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奇景!并非魔法!

中国国家地理  · 地理  · 2 周前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中国各地的建筑美景,包括与气候相适应的建筑造景、阳光、雨水、风等自然元素在建筑中的运用,以及不同地区的建筑特色和风格。文章还强调了建筑造景的初衷是热爱生活,精心打理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将美不厌其烦全盘贯彻。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中国建筑与气候的关系

中国建筑在适应气候的同时,也发展出了很多与天时相关的美景,如冬至日的故宫乾清宫、天坛的阳光之景、峨眉山的佛光等。

关键观点2: 阳光、雨水、风等自然元素在建筑中的运用

中国建筑的特色在于利用阳光、雨水、风等自然元素来造景,如利用飞檐引导阳光照射、设置滴水瓦来欣赏雨景、设置风铃和风道等引风穿堂。

关键观点3: 不同地区的建筑风格和特色

中国各地的建筑风格各异,如江南的烟雨景色、福建土楼和客家围屋、高原上的布达拉宫等,都体现了不同地区的气候适应性和文化内涵。

关键观点4: 建筑造景的初衷

建筑造景的初心是热爱生活,精心打理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将美不厌其烦全盘贯彻,让自己安身安心。


正文


你好

我是陪伴你度过千百年岁月的建筑们

在与你们一同适应气候的漫长岁月中


也许你都没注意过,我不仅在适应气候

同时也发展出了很多和天时相关的美景

作为老朋友,你注意到了吗?



循光造景

你相信光吗?


老北京人可能知道,北京的冬至有“三大奇观”,都跟阳光有关。


每年冬至日前后正午时分,故宫的乾清宫,阳光照射在乾清宫地面的金砖上面,金色的光芒就会依次照亮匾额上“正大光明”四个字;其下五条金龙被金光一点,似马上要破框而出。皇威赫赫,在此宣召。


北京故宫 乾清宫 “正大光明”


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太阳光对北半球最倾斜,太阳高度角最小。这时的太阳光,以27°的斜角越过翘起的飞檐,最大程度地照射在殿内,使宫殿拥有一轮金色的暖阳。


同时,那中国建筑标志性的飞檐也十分有讲究:故宫古建筑屋檐起翘的斜度一般在26度至30度之间,这样就使阳光可以用近似与屋檐“平行”的方向,照射到乾清宫更深处,满足冬日的采光采暖需求。


故宫太和殿


另一处具有象征意义的阳光之景在天坛。冬至正午,皇穹宇正中的“皇天上帝”牌位会被镜面反射入殿中的阳光点亮,如同“神光”。


第三处是下午4点钟左右,日落的位置在西偏南方向,夕阳的暖光将十七孔桥的所有桥洞逐一照亮,形成令人赞叹的美景,人们称之为“金光穿洞”。一个个光线游戏,是人们亲近太阳、敬畏太阳的象征。


北京天坛


当然,想要出人意料的好景色,除了可以在细节处做巧思,也可以在选址上下功夫。比如,峨眉山顶出现的“佛光”。这是在他处难得一见的奇景,通常出现在半雾半晴的天气里,在峭壁边的云端。


在水气氤氲的悬崖之旁,水滴凝结成的云雾在山峰和深谷间弥漫,铺成重重叠叠的云层。在清晨或是傍晚,阳光从一定的角度斜射下来,日光透射过厚厚的云雾表面时,会在云层深部的水滴或冰晶产生衍射和反射。


在衍射的作用下,有部份光偏离原来的放射方向,形成了一个彩色光环;当人手舞足蹈的时候,那剪影也跟着摇摆晃动,当人向左或向右走动时,佛光似乎也随着向左或右移动,正所谓“光环随人动,人影在环中”。


四川峨眉金顶 佛光

佛光的出现需要太阳、云海、雾气

由于地势陡升,冷热气流形成锋面,峨眉山的雾日多达323.4天

最佳观赏时间一般在下午2点至5点



赏雨听雨

天上无根水,地上烟火景


相对于阳光来说,雨更加莫测。雨是绝不可或缺的好颜色,不同地区的降水量,会给建筑匠人们不同的思量。


这就不得不说到江南。


当然,江南烟雨之美并不只在江南有

北方也喜爱、崇拜雨景

“蓬莱十景”之一“漏天银雨”,大石之下

旱雨不竭的流水如同雨声


雨之美,一靠赏。檐下赏雨是人间乐事


瓦当里专门引水的沟瓦叫“滴水”,呈带状月牙形,向下翻折有尖,可以让雨水呈线滴落,织成一幅珠帘。今日古刹老宅,滴水下面多有雨珠敲打出的小坑,在我们极近的地方演绎一出水滴穿石之景,雨珠连缀,嘀嗒不休。


