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填补治疗空白,改写生存结局
2025年3月27日,日本厚生劳动省正式批准抗体偶联药物(ADC)TIVDAK®(tisotumab vedotin)用于治疗化疗后进展的晚期或复发性宫颈癌。这是日本首个针对宫颈癌的ADC药物,标志着此类患者群体迎来了全新的治疗选择。
日本近年来宫颈癌发病率与死亡率持续攀升,尤其50岁以下女性患者显著增加,而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患者在一线化疗失败后,二线治疗选择极为有限。TIVDAK®的获批,不仅填补了日本宫颈癌后线治疗的空白,更以“靶向递送”的机制为患者带来生存获益的实质性突破。
图片来源:Genmab官网公告
2
ADC技术直击肿瘤核心
TIVDAK®是一种靶向组织因子(TF)的ADC药物,由Genmab(Nasdaq: GMAB)的TF特异性单抗与辉瑞(NYSE:PFE)的ADC技术平台结合而成。其作用机制为:
精准识别:抗体部分锁定肿瘤细胞表面高表达的TF蛋白;
定向杀伤:通过可裂解连接子释放细胞毒性药物MMAE,破坏微管网络,诱导癌细胞凋亡;
免疫协同:同时激活抗体依赖性细胞吞噬(ADCP)和细胞毒性(ADCC),放大抗肿瘤效应。
这一“精准打击”模式,突破了传统化疗无差别杀伤的局限,从机制上提高了疗效与安全性平衡。
维替索妥尤单抗作用机制示意图,图片来源:药渡数据
3
生存期显著延长,疗效碾压化疗
获批关键支持数据来自全球III期innovaTV 301试验(NCT04697628):
生存优势:与化疗组相比,TIVDAK®组中位总生存期(OS)延长2个月(11.5 vs. 9.5个月),死亡风险降低30%(HR=0.70,p=0.0038);
应答提升:客观缓解率(ORR)与无进展生存期(PFS)均显著优于化疗;
日本亚组:试验纳入101名日本患者,结果与全球数据一致,证实跨种族有效性。
对比现有化疗方案(如拓扑替康、吉西他滨等),TIVDAK®在生存期和应答率上的优势明确,且副作用可控(常见不良反应为结膜炎、恶心、周围神经病变等,发生率与化疗相当)。
4
从美国到中国再到日本,市场前景可期
TIVDAK®此前已在美国获批相同适应症,本月在国内也由再鼎医药提交上市申请(国内首款TF ADC!再鼎医药癌症新药「维替索妥尤单抗」国内申报上市),此次日本获批进一步巩固其全球地位:
合作模式:Genmab与辉瑞共同开发,Genmab主导日本及美国以外市场(中国由再鼎医药负责);
市场潜力:全球每年约60万宫颈癌新发病例,其中20%-30%进展为晚期或复发,ADC药物因其高效低毒特性,有望成为二线治疗新标准;
政策助力:日本加速创新药审批,为TIVDAK®快速落地铺路,未来或推动其在亚太地区的扩展。
5
为患者点燃新希望
日本东京慈惠会医科大学教授Aikou Okamoto指出:“TIVDAK®的ADC机制为宫颈癌治疗提供了全新武器,尤其对化疗耐药患者意义重大。其生存获益数据令人鼓舞,且为后续联合治疗(如免疫疗法)奠定基础。”
Genmab首席开发官Judith Klimovsky强调:“此次获批是团队多年努力的成果,我们将加速推进全球可及性,惠及更多患者。”
结语
TIVDAK®的日本获批,不仅是技术创新的胜利,更是患者生存希望的升级。随着ADC技术在实体瘤中的广泛应用,未来宫颈癌治疗格局或将进一步重构。而如何优化用药管理、探索联合方案、降低治疗成本,将是下一阶段行业关注的重点。
(数据来源:Genmab官方新闻稿、innovaTV 301临床试验数据,)
声明:本文基于公开资料撰写,不构成任何医疗建议。具体治疗方案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