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最美四月天,时节正清明。
古籍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这是一年中最清净明洁的一天,天晴气朗,山青柳翠,空气中草木馨香,无论是体感还是身心都美好宜人的时节。
此时节的养生,亦重在把握“清”与“明”二字:
饮食要青,作息要明,心境要宁。
图|物道 ©
清明,一个草木青青的节气。此时在中国不少地方喜欢吃青青绿绿的“青团”。
有用艾草做的,四月的艾嫩,发着少阳之气。到野地里一蓬蓬刈下来,细细切碎,用葛布滤出青绿的草汁来,和上筛得细细的糯米粉,便揉出一团春天最浓烈透彻的香。
再装上咸香的鸭蛋肉松馅或沙甜的红豆馅,虽然甜腻,但因为被清甜软糯的艾草面皮包裹着,只觉得清香宜人地饱腹。
有些地方爱用鼠曲草,在我们老家叫绵青,同样清香又悠长。每一年这绿油油的团子一上线,就觉得日子可爱不少。
清明时节肝气比较旺盛,容易肝火旺。大地又适时地长出来了许多野菜,这些青色的食物不仅养眼,还可以帮助疏通肝气,进而健脾,拥有好胃口。
清明养生,饮食要青。
图|物道 ©
现代人的作息是一笔糊涂账,白天起不来,晚上睡不着,日夜颠倒。作为自然里的一份子,人的生命系统也需遵循自然规律。
《黄帝内经》记载:“
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晚上11点,宜入睡。因为此时胆经当令,作为过滤脏气浊气的器官,此时好好休息,它才能好好工作,有利于第二天恢复精气神。
清明时节天清地明,不仅仅指的是空气,也提醒着我们要好好利用天时,保持好的作息,使得身体的内环境同样清明。
自然对习惯了晚睡的人来说,这不容易做到,但一个新习惯的养成,往往只需要走出一步。只要你曾享受过这种随着太阳起身,发觉头脑清醒,有一个呼吸着清净空气的清晨,你便会爱上它。
没有人不会喜欢一个清明的自己。
图|喵呜不停 ©
中国传统养生中有一门“导引术”,诸如八段锦、五禽戏等,此外还有一门《二十四气导引坐功》。
来源自陈抟老祖的养生治病图,即从立春到最后一个节气大寒,每一个节气都有不同的功法,根据寒暑、阴阳变化,设置不同的动作。
这时节的功法叫“清明式”。寻一清静处,盘腿而坐,双手向左或者向右前方,做出如同挽弓一样的动作。每一边各做五十六次。
“每日丑、寅时,正坐定,换手左右,如引硬弓各七八度,扣齿,纳清吐浊咽液各三。”
据说有缓解颈、手肘、手臂疼痛,活络筋骨,疏通气血之功效。
一念烦恼生,一静智慧起。
即使不是为了要达到某种养生之效果,静坐、运气,也可以使我们在容易伤春的季节里,获得安宁。
人世间的喧闹,如同春花一样争前恐后,人心也变得惶惶且浮躁。
饶是如此,我们更需要保持一颗清明、宁静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