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o记者 蔡译萱
编辑 何诺书
审核 姜黎
自2025年1月1日起,德国开启电力市场重要变革,要求电力供应商向所有用户提供动态电价套餐,消费者可自主选择是否接受。这一举措让居民和中小企业用户有机会选择与批发市场联动的动态电价,在可再生能源发电高峰期享受更低的电价。
动态电价是需求侧管理的一种重要电价工具。当可再生能源发电低迷,电力价格升高时,用户减少用电需求,既能避免电网超负荷运行,也能降低对短时尖峰电厂的依赖。用户根据价格变动响应电网供需平衡要求,还能节省电网扩建和升级成本,更高效地利用可再生能源,以较低成本实现净零目标。
此前,德国大工业用户可选择动态电价,而居民和中小企业多签订固定电价合同,批发市场的价格波动不会影响居民用户。这主要是因为智能电表尚未在德国居民用户中普及,而它是执行可变电价的必备条件。传统电表只能记录总功耗,无法记录实时用电情况,而智能电表能让供电商依据用户不同时段的用电量,按照批发市场价格收取电费。
与固定电价不同,动态电价根据当天市场价格多次调整,其价格与通过欧洲能源交易所的电力现货交易(EPEX SPOT)平台日前拍卖确定的市场价格直接挂钩,相比其他可变电价,波动更为明显。比如,分时可变电价的价格大多预先确定,合同中明确白天和夜间的度电电价;负荷可变电价则根据需求和电网负荷调整价格,主要由电网运营商控制。
批发市场的电价受电力供需影响全天波动,出清价格由边际机组决定。在德国,边际机组多为天然气发电机组,可再生能源运行成本极低,当光伏和风电大发时,相应可再生能源机组会优先发电,挤压化石燃料机组发电空间,降低批发市场价格。如果用户在可再生能源出力水平高时用电,用电成本就会相应降低。
德国许多能源密集型企业早已实现在批发市场买电,一些用电灵活的公司能从价格波动中获利,降低企业用电成本。但在居民市场,动态电价却极为罕见。德国政府虽多次尝试加快普及智能电表,但其普及率在欧盟仍处于最低水平。
德国消费者组织协会(VZBV)调查显示,超半数德国居民用户没听说过动态电价,其中81%的家庭了解甚少;超75%的用户要么从未听说过智能电表,要么知道但不完全清楚其含义。而在其他欧洲国家,如挪威,智能电表早在2019年就在所有电力用户中得到普及,售电公司可实时监测居民用电情况,自2023年起,挪威居民全部签订现货电价合同,可在负电价期间享受电费减免。
近几年,德国为推动智能电表普及政策频出。2021年,德国修订的《可再生能源法》要求装机容量超过25千瓦的光伏系统具备远程上下调节能力,通过智能电表发送和接收信息,便于电网运营商送电或关停光伏电池防止电网超负荷,提升电网灵活性。
自2025年1月1日起,德国要求年用电量超过6000千瓦时的居民用户,以及2024年后安装光伏系统或热泵的家庭都配置智能电表,普通家庭也可申请安装。居民和中小企业数字电表使用费有上限,普通家庭每年最多20欧元,拥有热泵等可控消耗设备的家庭每年最多50欧元。智能电表会自动以15分钟为间隔将电表读数发送给能源供应商。
2024年1月1日起,《德国能源经济法》正式实施,旨在将可控消费设备接入电网。这对管理电动汽车充电桩、热泵、光伏发电以及储能系统给电网带来的负荷增长至关重要。可控设备用户可减免电网接入费用,但在电网负荷较高时,须遵守基于电网需求的控制措施,以确保电网稳定。可控消费设备包括非公共电动汽车充电桩、热泵、制冷系统(不包括商业用途或食品储存的制冷系统)以及储能系统,若设备最大功率超过4.2千瓦,接入低压电网且在2024年1月1日后投入使用,就要受到调控。
根据计划,到2028年,德国至少50%的居民用户将安装智能电表;2030年,这一比例将达到95%。德国电气和数字工业协会委托的一项调查显示,超40%已配备储能的屋顶光伏、热泵和电动汽车的居民用户愿意改用动态电价。
德国电气和电子制造商协会(ZVEI)研究显示,动态电价对使用热泵或电动汽车的居民用户益处明显,他们可在电价较低时使用高能耗设备节省电费,热泵可节约19%的费用,电动汽车甚至高达57%。供电商通常在中午设定第二天电价,用户可通过网站或应用程序查看,若根据电价调整用电时间,低价时用电可降低用电成本。
