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报道了市人大代表分组观摩滇池绿道的情况。他们详细了解了滇池保护治理、滇池绿道建设等工作情况,并对滇池绿道建设项目提出了多个创新思路。代表们纷纷表示,滇池绿道不仅美化了昆明的生态环境,还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亲近自然、享受生活的场所。他们建议维护好绿道周边生态环境,将滇池绿道打造成集休闲、观光、运动、文化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市人大代表分组观摩滇池绿道
市人大代表分成4组,实地观摩滇池绿道,深入了解滇池保护治理和绿道建设情况。
关键观点2: 代表们对滇池绿道赞不绝口
代表们对滇池绿道的美景赞不绝口,纷纷表示这是昆明最美的绿色翡翠项链,是打造世界级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的条件和底气。
关键观点3: 代表们提出将滇池绿道打造成综合性旅游目的地
代表们建议维护好绿道周边生态环境,将滇池绿道打造成集休闲、观光、运动、文化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通过举办活动、提升知名度等方式吸引更多游客。
关键观点4: 代表们提出一系列创新思路
代表们为滇池绿道建设项目提出了举办环滇池绿道自行车赛、打造滇池湿地主题文化节等创新思路,以及将滇池区域打造成为国际知名的生态教育基地的建议。
正文
1月14日中午,出席市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的人大代表分成4组,实地观摩滇池绿道并详细了解滇池保护治理、滇池绿道建设、滇池沿线“一村一策”美丽乡村建设、黄金旅游岸线打造等工作情况。
“这就是滇池最美的绿色翡翠项链!”观摩过程中,市人大代表们不住感慨,滇池绿道把滇池沿岸美景串珠成线,将滇池打造成美轮美奂的高原名城会客厅。大家纷纷表示,在今后的履职过程中,将通过组织各类调研、考察活动,凝聚各方智慧,研究提出更多符合昆明实际的建议和议案,为昆明生态文明建设、环滇池黄金旅游岸线打造、滇池保护治理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水之桥
市人大代表第一观摩组来到昆明滇池绿道建设项目(外海段)一期工程“水之桥”项目,步行观摩途中,对滇池绿道的赞美声不绝于耳。
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大家沿着步道穿过净水湿地来到“靠山、滨湖、水绕”的美丽村庄——卧龙古渔村,参观昆明传统的“一颗印”建筑和民俗博物馆,看到绿道沿途的景致和民俗文化完美融合,大家纷纷拿起手机留住眼前的美景。
市人大代表在卧龙古渔村观摩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昆明不仅气候宜人,生物多样性也让春城四季都有不一样的景致,越来越美的城市就会成为游客偏爱的打卡地,可以说昆明也有了打造世界级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的条件和底气。”看到眼前的美景,王玉娟代表不禁有感而发。滇池绿道的贯通将让昆明市民和外地游客更真切地感受到滇池治理的成效。“滇池水清了,沿湖景致大有可观,建议昆明充分发挥生态气候优势,将滇池绿道打造成又一条绿色生态旅游线路。”黄绍成代表说。
“一条绿道串起滇池沿线大大小小的湿地,把滇池美景连成片。环绕滇池百余公里,骑行或许是尽情游滇池的最佳方式。”张艳代表建议,随着“骑行热”不断升温,昆明应加快完善滇池骑行线路和配套基础设施,依托滇池沿线美丽乡村,整合“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建设一条滇池骑行“驿站式”文旅融合发展的“经济道”,让骑行小车轮带动大产业。
市人大代表沿“水之桥”步行观摩
“滇池绿道把春城美景串珠成线,不仅是环湖生态屏障、城市山水景廊、文化旅游长廊,同时积极回应了市民对滇池美好生态环境的热烈期盼,更为昆明新增了一处有活力、有温度的城市绿色生活空间,这里会成为吸引国内外游客到昆旅居的一张亮丽名片。”李霞代表说,经过多年努力,绿美春城已成为市民可感可及的民生福祉,为守护好昆明的蓝天碧水,建议今后要维护好绿道周边湿地公园和美丽村庄的防污、控污系统,让绿水青山成为人民幸福生活的“靠山”。
草之桥
市人大代表第二观摩组来到滇池绿道建设项目(外海段)一期工程“草之桥”项目,沿栈桥步行,感受滇池绿道建设情况和滇池保护治理成效。
虽是冬日,但春城昆明依旧暖阳高照。行走在“草之桥”栈桥上,远处湿地中连片的高大水杉红若火焰,近处芦苇丛仿佛金秋麦田,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好像置身于一幅美丽的画卷中。代表们一边认真聆听讲解员介绍滇池绿道建设情况,一边拿着手机拍摄身边的美景。
市人大代表观摩“草之桥”
“绿美春城建设,让昆明的天越来越蓝,水越来越清,景色越来越美,作为昆明市民非常幸福。”张永萍代表认为,在保留景观原生态的模样、没有改变环境和原始风貌的情况下,“草之桥”项目修建了栈道和观鸟屋,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亲近自然的空间,真正实现了“大湿地”“大生态”“大景区”的建设目标。在滇池绿道建设和环滇池旅游线路打造过程中,应秉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结合各段实际生态情况进行规划、建设。建议相关部门在绿道沿线因地制宜布局休息站、垃圾收集站、服务驿站等设施,在维护好周边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为市民和游客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
