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云南省巍山县巍山古城城镇旅居案例,包括背景优势、主要做法与成效、经验启示等。文章强调了巍山古城在城镇旅居发展中的高质量发展定位、风貌规划和管控、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美食与赛事融合发展、文化融合古城新业态等方面的做法,以及带给人们的启示。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巍山古城城镇旅居业态发展的背景和优势
巍山古城位于云南省巍山县,具有历史文化名城的优势,近年来随着文旅产业发展,吸引了众多旅居者前来体验。
关键观点2: 主要做法和成效
巍山县委县政府围绕“历史文化名城样板”发展定位,坚持高质量发展,打造历史文化名城样板。同时,完善配套基础设施,以优质环境引人留人。通过美食和赛事融合发展,丰富游客体验。文化融合古城新业态,以品质旅居引客驻留。
关键观点3: 经验启示
发展与保护并重,实现可持续发展。创新活化历史文化资源,打造独特品牌形象。融合美食与运动赛事,提升旅居体验。社区参与与外来人口融入,营造包容和谐氛围。政府与企业合作,推动项目落地。
正文
旅居是乡村振兴的大事、新型城镇化的大事、文旅产业的大事,是云南旅游的升级版、乡村旅游的新空间、乡村建设的新方向、文化传播的新通道、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好方式。当前,云南正以做优做强乡村旅居、城镇旅居、度假旅居、医养旅居、养老旅居、文艺旅居、体育旅居、边境幸福旅居等“八大”旅居业态,打响旅居云南品牌,打造金字招牌的世界旅游目的地。为在全省范围内总结优选一批立得住、叫得响、能复制、可持续的旅居典型案例,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会同各州市、省直各有关部门,首批遴选了8种业态、50个典型案例,编写了《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旅居云南·首批典型案例汇编》,供全省各地发展旅居业参阅借鉴。
赓续绵长文脉 打造悠闲古城“慢生活”
——大理州巍山县巍山古城城镇旅居案例
![image.png]()
一、巍山古城城镇旅居业态发展的背景和优势
![图片]()
巍山古城位于巍山县东南部,距大理市 53 千米 , 是巍山县政治、文化、商贸、信息中心。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 年),古城城方如印,城中心建星拱楼为印柄,向四面延伸出东南西北四街。1938 年,古城进行改扩建, 城市规模扩大一倍多,城市中心北移。拱辰楼成为古城中心,原古城中心星拱楼变为次中心。至今完整保存着明清建筑风格,25 条街和 18 条巷纵横交错, 构成棋盘式格局。这座别具特色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因古城“古城车马慢, 人间烟火气”特质保存延续至今,古城居民世代悠闲地生活在这里。走进古城,漫步古街。城楼威严,街巷交错,古院散落,商铺云集,弥散着淡淡旷远古意和文化气息。是名副其实“活着的古城”。近年来,随着文旅产业发展, 巍山古城以绵长文脉、闲逸静逸质朴之气吸引着旅居者来此体验巍山慢生活, 旅游和旅居人数不断增长。
(一)坚持高质量发展定位,打造历史文化名城样板。巍山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历史文化名城样板”发展定位,紧盯“培育百亿级文化旅游支柱产业”目标,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以南诏文化为灵魂、巍山古城为核心承载,重点做好“保护与开发”文章,着力创建历史文化名城样板。一是注重保护与开发相衔接。对 69 处文物保护单位、197 处不可移动文物全面完成建档挂牌和信息库建设工作,注重文物古迹保护,积极争取资金进行抢救性修缮,按照原材料、原工艺、原形制、原结构“四保存”原则强化历史建筑及古民居的修缮保护,精准保留古城历史文化符号和信息;调动社会力量,充分发挥古城社区作用,让古城居民自觉、自愿参与历史建筑和古民居保护利用工作。二是抓实风貌规划和管控。坚持以文化为魂,传承和弘扬巍山历史文化,高水平编制实施巍山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21— 2035)。严格把控建筑高度和建筑风貌。着重提升古城风貌,对于不符合古城风貌现代建筑和脏乱差临时建筑坚决予以拆除。累计投资 5.5 亿元对 15 条街道进行恢复性建设、8 条街道临街建筑进行风貌整治。
(二)完善配套基础设施,以优质环境引人留人。为保留巍山古城原真性和完整性,累计投入保护资金 4.2 亿元,用于古城保护性恢复、配套城网改造、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巍山古城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巍山古城4A 级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修缮与历史文化名城相适应的巍山古建筑群(文化书院)、崇正书院、东岳宫等,其中文化书院入选云南省 2022 年“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加大对古城闲置空地和街道绿化美化、新业态植入,着力打造极具乡土民族特色、当代人文理想、巍山地域风貌和创新文旅理念的菜秧河公园、文华公园、文献广场、文化广场等多个绿色文化公共空间,引入先锋巍山崇正书院,成为市民“家门口好去处”和旅居客追随的文化地标, 实现文化遗产、艺术空间、生态绿地与群众生活活态融合,让旅居游客感受穿越千年时空、文化与创意交融魅力。
