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即便如此,我们仍然一往无前地奔跑,像痛击岩石的浪潮,一遍又一遍扑向陡峭的未来。想抱紧每一个人,就算注定短暂。想变成更好的人,哪怕最后会熄灭。我们变成旷野里的星火,想在夜空里炸个粉碎。照亮长夜吧。」
#如果在21世纪感到失落##导演李阳过去10年在做什么#知乎上有一个问题,「历史上有哪些横空出世的人后来却又消息全无不为人所知?」回答里有人写到,「李阳,坏飞行员,《李献计历险记》的作者,现已成谜」。
这条回答写于2015年,其中提到的《李献计历险记》是李阳的第一部作品,2009年制作的一部20分钟的动画短片。它的诞生很符合人们对天才横空出世的想象:当时李阳在一家游戏公司制作宣传动画,《李献计历险记》是他因为电脑太旧,没法玩想玩的游戏,做着取乐的。拖拖拉拉做了两年,几次差点夭折,最后为了赚北影一个奖项的30万奖金,才终于做完。这部短片并未获奖,却出乎意料地成为那一时期互联网现象级的作品,一夜爆红,甚至在之后的许多年里被多次翻拍。
在外界看来,这部片子改变了李阳的命运。他进入了一家知名影视公司,在当年的采访里,这家影视公司的计划是,「将这个有些才华但原本身处电影圈外的年轻人培养成一名新生代青年导 演。」四年后,他导演的第一部真人电影《坏未来》上线,虽然仍是一部短片,却也再次印证了李阳的才华。公开消息里,《坏未来》之后,他已经开始准备下一部长片电影。
但2014年开始,互联网上就再也没有李阳的音讯。《从21世纪安全撤离》的豆瓣条目在2016年就被创立,这之后的八年,几乎每一年都有人在豆瓣短评里留言:李阳,告诉我你在干嘛?中间也不停传出电影即将开机的消息,但每次都没有下文。
——直到10年过去。这10年,李阳经历了剧本因为没人看懂而被搁置,又被发掘,项目重新启动,资金进来、断裂,又花了三年做后期,电影终于在这个夏天要跟大家见面。
《从21世纪安全撤离》是一个写于10年前的故事,三个好朋友从18岁的身体里穿越到38岁,拯救这个让他们无比失望的世界。主人公和李阳同龄:生于1981年,18岁,正是1999年,一个末日传言带来的终结感和「千禧年」带来的期待感交织的年份,旧的世界已然崩塌,新的秩序尚未确立。在那个年份,18岁的主人公们满是不平,又满是期待,对着世界呼喊,「不要变坏」。
片子已经点映,收获了一些好评,也收到了一些争议。它并不是一个常规的靠情节驱动的电影,在某些地方,你会看出李阳在讲故事上的明显的短板,但一种珍贵的真挚的气息弥散其中。
一个极为炎热的午后,《人物》作者在北京见到了李阳。他戴着眼镜,扎着一个丸子头,就像他自己形容的那样,他说话「语无伦次,颠三倒四,永远抓不住重点」,但这场谈话的每一分钟,都令人意识到,他在电影里设计的每句台词都在讲他自己,讲他对未来「无端的自满和绝望」。他提到最多的词是「失落」,不管是这部电影,还是他过去的几十年,「失落」都是其中最为强烈的情绪,它关于李阳自己,也关于80后这个人群。
我们见面的会议室很大,某个角度看,像高中的教室,烈日透过玻璃显得温和几分,打在我们中间的桌子上。很难说时间在李阳身上留下了什么痕迹,他的片子还和10年前一样中二、热血、悲伤。他讲述着这些年的经历,成长的感受,以及衰老带来的精神和身体上的失落,毫不掩饰,甚至有些勇敢。
关于这部片子,关于李阳过去10年到底在做什么,以下是他的讲述:#电影从21世纪安全撤离# 如果在21世纪感到失落
这条回答写于2015年,其中提到的《李献计历险记》是李阳的第一部作品,2009年制作的一部20分钟的动画短片。它的诞生很符合人们对天才横空出世的想象:当时李阳在一家游戏公司制作宣传动画,《李献计历险记》是他因为电脑太旧,没法玩想玩的游戏,做着取乐的。拖拖拉拉做了两年,几次差点夭折,最后为了赚北影一个奖项的30万奖金,才终于做完。这部短片并未获奖,却出乎意料地成为那一时期互联网现象级的作品,一夜爆红,甚至在之后的许多年里被多次翻拍。
在外界看来,这部片子改变了李阳的命运。他进入了一家知名影视公司,在当年的采访里,这家影视公司的计划是,「将这个有些才华但原本身处电影圈外的年轻人培养成一名新生代青年导 演。」四年后,他导演的第一部真人电影《坏未来》上线,虽然仍是一部短片,却也再次印证了李阳的才华。公开消息里,《坏未来》之后,他已经开始准备下一部长片电影。
但2014年开始,互联网上就再也没有李阳的音讯。《从21世纪安全撤离》的豆瓣条目在2016年就被创立,这之后的八年,几乎每一年都有人在豆瓣短评里留言:李阳,告诉我你在干嘛?中间也不停传出电影即将开机的消息,但每次都没有下文。
——直到10年过去。这10年,李阳经历了剧本因为没人看懂而被搁置,又被发掘,项目重新启动,资金进来、断裂,又花了三年做后期,电影终于在这个夏天要跟大家见面。
《从21世纪安全撤离》是一个写于10年前的故事,三个好朋友从18岁的身体里穿越到38岁,拯救这个让他们无比失望的世界。主人公和李阳同龄:生于1981年,18岁,正是1999年,一个末日传言带来的终结感和「千禧年」带来的期待感交织的年份,旧的世界已然崩塌,新的秩序尚未确立。在那个年份,18岁的主人公们满是不平,又满是期待,对着世界呼喊,「不要变坏」。
片子已经点映,收获了一些好评,也收到了一些争议。它并不是一个常规的靠情节驱动的电影,在某些地方,你会看出李阳在讲故事上的明显的短板,但一种珍贵的真挚的气息弥散其中。
一个极为炎热的午后,《人物》作者在北京见到了李阳。他戴着眼镜,扎着一个丸子头,就像他自己形容的那样,他说话「语无伦次,颠三倒四,永远抓不住重点」,但这场谈话的每一分钟,都令人意识到,他在电影里设计的每句台词都在讲他自己,讲他对未来「无端的自满和绝望」。他提到最多的词是「失落」,不管是这部电影,还是他过去的几十年,「失落」都是其中最为强烈的情绪,它关于李阳自己,也关于80后这个人群。
我们见面的会议室很大,某个角度看,像高中的教室,烈日透过玻璃显得温和几分,打在我们中间的桌子上。很难说时间在李阳身上留下了什么痕迹,他的片子还和10年前一样中二、热血、悲伤。他讲述着这些年的经历,成长的感受,以及衰老带来的精神和身体上的失落,毫不掩饰,甚至有些勇敢。
关于这部片子,关于李阳过去10年到底在做什么,以下是他的讲述:#电影从21世纪安全撤离# 如果在21世纪感到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