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分享了美白的方法和思路,包括内外联合美白的方式。文章介绍了影响肤色的因素如黑色素含量、血红蛋白含量和胡萝卜素含量等。还介绍了美白路径,包括抑制黑色素生成、抗击肌肤糖化反应和加速黑色素代谢等。文章还提到了市面上一些美白内服产品的作用原理和注意事项,以及一些合规的美白补剂如维生素C、虾青素、肌肽、维生素B族和透明质酸等的作用和使用建议。最后强调了口服美白需要长期坚持。
内外联合美白,通过抑制黑色素生成、抗击肌肤糖化反应和加速黑色素代谢等方式实现美白。
肤色受黑色素含量、血红蛋白含量和胡萝卜素含量等影响。
需选择合规的美白补剂,注意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避免使用有争议的成分。
包括维生素C、虾青素、肌肽、维生素B族和透明质酸等,每种补剂的作用原理和使用建议不同。
口服美白需要长期坚持,才能实现理想的美白效果。
白皙的肤色,确实是普适性很高的一种变美思路。
有些明星上镜的时候甚至不仅仅是追求脸部肤色的白皙,而是全身都白得像瓷娃娃。
那这种白皙的肤色到底是如何做到的呢?今天叔就分享一篇隔壁羊的好文,深度聊一聊美白这件事。
怎么会有人这么白啊?
最近柳智敏出席prada活动,肤色真的惊到羊了。
网友:她脸怎么比身上还黑啊?
甚至外网都在讨论,她是不是往腿上擦了粉?
但羊看着不像。
被粉丝们称为冰冰接班人的柳智敏,不仅有和冰冰神似的ai蛇脸,还继承了姐的天生冷白皮。
不光腿白,手臂和脖子也是差不多的色度。
在别的照片中,也能看到不少身体比脸白的情况。
更像是习惯用深一号的粉底,防止曝光过度和更好的塑造面部明暗光影感。
就像刘亦菲,因为肤色太白的缘故,总会莫名其妙的上镜胖10斤。
但我们大部分人黄种人就很难感受到这种甜蜜的烦恼啦。
普适性的变美思路还是去追求更白皙的肤色。
一方面,白皙的肤色能增强视觉冲击,产生视觉锚点的效果;
另一方面,在东亚审美中,浅肤色更符合无劳动感的心理特征。
那如何实现高效用美白呢?内外联合。
我们日常的外部涂抹、医美项目更适合小部位集中性美白;内服产品能系统性调节黑色素代谢,更适合
大范围肤色暗沉的姐妹。
但现在关于美白内服也有很多争议。
一方面,大家对它们的安全性抱有怀疑;另一方面,又不确定哪些成分真的有效。
所以今天羊就想和大家聊聊这个话题。
●美白内服真的有用吗?
●究竟哪些有效,哪些是智商税?
●哪些有效但不能随便吃的?
感兴趣的姐妹接着往下看
在正式开始前,羊想先带大家复习一下皮肤变黑的根源。
我们的皮肤分为先天黑和后天黑。
先天黑,简单说就是天生皮肤中黑色素的含量较多。
天生白皮柳智敏和小麦皮惠利
我们的肤色由皮肤中色素的含量决定。
如果血红蛋白高,皮肤就更红润,如果胡萝卜素含量高,皮肤就更黄。
而黑色素则对应皮肤的颜色深浅,黑色素含量少肤色就更浅,含量多肤色就更深。
不同肤色人群皮肤中黑色素含量,中间为亚洲人
而后天黑绝大多数都是以下三个原因导致的
首先就是我们常说的晒黑。
当紫外线穿透表皮后,会刺激黑色素细胞中的酪氨酸酶活性,加速酪氨酸→多巴→黑色素的链式反应。
然后,这些黑色素会随着新陈代谢慢慢运到表皮层,久而久之,表皮层黑色素越来越多,肤色也就变得越来越黑。
其次是皮肤糖化反应。
随着年龄增长、高糖饮食、不良生活习惯(熬夜、抽烟等),
会使得身体处理糖分的能力下降,多余的糖分就容易在皮肤等部位积聚。
随后皮肤内多余的糖分就与胶原蛋白、弹性蛋白发生非酶糖基化反应,生成一种不可逆的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
就如同食物烹饪过程中会发生糖化反应,变得颜色变深、质地变硬一样,皮肤内的糖化反应也会导致皮肤暗黄、失去弹性。
最后是代谢失衡,角质细胞更新周期延长。
我们正常的皮肤代谢周期为25~30天,但因为衰老、皮肤过度干燥、微量元素缺乏等原因,可能会导致代谢周期延长。
老化的角质无法正常代谢,堆积增厚,皮肤表面脱屑凹凸不平。
导致光线非镜面反射,拉低皮肤透光率,视觉上显黑、显暗沉。
说完是如何变黑的,我们的美白路径其实已经很明确了。
真正有效的美白补剂需满足以下至少一条的作用路径
●抑制黑色素生成
●抗击肌肤糖化反应
●加速黑色素代谢
●补充皮肤水分和弹性
但有的姐妹吃了正确路径的美白补剂,依然一点用都无,其实也很正常...