(三)美食和赛事融合发展,以特色活动丰富体验。巍山是美食的天堂, 每道菜肴都承载着岁月记忆和当地人民智慧。通过每年举办中国大理巍山小吃节,盛邀海内外各地游客齐聚一堂共赴美食盛宴,品味火巴肉饵丝、一根面、烧饵块、小甄合糕、面片、涮菜、蜜饯等特色美食,体验巍山传统美食文化带来的味蕾愉悦,已成为旅居巍山重要吸引点。承办 2023 年全国汽车(房车)露营集结赛巍山赛段比赛、举办以“奔跑传递健康生活”为主题的 2024奔跑彩云南名城名镇领跑赛在南诏文化广场开跑,来自全国各地体育爱好者共聚巍山,穿梭古老街巷“燃”动对美好生活热情,感受岁月痕迹,体验巍山古城厚重历史文化。
![image.png]()
(四)文化融合古城新业态,以品质旅居引客驻留。不断提升文化遗产活化利用水平,推动新项目新业态在巍山古城落地开花。在保留传统商业风貌基础上,咖啡香、瓦猫趣、旅拍风尚、甲马技艺等现代元素与传统文化完美融合,为旅居客群提供更加丰富多元文化体验。居民与游客在古城每一个角落都能“触摸”到历史温度,“解锁”巍山新魅力。印发实施《巍山县民宿管理暂行办法》《巍山县酒店与民宿规范发展专项整治实施方案》,成立巍山县住宿业协会和住宿行业党委,建立联席会议、联合检查等工作制度, 不断提高和改善巍山古城民宿品质和服务质量。吸引越来越多“新巍山人” 在此安家落户,年轻创业者以旅居方式成为古城居民,开发全新业态为古城赋能,在巍山古城长期旅居的近 200 人。已培育民宿 50 多家,其中 2024 年新增民宿 17 家。2023 年共接待旅居游客 3.29 万人,实现旅居花费 4649.18万元。2024 年 1—8 月,接待旅居游客 2.79 万人,实现旅居花费 3667.46 万元。
(一)开发与保护并重,实现可持续发展。巍山古城在城镇旅居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原则。坚持党建引领、政府主导,加大对古城保护性恢复、配套城网改造、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加强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古城历史风貌和文化底蕴, 为城镇旅居长期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创新活化历史文化资源,打造独特品牌形象。巍山古城充分发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底蕴优势,通过保护和活化利用历史文化遗产,融合文旅新业态,成功塑造“活着的古城”品牌形象,让游客愿意为深度体验古城厚重文化而留下来。这一经验启示我们,在发展城镇旅居时,应活化利用地方历史文化资源,通过保护性恢复和创意性开发,打造具有独特文化魅力和历史底蕴旅居目的地。
![image.png]()
(三)融合美食与运动赛事,提升旅居体验。巍山古城将地方特色小吃与运动赛事相结合,满足游客对美食追求, 通过赛事活动增强游客参与感和体验感,通过“吃”与“赛” 业态有效延长游客在巍山停留时长,将“旅游”变“旅居”。“美食 + 赛事”融合发展,为城镇旅居增添新活力。这一经验启示我们,通过多元化、综合性活动安排,可以丰富游客旅居体验,提升目的地吸引力和竞争力,延长驻留时间。
(四)社区参与与外来人口融入,营造包容和谐氛围。以社区提供高质量服务保障和原住居民淳朴善良品质吸引大量外来游客以旅居方式融入古城,成为“新巍山人”,为古城发展注入新活力。这一经验启示我们,在城镇发展过程中,应注重社区建设和交流融合,营造包容和谐居住氛围,为城镇长期发展奠定坚实社会基础。
(五)政府与企业合作,推动项目落地。巍山古城在推动城镇旅居发展过程中,积极引入外部资本和技术力量,以政府与企业合作方式推动项目落地。如与南京先锋图书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合作修缮开办先锋巍山崇正书院,这种合作模式有效整合政府、企业和社会资源,能提高项目落地成功率、加快项目建设进度、提升运营效益。
![image.png]()
![图片]()
来源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资源开发处
编辑 张楠
本期责编 张灵洁 古文丽
审核 张云鹏
运维 云报集团·文旅头条新闻网
※如有侵权请联系:电话:0871一63534744
邮箱:870715538@qq.com
各位小伙伴,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微信公众号的投稿邮箱已经开通,欢迎各位读者朋友们积极来稿。
投稿邮箱:yunnanwlt@163.com
![图片]()
一部手机游云南
![图片]()
云南省
公共文化云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WechatIMG1866.jpeg 图片]()
云南省
京剧院
花灯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