够幸福。
也许看了太多起高楼,宴宾客,楼塌了的现实,那种所谓当上CEO迎娶白富美的风光,已经不能在我心中掀起任何波澜。
我反而更喜欢关注身边一个个普通人,他们为了生活忙碌奔波,业余有点小爱好,偶尔夫妻间吵点小架,还不能忘记在晚上疲惫地鸡个娃。
人生是多样的,是不是一定要当大官挣大钱才是人生追求?就这样琐碎却踏实地过一生不是也很好吗?
就像杰克,整个职场生涯没什么起伏,平平淡淡地过完,已是赢家。
公告里还说,他致力于指导他人,努力把自己的知识和理解传授给新的工程师,曾经在不同时期支持过多达七名被指导者,并且让他们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
你看,他甚至做到了马斯洛的人类需求的最高等级,实现自我价值。
而且通过公告的描述,能够看出他拥有一个幸福的大家庭,已经有了不止一个孙子。
我相信,无论他最后积累了多少财富,在接下来的人生下半场,他会更加惬意。
当然,必须承认,杰克看似普通的一生,实则是很多人的奢求。
我们在评价一个人时,不能忽视大环境的影响。
从1979年到2023年,杰克工作的44年,恰好是世界最稳定的44年。不可否认局部地区仍有战争,但总体来说,至少世界经济是高速发展的,个人也受益。
他吃到了完整的时代红利。
放到现在,全球化已经来到十字路口,国际局势变幻莫测,技术变革风起云涌,别说未来了,当下的稳定都无法确定。
换句话说,安心地干个技术工作,傍晚六点准时下班,回到家里喝杯啤酒,谁都想如此生活三十年,可是后来大厦崩塌了。
之前看过一篇报道,说的是汽车行业里,传统发动机从业人员的人生转折。
33岁的徐采景,是一位发动机缸体开发总工程师,过去10年,他都是围着汽车发动机打转。
当年的他很自豪,“车子(燃油车)是永远卖不完的,市场是永远不会饱和的。公司里好多车型甚至还会加价售卖。”
但很快新能源的冲击来临,发动机在集团内部被边缘化,他再也看不到未来。尝试联系猎头换个新方向,可是他的背景已不受欢迎。
投出超过30份简历后,徐采景总算拿到了一家新势力的offer,但他并没有如释重负的开心。因为他知道:
那个有标准答案的人生,已经结束了。
这是我们这代人的无奈,也是无法挣脱的宿命。
所以我更羡慕杰克,羡慕他淡定而从容的人生。
而我们,从小到大,不停在追逐。年轻时追逐学历,工作了追逐名利。
却没有时间思考,追逐的终点到底在哪里。
我之前写过《清华夜话》的后续。2002年,一部清华大学生自制小电影《清华夜话》在网络风靡,多年过去,那个宿舍的清华毕业生都过的好吗?
事实上,他们中的大部分,也不过是企业中的普通员工,要么是个小经理,要么是个资深工程师,仅此而已。
虽然没有获得世俗意义上的所谓“成功”,我也并不认为他们失败。就像杰克,能够平稳地渡过这一生,已经是最大的幸福。
可惜,短暂的恒纪元结束了,漫长的乱纪元开启,杰克到点下车,我们还在挣扎。
他的人生无法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