任何补剂对遗传性黑色素的作用都很有限。
黑色素不仅决定了你的原生肤色,还决定了你的变白上限。
姐妹们可以看看大臂或大腿内侧,那里没被晒过的地方差不多是大家的美白终点。
但也有一部分产品,就算很有用,羊也不建议大家把它们放在日常补剂里。
比如某书很火的氨甲环酸和谷胱甘肽。
氨甲环酸就是我们常说的传明酸。
由于化学结构上与酪氨酸具有相似性,可以通过竞争酪氨酸从而干扰黑色素的生成途径,减少黑色素的生成。
《光子嫩肤联合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临床上氨甲环酸对于治疗黄褐斑、美白等都有不错的效果。
但它本身是一种止血类处方药,用于像血友病患者、妇产科意外出血等情况的治疗。
换句话说,它对凝血有影响。
一方面,可能会影响生理期;另一方面,长期大剂量使用可能增加深静脉血栓、中风风险。
谷胱甘肽是一种存在于人体多种细胞内的含巯基的三肽,有抗氧化、解毒等重要生理功能。
一方面,谷胱甘肽能够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从源头上减少黑色素的生成。
另一方面,因其强大的抗氧化性,可以加速自由基的清除,改善肤色暗沉。
但是同样的,它的本职工作是一种肝功能药物,也属于处方药。虽然安全性比起氨甲环酸较高,也依然需要医生开方后使用。
羊顺带提一嘴,一些日系美白丸的主要原料也是它俩,因此很多美白丸的安全性也确实存在争议。
说完哪些不能随便吃,到底哪些是合规的美白补剂呢?
羊这就来带大家速看
1.抑制黑色素生成——维生素C
我们前文说了黑色素生成主要与酪氨酸酶受激有关。
而维生素C能通过与酪氨酸酶活性位点的铜离子相互作用,影响酪氨酸酶的活性,从而干扰黑色素的生物合成。
另一方面,维生素C还能促进真皮层胶原蛋白生成,提升皮肤紧致度,间接改善肤色暗沉。
如果以美白为目的,所需要的摄入量比常规保养要大。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成年人每天维生素C的摄入量为100mg,最大摄入量为2000mg。
一般认为,若要达到美白效果,每日维生素C的摄入量可能需要增加到500~1000mg,但最好不要超过最大摄入量。
因为维C偏酸性且为水溶性,会随尿液排出,长期大量摄入,在体内容易形成尿路草酸钙结石和肾结石。
而且虽然维生素C具有美白功效,但依靠口服维生素C来美白,效果其实没有外敷理想。
主要由于三个原因:
1.吸收率低:口服维生素C经过胃肠道吸收,最终能到达皮肤的量非常有限。
2.代谢快:维生素C是水溶性维生素,在体内停留时间短,很快就会被代谢掉。
3.需要长期坚持:即使每天补充足量的维生素C,也需要长期坚持才能看到效果。
羊更建议大家口服外敷联合起来,内外联合治疗。
2.减少紫外线伤害——虾青素
虾青素是一种天然的抗氧化剂,它的抗氧化能力极强,为维他命E的550倍、β-胡萝卜素的10倍。
《天然虾青素的超级抗氧化活性及其应用》
但对于美白而言,它的强大不仅在于抗氧化性,更在于它能抗光老。
我们前文也说了,紫外线辐射是皮肤光老化的重要原因。
虾青素独特的分子结构,使得它可以吸收大量的UVA,降低紫外线对皮肤的穿透性,减少晒后黑化风险。

《天然虾青素的超级抗氧化活性及其应用》
虾青素还能够快速修复因紫外线照射而受损的皮肤。
一项研究显示:口服虾青素可以抑制暴露于UVB照射的皮肤炎性因子分泌,从而减轻光老化引起的角质层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
