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俗话说:“男女授受不亲”,后半句才是精华,可惜十人九不知

鱼羊史记  · 历史  · 6 月前

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介绍了“男女授受不亲”这句俗语的来源,与战国时期孟子的一场辩论有关。淳于髡对孟子提出挑战,以嫂溺的情况为例询问孟子的观点。孟子表示礼法明文规定男女授受不亲,但在紧急情况下应灵活变通,救助行为视为权宜之计。文章还强调了儒家思想不仅是理论上的教义,更具备实际的操作性与人情味。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文章介绍了“男女授受不亲”的来源和背景。

这句话是儒家礼教的一部分,表达男女间应保持适当距离的观念。文章通过介绍淳于髡和孟子的辩论,阐述了这一观点的由来。

关键观点2: 淳于髡与孟子的辩论是文章的核心内容。

淳于髡通过挑战性问题询问孟子的观点,孟子则从容回答,并强调礼法的重要性以及特殊情况下的灵活变通。

关键观点3: 孟子思想中的灵活应对与变通智慧是文章的重点之一。

孟子在坚持礼教原则的同时,能灵活应用这些原则以适应现实需求,表现出儒家思想的深刻内涵和实际操作性。

关键观点4: 礼教在我国社会中的深远影响是文章的另一个重点。

礼教不仅是行为规范的约束,更是应对复杂问题时的智慧指南。文章强调了重新审视和学习礼教的必要性。


正文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鱼羊史记”,加星标不迷路


正文↓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男女授受不亲”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一句俗语,它表达了男女之间应当保持适当距离的观念。然而,这句话的来源和背后故事却鲜为人知。它与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孟子以及他的一场辩论密切相关。


孟子,作为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思想影响了整个中华文化。在那个百家争鸣的年代,孟子的学术地位受到广泛的尊重。然而,他也面临着来自不同学派的挑战。淳于髡是那个时代的典型代表之一。尽管他身材矮小,不足七尺,但凭借着雄辩的口才,成为齐国君主齐王的宠臣,以其辩论技巧著称。



儒家创始人孔子极为重视礼教,他强调男女间的区别,并提出了“男女授受不亲”的原则作为礼教的一部分。这句话不仅仅要求男女之间保持适当的距离,更蕴含着深厚的伦理和礼仪意义。它的核心含义是,男女在表达情感和传递信物时应当保持适度的含蓄,遵循基本的礼节,避免过分亲密的身体接触或交流。

淳于髡知晓孟子坚守礼教的立场,因此在见到孟子时,直截了当地发问:“男女授受不亲,礼与?” 孟子从容答道:“礼也。” 这时,淳于髡故意提出挑战性问题:“嫂溺,则援之以手乎?” 这句话意指,如果嫂子掉入水中,作为小叔子是否应该伸手施救?

这个问题表面上简单,实则充满深意。救人本是人性所在,但按照“男女授受不亲”的规矩,小叔子应该避免与嫂子有身体接触。若不施救,则似乎违背了孟子礼教中的仁义之道;若施救,则可能触犯礼教的核心原则。这一场景既考验了淳于髡对孟子学说的理解,也揭示了礼教如何在现实生活中面临挑战和解读。

面对这一棘手难题,孟子并未显露出丝毫的慌张,他从容不迫地回答道:“见嫂溺而不施以援手,岂非与豺狼无异。固然,‘男女授受不亲’是礼法的明文规定;然而,当嫂子溺水之际,伸以援手则属于权变之策。” 孟子进一步阐释了他的观点,他强调,在嫂子溺水这样的紧急情况下,若拘泥于礼法而不施以救助,便与禽兽无异。礼法虽重要,但遇到特殊情况时,需灵活变通,此时的救助行为应被视作一种合理的权宜之计。


淳于髡见孟子如此机智,于是接着追问道:“今天下溺于水深火热之中,夫子为何不予以援手?”他试图将问题提升至国家层面,质疑孟子为何不挽救当时的天下局势。

孟子面对淳于髡的质问保持冷静,他淡然回应道:“天下溺于水,当以道相救;嫂溺于水,当以手相援——子欲手援天下乎?”他强调拯救天下需要依靠大道和长远的策略,而不是简单的救援行动。这样的回答不仅解决了淳于髡的挑战,还强调了在处理问题时应当灵活变通、因时而异的智慧。

在这场精彩的辩论中,孟子不仅展示了儒家思想的深刻内涵,还巧妙地诠释了灵活应对与变通的智慧。他坚持礼教的原则固然重要,但他在面临紧急情况时,能够深刻理解并灵活应用这些原则,展现了儒家思想不仅是理论上的教义,更具备实际的操作性与人情味。

例如,他通过回应淳于髡的挑战,向对方解释了在救助嫂子的特殊情况下,礼教的原则可以适当调整以适应现实的需求。这一辩论不仅让孟子的智慧更加光彩夺目,也使儒家礼教的深厚内涵得以显现:礼教不仅是行为规范的约束,更是应对复杂问题时的智慧指南。


孟子以此证明了儒家思想不仅关乎理论上的礼节规范,更是指导实际行动的深刻哲学。

久而久之,礼教在我国社会中的影响日益深远,尤其是对于男女关系的界定变得愈加严格。在现代社会,许多人只熟知“男女授受不亲”,却未曾注意其后续内容:“嫂溺援之以手”。这一后半句正是孟子灵活变通思想的精髓所在,值得我们深入重新审视和学习。

· 完 ·

/ 推荐阅读 /

如果把中国古代名将都放在一个群里,他们会聊些什么?

点击下方卡片,和你分享更多好文

愿您生活美好!顺手点亮“在看”,天天开心~

© 2024 精读
删除内容请联系邮箱 287985332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