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田俊国:人和人的距离不是物理距离,而是心理距离

田俊国讲坛  · 培训  · 3 天前

正文

当物理的「近」掩盖了心理的「远」

我们总以为距离是丈量关系的标尺,但真正让人孤独的,是那些身处同一屋檐下却永远无法触碰的灵魂。有人朝夕相处却从未真正了解对方的内在诉求,有人萍水相逢却能直抵心灵深处。

现代社会用技术手段填平了物理鸿沟,却加剧了心理疏离。微信里的秒回、会议桌前的附和、家庭聚餐时的沉默刷屏…这些伪连接制造了关系的泡沫繁荣。

人们误以为信息同步等同于心灵共鸣,却忽略了真正的理解穿透表象,触及彼此深层内在的共振。 



深度看见,是人和人之间最重要的一项能力。

这不是简单的观察分析,而是一种穿透表象、直抵本质的觉知力。深度看见要求我们同时在点-线-面上看见、觉察: 

看见点:看见对方情绪背后的诉求,高浓度的情感都不单纯,越浓烈的情感越需要被看见透过对方的一举一动,觉察情绪背后的真实需求,例如愤怒可能掩盖着未被满足的尊重渴望 

看见线:看见对方,要看见对方所处的环境,过去的环境和现在的环境,理解对方行为背后的生存策略,你认为的那个「不可理喻」的决定或许是他认知范围内的最优解 

看见面:看见系统能量的经纬网看见对方所处的系统,看见系统对他的影响和要求,你就能看见关系场域中流动的隐形力量,就像家族模式对亲密关系的代际影响  

这种看见是一种真正的生命艺术,它是科学家般冷静解构,也是诗人般共情感知。当妻子抱怨丈夫周末懒散时,若能看见其疲惫背后的价值感缺失;当员工抗拒变革时,若能洞察其恐惧源自安全需求 ——关系便会从对抗走向共建。  

再往深了说,人和人的互动,本质上是两个能量体的互动,而真正的不同频不是信息的同频,而是能量的不同频

我们常把「三观不合」归咎于认知差异,但更深层的鸿沟源自能量频率的错位。一个焦虑的母亲与叛逆的子女、一个追求完美的上司与随遇而安的下属,他们的冲突不仅是认知方法的分歧,更是能量场域的相互排斥。 

当一个人内心充满自我否定时,即便身处热闹人群,也会像隔着单向玻璃观察世界——看得见光影流动,触不到温度传递。这种状态下,再多的沟通技巧都是在冻土播种,终难生根发芽。 



你和所有人的关系都是你和自己的关系。

所有外在关系的困境,最终都指向同一个命题:我们与自己的关系那个对他人苛刻的人,往往对自己更严苛;那个渴望被理解的人,可能从未真正聆听过自己内心的声音。其实不你需要懂那么多其他人,你最应该懂的一个人就是自己。   

缩短自我距离的重要方法是意识分化。

我们需要培养内在的观察者,将局中的我旁观者的我分离。这种抽离能让我们在情绪漩涡中保持觉知。让旁观者的我去对话局中我,他怎么了?他要的是什么?我们要怎么办?一点点去培养出这个最懂你的“朋友”。 

更深刻的修行在于自我主权回收。那些投射在他人身上的期待,内摄自外界的评价标准,都需要被重新审视剥离。当一个人能如如不动地安住本心,他便获得了真正的连接自由——既不需要依附他人证明价值,也不会因他人否定动摇根基。

从物理空间到心理空间,从信息交互到能量共振,人类对连接的探索始终在追问同一个命题:我们究竟在关系中寻找什么?

最终,所有向外求索的旅程都指向内在的觉醒。

当我们能像对待最珍视的朋友般温柔对待自己,当我们的能量场域如恒星般稳定发光,那些曾经遥不可及的心灵,终将在同频共振中自然靠近。这或许就是人际关系最深刻的悖论:想要缩短与他人的距离,必须先学会在内在自我的疆域里,完成一场孤独而灿烂的远征。



👇《卓越关系》看见自己,看见他人,扫码可购买👇

学习田俊国老师的课程:

【线下公开课】

(1)高能精品班:2025年5月16-18日
《领导者心智突围工作坊(第一期)》
(2)构建组织赋能元能力:2025年5月-12
《业务赋能导师训练营》(火热招募中)
(点击文字,可了解详情)

© 2024 精读
删除内容请联系邮箱 287985332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