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到中年漂向日本:希望还是失望

财新  · 财经  · 3 小时前

正文

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我们

夜晚,赵凯在东京街头停车等待,“在路上”的生活自由自在、收入尚可。解决了“没钱”和“没时间”两个问题后,赵凯不再觉得自己有“中年危机”。


困在危机里的中年人,移居日本后又能否真的“躺平”?


摄影/撰稿|财新周刊 张芮雪


随着人口危机加剧,日本持续放宽居留政策,吸引外国人前来工作、创业和定居。无论体力还是脑力劳动者,只要拥有特定技能或基础日语,在当地找到愿意雇佣自己的企业,便能申请不同类型的工作签证;即使不懂日语、不找工作,也能通过投资创业(注册资金不低于500万日元,约25万元人民币)申请全家长期签证。据日经新闻,日本出入国在留管理厅将最早在 2024 财年结束前修改居留政策,让赴日创业的外国人在没有营业场所或投资的情况下获取两年居留权。

中年的放下

35岁的赵凯曾是日本一家世界500强企业的员工,在日生活近15年。2023年,他也迎来职业的转折时刻——公司业务调整,缩减岗位。作为一名不满两岁的孩子的爸爸,焦虑的时候,他也考虑过是否应换个地方、回中国发展。后来几经踌躇,他拿了赔偿离职,成为东京的一名网约车司机。

日本是个好面子的国家,司机被认为是不体面的职业,大部分由退休长者担任。赵凯本想在离职后过渡一下赚点奶粉钱,也避免整日待在家中,但在路上的感觉很快治愈了曾经在职场里体验到的苦闷。这份工作里,他不用跟同事打交道,取而代之的是世界各地的陌生人:西雅图人自由奔放,纽约人、东京人、北京人感觉同质化,泰国人给的小费最高。赵凯觉得像是“开启了一个新的大门。对这种日本的‘一期一会’有更多的体悟,就是一次性的见面就做到最极致的一种感觉”。

2023年11月下旬的大阪秋意渐浓。李绍权坐在咖啡吧台前剪辑着自己的旅游视频。这是他创业十年第一次学会慢下来,每周有1天时间,放下工作,去探索大阪周边的特色温泉,或是逛寺庙、看博物馆,“在国内的时候,‘007’的状态,没有休息的念头,如果不做事情就觉得不踏实”。不过,他也把中国创业公司的文化带来了日本。他雇的咖啡师除了做咖啡,还要学着跑展会、跟进进出口贸易单、办社区活动等,身兼数职。

张启迪在2023年12月初参加了日语考试,听力仍无显著进步,但阅读的正确率提高到了70%以上,整体算下来有望过关。考试结束,他带着相机,游走在大阪的大街小巷,还参加了人生第一次脱口秀开放麦。“年纪越大,很多时候做一些事情会越功利……我们逐渐忘记了,其实很多时候,做一些事、结交一些朋友,仅仅只是为了快乐而已。”他在博文里写道。

张启迪一家人的关系松弛了下来,亲子关系有所缓和。清晨,他和女儿一起练习英语和日语,吃完早餐,远远地跟在女儿身后,目送她去上学;妻子则负责送儿子到幼儿园,儿子在路上贪玩也不在意,毕竟迟到也没关系;送走了孩子,夫妻俩一起吃泡面,那是张启迪的心头好;孩子有个头疼脑热去医院,看病“不要钱”,也几乎不用排队。

中年的顽疾

生活条件下降是普遍需要面对的问题。来日本后,张启迪一家四口的居所40平方米、曾祺和室友合租的居所30平方米、李绍权的单身公寓18平方米、陈振华自称的“鸽子窝”3平方米,而他们在国内都拥有100平方米以上的住宅空间。曾祺认识的一位深圳原企业高管,目前主要在社交平台上做代购,卖滑板鞋,每天的生活变成了做直播、看货、发货,便宜的鞋卖一两百元,“他觉得做得很辛苦”。

……

全文共11148字

新会员订阅即读全文已订阅会员直接读


往期精选推荐

深度 | 叶永青道歉,长达25年的跨国抄袭来龙去脉

香港大学60多名学生遭电诈,多为大一内地生

特稿|集采药疗效各执一词背后,药品质量如何托底?

深度 | 牵涉多地的引进外资大骗局


© 2024 精读
删除内容请联系邮箱 287985332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