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介入封堵治疗主动脉置换术后升主动脉人工血管吻合口瘘一例

Clinic門诊新视野  · 医学  · 2 月前
近日,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结构心脏病病区刘煜昊教授团队成功为一名主动脉置换术后出现残余升主动脉人工血管吻合口瘘的患者实施了经导管封堵术,取得了显著效果。

该患者在2年前因主动脉夹层行升主动脉及部分主动脉弓人工血管置换术,手术成功并顺利出院。但术后1年患者出现活动和胸闷、气短,伴双下肢、颜面部水肿,复查心脏彩超发现升主动脉人工血管与自体血管吻合口可见3.5mm异常血流信号,升主动脉人工血管周围可见血流,宽约11mm,血液引流入右房。

吻合口瘘是主动脉置换术后并发症的一种,指术后血管移植段与自然血管的吻合处出现漏口,导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内漏和出血,严重者会引起心功能不全。此外,吻合口瘘易引发感染,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未及时处理的吻合口瘘还可能形成假性动脉瘤,破裂风险极高。由于已经有过开胸手术经历,再次开胸修补吻合口瘘风险高,创伤大,患者体验差。经过详细的术前评估,刘煜昊教授、陈同峰博士、王小虎主任、陈冲博士、赵一品博士等团队成员讨论后,决定为患者实施经导管封堵术,以解决人工血管吻合口残余瘘问题。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手术团队在术前通过影响学检查明确病变的部位、形态及大小,为了确保手术效果,制定了入口、出口双封堵的手术策略。局麻下,经股动脉途径顺利到达病变部位,应用适合的封堵装置精准定位并成功封堵了残余漏口。后经过股静脉途径精准找到右房出口,再次应用适合的封堵器封堵,双保险封堵顺利完成。术后造影结果显示,封堵效果良好,无残余分流,患者心脏功能明显改善。

病例简介


基本情况:患者,75岁女性,主因半年来反复胸背不适,查体发现主动脉置换术后出现残余漏和假性动脉瘤。经过多学科团队评估,决定实施经导管封堵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症状明显缓解。

主诉:活动后胸闷、气短1年余。

化验:NT-ProBNP:484.8pg/ml;D-二聚体:1.25;余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心肌酶等未见明显异常。

心电图:

窦性心律

心脏彩超:

左室舒末径:53mm,EF:62%,升主动脉人工血管与自体血管吻合口可见3.5mm异常血流信号,升主动脉人工血管周围可见血流,宽约11.1mm,血液引流入右房。

CT评估:

经CT三维及多角度评估,清晰显示吻合口瘘位于人工血管近端与自体血管吻合口左侧,近端直径约3.5*7mm。

手术策略:


患者采取入口、出口双封堵的策略,经股动脉途径封堵主动脉瘘口,采用7F JL4指引导管到达瘘口处,260cm泥鳅导丝建立轨道,应用雅培PLUG封堵器封堵瘘口。经股静脉途径封堵右房侧出口,应用加硬导丝建立轨道,应用先健8/10mmPDA封堵器封堵出口。

术中影像:


1、基于术前CT分析,采用LAO20°进行主动脉根部造影,清晰显示吻合口瘘

2、应用7F JL4指引导管到达瘘口处,260cm泥鳅导丝通过瘘口慢慢飘入瘘道内

3、将泥鳅导丝送入远端,经右房出口送出至下腔静脉,建立全轨道,并将指引导管送入瘘道内部
4、经指引导管送入雅培12mmPLUG封堵器,至合适位置释放封堵器,封堵瘘口,造影确认封堵器位置合适,对周围结构无影响

5、释放封堵器,再次造影确认位置良好,对周围结构无影响

6、经股静脉途径通过右房出口送入6F MPA2导管至瘘道内,造影观察右房侧出口位置及大小

7、应用先健8/10mmPDA封堵器封堵右房侧出口,并造影确认封堵器位置良好

8、最终于主动脉侧造影确认整体封堵效果

术后心超:


未见明显吻合口瘘血流信号。

术后CT:


术后总结:


此次介入封堵术的成功为主动脉置换术后出现吻合口瘘的患者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方案。术前通过影像学检查明确病变部位和形态,制定了双封堵的手术策略,确保手术效果。在局麻下,通过股动脉和股静脉途径精准定位并封堵残余漏口,术后造影结果显示封堵效果良好,无残余分流,患者心脏功能明显改善。这次成功的手术不仅避免了再次开胸手术的高风险和大创伤,为类似病例提供了宝贵经验和治疗借鉴,彰显了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在心血管介入治疗领域的先进水平。





专家简介


刘煜昊

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卫健委先心病、瓣膜病介入培训导师。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结构性心脏病病区主任。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病分会结构性心脏病委员会委员、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结构性心脏病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房颤中心联盟左心耳封堵工作委员会委员、国家心血管病中心PFO诊疗规范化培训学院专家委员会委员、河南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结构性心脏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河南省心脏瓣膜病介入中心联盟副主席、河南省医学会放射与防护学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全民健康促进会心血管病防治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多次国内外学习研修。专业特长:结构性心脏病的介入诊治,能独立完成各种结构性心脏病的介入诊治,结构性心脏病的介入数量及质量连续多年保持河南省首位,帮助众多医院开展结构性心脏病介入。
学术论文四十余篇。完成科研项目数项。参与编写结构性心脏病专家共识/指南10余部。


陈同峰

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


博士,华中阜外医院结构性心脏病病区主治医师,毕业于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院七年制。擅长各类先天性心脏病,瓣膜病,冠心病等的介入治疗。

参与国家级课题两项,省级课题5项,其中主持省级课题2项。以第一作者发表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等核心期刊5篇,SCI2篇。获得河南医学科技奖一等奖一项。Frontiers in Public Health杂志审稿人。

河南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结构性心脏病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河南省心脏瓣膜病介入中心联盟委员

河南省康复学会心血管病康复分会委员

河南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右心与肺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王小虎

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


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结构性心脏病一病区副主任,九三学社河南省卫健委委员会副主委,河南省肺血管病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委员,河南省微循环学会心血管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血管疾病预防康复分会委员。专注于结构性心脏病的临床和介入诊疗工作,在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心肌病等积累了一定的诊疗经验,获得心血管领域发明专利12项。



本文内容为《门诊》杂志原创内容

转载须经授权并请注明出处。

Clinic門诊新视野微信号:ClinicMZ

《门诊》杂志官方微信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 2024 精读
删除内容请联系邮箱 287985332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