根据德国智能家居公司Tado°的数据,2024年上半年,签订动态电力合同的居民用户将用电量调整到最便宜时段,与批发市场平均电价相比,节省了高达34%的电费。但动态电价也意味着居民用户要面临高价时段的价格风险,所以一些动态电价合同设置了价格上限,避免用户暴露在超高电价的风险中。
但目前,动态电价能为用户带来的经济效益还难以评估。在欧洲,挪威、瑞典、芬兰和丹麦等北欧国家智能电表、电动汽车和热泵比例较高,可变电价和动态电价服务较普遍,获益最多的是用电量较大(每年超6000千瓦时)且能灵活调整用电行为的居民用户。德国消费者组织协会(VZBV)报告显示,动态电价对拥有电动汽车、热泵、光伏电池板和储能系统的居民用户最为有利。
柏林消费者中心认为,用户用电成本不会因改用动态电价而自动减少,用户想要从中获益须定期检查当前电价,关注价格走势,还要足够灵活地根据电价调整用电行为,必要时远程控制电器,这意味着用户需配备相应智能能源管理设备。该中心提醒,动态电价会不断变化,从合同签订起,价格风险就由用户承担,因此,用户须访问供电商网站详细了解定价模式。动态电价合同通常期限较短,但也有个别供应商将消费者绑定长达一年,该中心建议居民用户签订期限较短的合同,方便电价不符合预期的情况下切换回固定价格合同。
英国牛津能源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碳中和五十人论坛特邀研究员秦炎介绍,动态电价对耗电量大的居民用户最友好。以挪威为例,该国电气化程度高,因此,政府在推动智能电表普及和需求侧响应等方面较为领先,用户可在比价网站上比较不同供应商的电价套餐,在网站下单就能更换套餐。签订动态电价套餐后,用户能提前一天知悉不同时段电价,从而提前规划,在负价或低价时用电,高价时减少或不用电,相比固定套餐能减少更多电费。
据秦炎介绍,过去,挪威居民多签署固定电价合同,但随着智能电表普及和对现货电价理解的加深,动态电价成为挪威居民用户的不二之选。
2022年能源危机发生前,挪威居民电价套餐主要有三类,分别是固定价格、可变电价和动态电价。固定价格合同类似电话包月,有固定期限和费用;可变电价合同通常每月或每14天调整一次价格;动态电价合同电费与批发市场电价挂钩。以往,大部分居民选择固定电价合同或可变电价合同规避电价实时波动。但在能源危机期间,部分居民被售电商诱导签订了高价的固定合同,受此影响,挪威消费者协会要求自2023年起所有售电公司只提供现货合同,并允许用户随时更换售电商和售电合同。动态的电价信息则由售电公司推送或自行在网站应用端查询获取。
但由于近期德国连续经历风光稀缺期、短时电价飙升,受此影响,挪威的出口电量增长,推高了本国电价,2025年1月,挪威政府又为居民用户引入固定价格套餐,设定居民电量电价为0.4克朗/千瓦时,该计划预计将于2025年10月1日生效。不选择固定价格套餐的居民用户仍可选择动态电价,当现货电价超过0.75克朗/千瓦时,政府将为用户提供补贴。与此同时,挪威政府正在考虑切断与周边国家的电力联络线,减少电力出口。
秦炎表示,新的居民固定电价政策本质上是当前挪威居民电价补贴的一种新形式。在这一政策下,售电公司依旧参与电力现货市场,而产生的差价则由政府负责补齐。然而,挪威的这一政策,反映出当前欧洲因能源价格持续高企,致使电力出口国与进口国之间矛盾日益激化的现状。政策一经出台,便引发了挪威众多电力市场专家的强烈抨击。他们认为,固定电价会使居民减少灵活用电,进而在用电高峰时段进一步推高现货电价。
图:挪威居民用户1月15日的动态电价表
![]()
图片来源:挪威某户居民用户账单
如今,为了更好地服务用户,许多售电公司也在制定新型电力合同。例如,发源于英国的章鱼能源公司Octopus Energy为保证德国用户在夜间灵活为电动汽车充电,将最高电价设定为20欧分/千瓦时,同时保证为整个家庭提供每晚5小时的低价,用户接入充电桩后,软件系统会自动决定最佳充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