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昨晚,《梦华录》全球首演

乐游上海  · 上海  · 4 天前

正文

昨晚,由上海歌剧院与腾讯视频联合出品的新古典国风歌剧《梦华录》在上海大剧院盛大首演。作为第40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的重磅剧目,该剧以宋代美学为基底,融合歌剧艺术的宏大叙事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诗意表达,为观众呈现了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化盛宴。

宋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独具审美风格的一个时代,其诗词书画、民俗风情,皆对后世的艺术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而新古典国风歌剧《梦华录》在以歌剧的形式展现“她力量”的同时,也在极具代表性的宋式风格基础上,对音乐、舞美、服化等各个方面进行了艺术化延展,让观众在唯美而浪漫的舞台艺术中对中华传统美学萌生更为直观与感性的认同。



匠心独运

新古典国风歌剧新探索



在《梦华录》的音乐创作中,作曲家吕亮为本剧注入了独特的“新古典国风”音乐语言,既保留东方韵味,又突破传统框架。他强调“旋律的熟悉感”是吸引观众的关键,因此以五声音阶架构为基础,结合西洋交响乐的复杂配器,形成独特的“新古典国风”风格。他用古筝、琵琶、萧、笛等民族乐器作为角色符号贯穿全剧——赵盼儿的古筝象征柔中带刚,顾千帆的萧、笛传递侠骨柔情,而西洋交响乐则作为宏大叙事背景,两者通过精准的配比实现听觉上的“有机融合”。

吕亮还打破了传统民族歌剧的“板腔体”结构,摒弃戏曲化的程式,转而以旋律推动戏剧冲突。他直言:“若完全遵循板腔规则,音乐容易陷入固化。因此在歌剧《梦华录》中,旋律随剧情起伏自由流动,既保留传统调式的内核,又融入现代流行音乐的朗朗上口特质,契合年轻观众的审美需求。”


作为这场演出的指挥,上海歌剧院青年指挥家张诚杰坦言:“中西音乐的融合绝非简单叠加,而是要在节奏、和声与情感表达上找到共生点。” 在歌剧《梦华录》的创作过程中,张诚杰与作曲家吕亮进行了深度合作,从音乐结构设计到民族乐器与交响乐队的融合,每一步都经过反复推敲,力求通过巧妙平衡中西音乐语言,实现传统美学与现代歌剧的完美对话。他笑称“临近过年那段时间,我们时常视频讨论至夜深人静,实在是难得的体验。”

“歌剧的灵魂是音乐,但戏剧的骨架必须同步生长。” 导演蒋维国将创作过程比作“搭积木”——作曲家吕亮先完成钢琴谱与主旋律,编剧曹路生完成剧本的创作,导演据此设计舞台调度,指挥张诚杰再协调乐团与演员的配合。每场音乐的初稿完成后,团队会立即试听并调整细节。

蒋维国以“宋式美学的歌剧化重构”为核心理念,将《清明上河图》的市井风情转化为舞台上的流动景观。他要求演员在形体训练中融入宋代绘画的“日常优雅”,如茶客的饮茶姿态、商贩的叫卖动作,均经过历史考据与舞台化改良。“艺术的价值不在于完美,而在于探索。”《梦华录》的创制试图打破两种刻板印象——既非对西方歌剧的简单模仿,也非传统文化的符号堆砌。导演以“融合”概括这部作品:“融合东西方的音乐语言,融合历史与当代的审美,最终形成属于中国的歌剧表达。”



梦启华章

演绎宋代女性传奇人生


宋代女子赵盼儿、宋引章、孙三娘三姐妹命运各不相同,却在互相扶持中不断成长,从钱塘来到东京,成就了一番人生事业。跟随着三位女性的脚步,观众们仿佛历经一场“穿越”,感受宋式美学中的“真”与“淳”。


由上海歌剧院女高音歌唱家徐晓英、杨丽莹饰演的赵盼儿外柔内刚、各有千秋。徐晓英的咏叹调《你是不是这样看我》,将一个贱籍女子自尊、要强却无奈屈从于现实的矛盾心情演绎得淋漓尽致;而由杨丽莹以极具感染力的女高音咏叹调《梦幻泡影恋一场》,将观众带入了一段跨越时空的虐恋,不仅唱出了赵盼儿个人命运的挽歌,更是对封建时代女性宿命的有力控诉。