《Journal of Clinical Biochemistry and Nutrition》
65名年龄在35~60岁之间的女性受试者,每天补充6mg或12mg虾青素,安慰剂组每天服用安慰剂,接着在持续16周内持续用紫外线UVB皮肤。
16周后观察到安慰剂组皱纹深度增加、弹性退化和水分显著减少,而口服虾青素组皮肤外层保持不变。

如果作为日常的美白保养,建议每日摄取量在4~6mg,这个剂量相对比较安全,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发挥虾青素的美白功效。
如果是因为经常熬夜、面对电脑等导致皮肤暗沉,可以适当增加剂量至8~12 mg,但最好在医生或营养师的指导下进行。
另外虾青素是脂溶性营养素,建议随餐或饭后半小时内服用,更利于虾青素吸收。
3.抗糖化——肌肽
肌肽也是抗氧化和抗糖化的双抗选手。
经常做医美的姐妹对肌肽应该会很熟悉,冭活泡泡针中的主要成分就有它。
肌肽不仅是一种天然抗氧化剂,可以清除在氧化应激过程中形成的活性氧自由基,减少氧化损伤。
还能在糖侵蚀肌肤前,抢先与糖结合,代替体内的蛋白质与糖反应,从而帮助保护蛋白质不被糖基化,达到抗糖的作用。
每日口服肌肽500~1500mg,持续3个月以上可改善皮肤糖化现象,减少暗沉。
另外,口服肌肽还有助于改善糖代谢异常造成的其它问题,比如胰岛素抵抗。
但不适合低血压人群,肌肽可能会进一步降压。
4.加速黑色素代谢——维生素B族
维生素B族,主要是烟酰胺,它是维生素B3烟酸的酰胺化合物。
不仅涂抹有美白的功效,口服同样可以。
烟酰胺不仅能够抑制黑色素向角质细胞转运,减少表皮色素沉积。
还能促进角质层更新,加快含有黑色素的老化细胞脱落。
但羊之前也说过,因为维生素B族是互相支持的关系,且B2、B6也有增强皮肤保湿能力,加强代谢的功效,所以补也最好一起补。

虽然维生素B的推荐摄入量不高,但以美白为目的,剂量可以稍高。
因为维生素B族都是水溶性的,当身体需要量饱和之后,可以直接通过尿液排出,通常多一点也不会有太大危害。
5.增加皮肤水分和弹性——透明质酸
透明质酸不仅可以通过水光注射的方式外源性补水,口服同样能够改善皮肤的润度。
透明质酸的有效性毋庸置疑,很多人有疑问的是“经过胃肠道吸收后,口服究竟还有效吗?”
先说结论,效果的确有,但消耗也存在。
经小鼠动物研究发现,大约只有10%的口服透明质酸能以完整分子形态吸收,经淋巴系统进入血液循环,最终在皮肤、关节等组织积累。
而无法被直接吸收的,则会被肠道菌群分解成小分子多糖。
这些小分子多糖通过刺激成纤维细胞,再次合成透明质酸,间接转变为机体合成透明质酸的原料。
《口服透明质酸在大鼠体内吸收机制的研究》
如果外部保湿做的好,口服透明质酸的优先级不那么高。
但如果你缺水严重,或者需求更加进阶全面,比如同时还想养护关节组织,口服透明质酸也是可以尝试的。
首选小分子透明质酸,因为小分子的透明质酸的渗透性更大,更容易被人体吸收,能达到深层补水的作用。
每日补充200mg~400mg都是合理的量。
好啦,关于如何通过内服美白就说到这里啦,来帮大家总结一下
最后,羊还是要再重复一下,口服美白中的有效成分,都需要经过消化、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再作用于皮肤细胞。
因此口服美白是一个长期主义的过程,一般建议至少2个月以上,才能使有效成分在体内达到一定浓度,实现较为理想的美白效果。
美丽=正确的路径+持续的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