瓦当也因南北气候差异有不同之处

由于短时强降雨频繁,北方多简洁大气重功能

南方则纹路精致,陶瓷烧制更加防水耐用

也更加常见,即使是街边墙也要保护墙面不受雨水侵染


雨之美,二在听。


匠人会在窗前种植植物来“听雨”。比如拙政园名景“雨打芭蕉”,雨点敲打在宽大且质地独特的芭蕉叶上会发出厚重的叩击声,非常独特。


云南临沧 雨打芭蕉

雨声频率分布具有随机性,能够有效掩盖环境噪音

这种方式也被运用在园林的声学构造中

如种植风过叶片有声的植物


正是因为江南多雨,所以江南的盛景或名园,总缺不了一幕“烟雨”。长沙“潇湘烟雨”,常熟虞山“湖甸烟雨”,羊城广州“双桥烟雨”,更别说“山色空蒙雨亦奇”的杭州和“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的苏州。


“烟雨”之赏,是典型的中式含蓄美学。雨雾如丝,半遮视线,是“隐”,烟雨能够将平日一眼望到的景色遮掩起来,构造出引人探寻的意境。


乌镇夜雨

“烟雨”在北方地区很难出现

主要是由于南方多暖锋雨,少疾风骤雨

江淮准静止锋造成的梅雨也是烟雨蒙蒙


不过,这不代表北方的雨没有观赏性。短时强降雨除了壮观的闪电和轰鸣的雷声,还会出现积水,这时的排水设施大显神威成为罕见之景——“千龙吐水”,是中国古代建筑排水设计非常完善的例证。


龙口中预留的排水管比较细,水压越大,压强越大,龙便能喷出更远的水柱,越是疾风骤雨,反而越是壮观。在故宫,千龙吐水常出现于夏季,南京、西安、开封等古城楼、古城墙、护城河上,也经常见到。


北京故宫太和殿 龙吐水

中华文化中,龙属水

“水”和“龙”绑定出现,在中式建筑上非常常见



且听风吟

堂前穿风,并非无意


中式建筑对于“风”的拿捏,应是最微妙、最容易被忽略、却尤其值得人们惊叹的。


由于风的不可直视性,风几乎被视为最神秘的一种自然现象,所以说到风之景,人们可能第一时间想到古刹飞檐角上的铃铛。它叫“惊鸟铃”,是驱赶鸟类的方式,也是一种将风具象化呈现的方式,有提醒人们气象变化的功能。


它最早出现在北魏的佛塔之上,今日有风吹过的古建上依然常见。


云南丽江 风铃


顺应风,使风辅助景色的呈现,是一种利用风的方式。


今年大火的山西隰县小西天悬塑,位于凤凰山的背山处,两侧的山翼向外延伸,有挡风的作用,也有借助地形差形成区域小气候的作用,流动不竭的风可以涤荡悬塑上的尘,使层层叠叠的建筑不被厚重的尘埃压垮。


当地人甚至传说“小西天”里有“避尘珠”,某种意义上,风属性的避尘珠也没错?


除了风,一般悬塑都有向下倾斜的角度

也可以一定程度上防尘


除了顺应风来,还可以去寻合适的风。


同样是山西,恒山悬空寺,人们为了寻找一处合适的风可谓煞费苦心,都把寺庙建到半空中去了。


悬空寺是木构建筑,有潮湿、腐烂、虫蛀的风险,然而山谷风像是一个全天候、全年候不停的空调,形成了一个半山腰的风冷冰箱,延长木头的保存年限。


恒山悬空寺


不过避风多是北方这种常有狂风之困的地区要考虑的事情,在多阴雨潮湿的南方,引风也是一门技术。


比如苏州网师园的风到月来亭,一座可以用来喝茶对谈的六角攒尖型的古典苏式亭建筑。若想要风,就得三面环水,这样水面和亭子的温度差可以使亭中人一直感受到似有若无的微风。


开阔的水面没有遮蔽物,也可以引风而来,同时带来风起涟漪、风摇池边树的美景。


苏州 网师园 风到月来亭



寒暑景异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如果说用一句话来概括中式园林的建筑内核,那必然是“天人合一”,园林之景在满足人居住条件的同时要“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随自然一同变幻,使人不觉困于一方院墙,而是感到在自然之中。