上海歌剧院女高音歌唱家周琛、何晓楠饰演的宋引章以细腻的声线刻画角色蜕变,演绎出了不谙世事的古代女子经历世间磨炼不断成长、坚韧勇敢的品格。上海歌剧院女中音歌唱家曹琳、汤琳饰演的孙三娘泼辣直率,一段《喜报皇榜》在开篇便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由上海歌剧院男高音歌唱家于浩磊、李新宇饰演的顾千帆则是这场大女主戏里不可或缺的男性角色,他的咏叹调《我看这双手》加入了吟诵诗句的段落,展现出刚柔并济的性格。


除了咏叹调,剧中赵盼儿与顾千帆的二重唱《萤火虫》以诗意化喻,将角色命运与普世价值完美融合。此外,吴波涛、郑瑶、余杨、王浩洋、何超、唐敏杰、陶阔、吴轶群、潘墨尧、栾超杰等歌唱家都凭借优秀的嗓音与演技为观众贡献了不少剧中“名场面”。


上海歌剧院合唱团更是以恢弘磅礴的混声合唱《人生必须是搏一场》,将全剧推向高潮。交响乐团则在指挥张诚杰的执棒下,将古筝、琵琶等民族乐器与传统管弦乐队编织成一幅色彩斑斓的音响画卷。


不仅如此,在视觉呈现上,舞美设计丁丁以竹帘、水墨屏风与可移动木构建筑的巧妙组合,构建出虚实相生的舞台空间。造型指导陈顾方在服饰设计中简化宋代繁复纹样,兼顾历史感与舞台需求,辅助艺术家们在台上的演出。

多媒体设计师胡天骥运用动态投影技术,将东京的街市、运河与茶馆在屏幕上徐徐展开,配合灯光师萧丽河的“光影叙事”,使场景转换如电影镜头般流畅自然。编舞及形体指导马涛从宋代绘画中提炼“日常的优雅”,设计行礼、饮茶、倚栏等动作,要求合唱团的艺术家们模拟茶客神态,“连手持茶碗的角度都需推敲”。



反响热烈

国风古韵激活歌剧新生


演出的大幕缓缓落下,但观众的热情却很高涨,整个剧场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点燃。热烈的掌声与欢呼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首动人的交响乐,回荡在剧场的每一个角落。歌剧《梦华录》的首演不仅标志着上海歌剧院在原创歌剧领域的又一次突破,更为中国歌剧的国际化提供了新范式。


“让歌剧破圈,走近更多年轻观众,是我们创排《梦华录》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剧目排演之余,我们不仅开拓了更多销售渠道和宣发平台,也精心设计了不少文创周边。“该剧的另一位总制作、上海歌剧院副院长全禕说到,“文创是艺术的延伸和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载体。我们希望以文创为桥梁,让歌剧与观众的联动从剧场延展到日常生活,将宋代雅致与歌剧余韵一起带回家,让歌剧以更有趣、更生动的方式亲近大众。”

上海歌剧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赵蕾说:“我们创排新古典国风歌剧《梦华录》的初衷,正是源于我们对当下文化潮流与艺术创作的思考和探索。我们希望以国风古韵激活中国原创歌剧新的生机,以古典美学为根基,以现代表达为桥梁,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的光彩,让年轻观众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深邃与魅力。在原创作品的创制过程中,上海歌剧院始终以开放的态度寻求不同领域、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此番我们与腾讯视频的强强联手,又是一次全新尝试。希望,能够在拓宽中国原创歌剧选题思路的同时,不仅让优质影视IP为中国歌剧市场带来新的活力与观众,也让更多社会资源共同推动中国原创歌剧的发展。”

演出时间:即日起-3月30日

演出地点:上海大剧院

资料:上海歌剧院

编辑:刘义




往期推荐



全面推动上海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来了!附解读→

乐游上海文旅资讯2025年3月推荐

新一批!6家上海市级旅游休闲街区邀您打卡

免费免预约!百年建筑里藏着上海最美阅览室

市中心又一新地标,对公众开放!

特别声明

由于条件所限,可能出现未署名的原创图片或文字,在转载之前无法与权利人联系授权及稿酬事宜。热忱欢迎权利人与编辑部联系署名授权、稿酬等事项。

推文内容信息供参考,以现场实际情况为准。

邮箱:shwhlyj@126.com

© 2024 精读
删除内容请联系邮箱 287985332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