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你以为的健康饮料,可能正在摧毁身体!再爱也要少碰……

广东疾控  · 养生  · 1 周前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讨论了无糖饮料的健康隐患,尽管无糖饮料不含传统糖分,但通过添加代糖提供甜味。研究发现,长期饮用无糖饮料可能增加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癌症风险。文章还提醒读者,即使是标有“0糖”的食品也可能含有代糖,长期摄入可能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建议适量饮用白开水、茶饮,并遵循减糖、减盐、减油的原则。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无糖饮料通过添加代糖提供甜味,长期饮用可能增加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癌症风险。

无糖饮料并非健康选择,其含有的代糖可能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

关键观点2: 即使是标有“0糖”的食品也可能含有少量糖分或代糖。

消费者应警惕食品标签,了解食品成分,避免长期摄入代糖。

关键观点3: 建议适量饮用白开水和茶饮,遵循减糖、减盐、减油的原则,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白开水和茶饮是更健康的选择,可以适量饮用,并遵循健康饮食原则。


正文

ff37bf8b0487c6711091a8fe170e89b5_640_wx_fmt=gif&from=appmsg&&wxfrom=5&wx_lazy=1.gif



“0糖0卡”的无糖饮料


真的是控糖减肥的救星吗?


表情包加工 晓婷6 (1).png


最新研究揭示:无糖饮料可能比含有蔗糖的饮料更危险。长期饮用,不仅可能诱发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甚至与癌症风险相关。


表情包加工 晓婷6 (7).png


今天,带你揭开无糖饮料的隐秘危害。



“无糖”并非完全没有甜味

而是……



无糖饮料,顾名思义,是指不含传统糖分(如蔗糖、果糖)的饮料。根据我国《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每100毫升饮料中含糖量≤0.5克,即可标注为“无糖”。


然而,无糖饮料并非完全没有甜味,而是通过添加代糖来提供甜味


代糖是甜味剂的统称,包括天然甜味剂(如甜菊糖、罗汉果苷、赤藓糖醇等)和人工甜味剂(如阿斯巴甜、三氯蔗糖)[1],其甜度通常是蔗糖的几十倍甚至数百倍,但热量极低或为零[2]


表情包加工 晓婷6 (4).png




你以为的健康选择

可能正在摧毁身体



糖尿病风险增加


哈佛大学一项针对19万人的研究发现,每天喝2杯无糖饮料,糖尿病风险增加11%[3-4];即使坚持运动,伤害也无法完全抵消


代糖会“欺骗”味觉,刺激胰岛素过度分泌,导致胰岛素抵抗,最终引发代谢紊乱。




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


瑞典一项研究显示,实验组小鼠每日摄入含0.15%阿斯巴甜的饲料实验持续12周,小鼠动脉粥样硬化风险显著升高,且实验剂量仅相当于人类每天喝3罐无糖饮料(约含600毫克阿斯巴甜)[1]


在《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期刊发表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纳入了1157名接受心脏风险评估的患者,其结果显示:血液中赤藓糖醇水平升高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风险显著相关。其中若干名患者摄入30克赤藓糖醇后,血浆赤藓糖醇水平显著升高并持续超过2天,远超血栓形成相关的阈值。


另外,糖尿病患者或心血管疾病患者血液中赤藓糖醇水平较高时,3年内发生重大心脏事件的风险翻倍[5]




癌症风险增加


法国一项针对10万人的研究发现,人工甜味剂(如阿斯巴甜)摄入较多者,整体癌症风险增加13%,乳腺癌风险增加22%[1]



肥胖风险增加


甜度过高(如阿斯巴甜的甜度是蔗糖的200倍)容易刺激大脑食欲中枢,导致热量摄入超标。另外,代糖有可能会破坏肠道有益菌群,诱发炎症反应,加剧脂肪堆积和代谢综合征。


所以,无糖饮料的“0热量”标签,也有可能会让你越喝越胖!




避免无糖饮料的伤害

这样做是关键……



白开水最佳选择


白开水能够维持生理平衡、促进代谢。若追求风味,可添加柠檬片或薄荷叶,增添风味的同时,还能享受柑橘类黄酮和薄荷醇带来的额外健康益处。


稿定设计-1.gif


适量饮茶更健康


绿茶、红茶、乌龙茶等各类茶饮,富含茶多酚等抗氧化物质,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还能提升精神、助于消化[6]




警惕“0糖”标签


即使是标有“0糖”的食品,也可能含有少量糖分或是含有代糖,长期摄入代糖可能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




遵循“三减三健”原则


国家卫生健康委倡导减糖、减盐、减油、健康牙齿、健康体重、健康骨骼,优先通过天然食物(如水果)获取甜味,减少加工食品依赖。


水果中的果糖虽为天然糖分,但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和抗氧化物质,能延缓糖分吸收,避免血糖骤升。



无糖并非健康的“免死金牌”

快转发给身边爱喝无糖饮料的朋友

提醒他们远离甜蜜陷阱




参考文献 

[1]Wu W, Sui W, Chen S, et al. Sweetener aspartame aggravates atherosclerosis through insulin-triggered inflammation[J]. CELL METAB, 2025.

[2]Suez J, Cohen Y, Valdes-Mas R, et al. Personalized microbiome-driven effects of non-nutritive sweeteners on human glucose tolerance[J]. CELL, 2022,185(18):3307-3328.

[3]Debras C, Deschasaux-Tanguy M, Chazelas E, et al. Artificial Sweeteners and Risk of Type 2 Diabetes in the Prospective NutriNet-Sante Cohort[J]. DIABETES CARE, 2023,46(9):1681-1690.

[4]Lara-Castor L, O'Hearn M, Cudhea F, et al. Burdens of type 2 diabetes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ttributable to  sugar-sweetened beverages in 184 countries[J]. NAT MED, 2025,31(2):552-564.

[5]Jones S K, McCarthy D M, Vied C, et al. Transgenerational transmission of aspartame-induced anxiety and changes in glutamate-GABA signaling and gene expression in the amygdala[J]. P NATL ACAD SCI USA, 2022,119(49):e2081847177.

[6]Shuai M, Zuo L, Miao Z, et al. Multi-omics analyses reveal relationships among dairy consumption, gut microbiota and cardiometabolic health[J]. EBIOMEDICINE, 2021,66:103284.


/ 健康科普 /

撰文:曾咏心(南方医科大学研究生)

制作:江晓婷

专业审核:卢玲玲

初审:龙遗芳

审核:邱泉




图片

往期精选



01

很多人都爱吃的这种食物,正在悄悄“毁掉”你……


02

看电子屏幕 VS 看纸质书,哪个更伤眼?其实,真正伤眼的是……




图片

图片

© 2024 精读
删除内容请联系邮箱 287985332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