所以,当温度变化时,园中景色也该随之变化,才是自然之美,也是园林之美。


苏州东山雕花楼腊梅负雪

苏州粉墙黛瓦,白墙是画纸,黑瓦是画框

四季不同变幻的植物之景是美丽的中国画


人们有舒适的体感,一定是调节温度最先求取的目的,不过这与制造独一无二的美景并不冲突。


福建土楼闻名遐迩,同为客家建筑、同样主要出现在江西福建广东一带、同样是因为防御功能而团团围住的围屋却不太有名。


围屋不像土楼一样完全是圆的,而是家族聚居、方圆结合、形状不定的,却有着同样的防御性质的厚墙,所以通风和降温没有土楼好,主要靠小而多的天井。在不同的院落,天空被割裂成了奇妙的几何形状,非常有趣。


福建南平 云水谣古镇的客家围屋

围屋中间可以兴建祠堂,也有方形的围屋

外墙厚,窗小,通风不良,天井格外重要


另一个非常常见的形式就是种植花木。花木赋予了园林以生,以色,以变,同时还有一个非常实用性的作用:调节局部小气候。园中置一棵大树,有树阴的地方就要低 3°C~5°C左右,冬天还能提高 1°C左右。


温度,也赋予植物最美的色彩。春天桃红柳绿,夏天荷花满塘,秋天菊花盛开,冬天梅花傲雪,各美其美,美美不同,再配上春夏秋冬风、霜、雨、雪等不同之天色,便可以做到“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北京 圆明园银杏

院中的植物发挥了远比想象中大的作用

除了提供阴凉、调节温度

还有涵养水源、减少水土流失、净化空气中病菌的作用


为了欣赏四时不同的园景,也为了引风穿堂、调节园中的气温,苏式园林有极其独特的、专门的“花窗”,窗子中间设计有花纹网格,千姿百态,后方花草之景镶嵌其中。

花前有墙,遮挡园景,此为“隐”;窗是一只眼睛,装点和透视园中之景、花草之景,聆听风吹花摇动的声音,此为“现”,若隐若现,半遮半掩,是中式含蓄审美的重要体现。


苏州耦园,花窗

花窗是一种极其独特的艺术

有花时赏花并赏窗,无花时赏景也赏窗

甚至可以在无路的地方开假窗,以显通透


说到调节温度、创造景色,高原上的布达拉宫也许和江南一样有发言权。


坐落在高原上的布达拉宫,拥有在平原地区罕见的颜色鲜明的白、红、黄大色块,因为墙厚窗小,窗没有占据大的面积,颜色就显得格外鲜明。


如果你曾去到布达拉宫,你可能还见到用途丰富的顶层,同时天井被作为主要的采光来源,洒入下层;这也是布达拉宫在保暖和通风之间做的取舍:在顶部开窗引阳光进入,比起在侧面开窗可以减少温度的流失。


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美丽的色调

也是对高原气候和景色的适应





其实建筑造景的初心只有一个

那就是热爱生活

精心打理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将美不厌其烦全盘贯彻

自己便可安身安心于此


那么,既然如此,你也可以

在窗台上种花,在院子里种树

用步履丈量一个城市,跟不同的家打声招呼

是不是也算

爱过这人间



【参考文献】

[1]崔志远.论河北文化精神[J].燕赵学术,2013,(02)

[2]范梓琪.贺州江氏客家围屋气候适应性分析[J].鞋类工艺与设计,2023,3(05)

[3]欧阳馥华.漓江题材山水画朦胧美的表现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22.

[4]军镁扎西.藏族建筑的认知与实践[J].世界建筑,2021,(06)

[5]雷芳,胡希军,李梦婷,等.“自然天象”的造景形式探析[J].北方园艺,2015,(03)

[6]孟勐.浙江传统楼阁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5.

[7]王雅婷.“巧于因借、虚实相生”:中国古典园林中的花窗[J].七彩语文,2024,(43)

[8]沈嘉彤.苏州私家园林中“风”意境营造研究[D].石家庄铁道大学,2024.




中国国家地理视频号

大美中国,山河锦绣

更多精彩视频在这里


本文创作团队


编辑:李长歌

设计:巍巍

图片:视觉中国、图虫



话题


你印象最深的是哪里的景色?



这些地方,拯救了冬日的单调



中国哪个小城名字最好听?



中国有几个小江南?



© 2024 精读
删除内容请联系邮箱 287985332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