刘惠明代表边走边与其他代表分享感受。“滇池沿岸的景点以前去过不少,但是‘草之桥’这样的景色还是第一次看到。这里非常适合在假日或周末约上几个朋友一起骑行。”他建议,在电子地图上将绿道全线以及出入口、沿线停车场、卫生间等设施进行标注,让本地人找得到、外地人不迷路,通过绿道展示昆明生态文明建设、文旅融合发展成果。
“这里环境优美,让人心旷神怡,充分展示了宜居昆明的魅力。”沈硕代表表示,百余公里的滇池绿道将滇池沿岸的村落、湿地、景点串珠成线,丰富了昆明市民和外地游客的休闲、娱乐空间,提升了百姓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她建议,要充分挖掘滇池周边丰富的文旅商资源,以规划为引领,结合实际,进行“一村一策”差异化发展,提升滇池绿道旅游吸引力。
市人大代表观摩“山之桥”
市人大代表第三观摩组来到滇池绿道建设项目(外海段)一期工程“山之桥”项目,体验滇池绿道的建设成就与滇池保护治理的显著成效,并就滇池生态保护、环滇池旅游圈发展等提出意见和建议。
行走在步道上远眺滇池,湖面波光粼粼,与蓝天白云交相辉映,构成一幅动人心魄的自然画卷。代表们沿着精心设计的步道漫步,听取工作人员的详细介绍,不时举起相机,记录下沿途的旖旎风光。大家纷纷表示,滇池绿道应全面发挥其复合功能,成为展现昆明自然生态美景与深厚文化底蕴的“生态廊道”、将自然美景转化为人民群众幸福生活的“乐活之道”、推动城市发展模式和生活理念升级的“动力之道”。
“初次踏入滇池绿道,就被这条镶嵌在滇池边的‘生态瑰宝’深深吸引。”张洪涛代表感慨,滇池绿道不仅美化了昆明的生态环境,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一个亲近自然、享受生活的绝佳场所,更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滇池流域生态环境的改善,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创造了有利条件,不仅丰富了“春城”的品牌内涵,还为昆明旅游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加速了昆明向国际知名旅游城市的转型步伐。
“山之桥”秀丽风光
周文琳代表表示,滇池绿道会成为昆明的新地标,会吸引无数游客驻足,会极大地提升昆明的城市魅力。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邀请更多知名人士参与滇池绿道的推广,进一步提升其知名度。
“‘山之桥’的建设展示了昆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成就。”蔺瑾代表表示,绿道上桥与桥连接的不仅是昆明秀丽的山水,更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灵。
代表们灵感迸发,为滇池绿道建设项目(外海段)一期工程“山之桥”区域后续工程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思路,如举办环滇池绿道自行车赛、打造滇池湿地主题文化节等;将滇池区域打造成为国际知名的生态教育基地,通过举办生态摄影展等活动,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
湖之桥
冬日的暖阳照在滇池南岸的湖面,波光粼粼,闪着金色的光芒。市人大代表第四观摩组来到昆明滇池绿道建设项目(外海段)一期工程“湖之桥”项目,沿着栈桥缓步前行,两侧是精心设计的湿地景观,空气里弥漫着淡淡的水草香气,与湖面上偶尔传来的鸟鸣声交织在一起,让人心旷神怡。
栈桥蜿蜒曲折,就像是精心绘制在湿地上的线条,引导着人们深入探索这片自然的秘境。代表们不时停下脚步,仔细观察湿地中种类繁多的植物,从高大的水杉到低矮的水蕨,每一株都承载着生命的韵律。偶尔,一只红嘴鸥或白鹭从水面掠过,激起一圈圈细细的涟漪,为这幅平静的画卷增添了几分动感。
市人大代表观摩“湖之桥”
代表们拿出手机,记录下这些美好的瞬间。“远处的西山犹如一幅水墨画,静静地躺在天边,与清澈的湖水形成鲜明对比,美得令人窒息。”“我们家当年就在滇池边,如今我看到滇池水质正在逐步恢复到童年记忆中的样子。”代表们对滇池美景的赞美之声不绝于耳。
沿着栈道一路拍摄,李月英代表感慨:“我被这里的迷人景色征服了。我决定找时间步行环一次滇池,近距离感受这片美丽的湖泊。滇池的治理成效显著,这也说明昆明在滇池保护治理工作中下了很大功夫。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同时也是一名昆明市民,我深感自豪和幸福。”
“栈道不仅融入了观光功能,其颜色搭配也恰到好处,为湿地增添了更多韵味。”何志彬代表说,“几十年前我刚到昆明工作时,滇池水环境还不尽如人意,然而近年来滇池沿岸以及各条河道发生的变化令人惊喜。如今人们争相与湖水亲近,这是因环境改善而产生的新的旅游方式。”他建议,可以在滇池绿道“观光圈”的基础上进一步打造“经济圈”,将滇池绿道打造成一个集休闲、观光、运动、文化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让更多人进一步了解昆明、爱上昆明。
来源:昆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