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家访谈 | 唐继军: 以人工智能为引擎构建创新产业与人才高地

深圳特区报  · 深圳  · 昨天

正文

图片

深圳是“中国智造”
最前沿的创新之城
2月23日上午举行的
“打造最好科技创新生态
和人才发展环境”新闻发布会
传递出大量利好

深圳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控制工程学院教授唐继军在线听取了发布会内容并表示,深圳立足于把整个城市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创新策源地和孵化器,着力建设最系统完备、最协同高效的创新生态,将全方位深层次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有助于加快建成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唐继军主张,人工智能的核心价值在于技术与场景的深度结合。深圳集聚了超过2200家人工智能企业,形成覆盖从芯片、算法、大模型到终端应用的全栈式人工智能产业链,这种“软硬件协同创新”的生态体系,为技术快速迭代提供了土壤,也势必形成全产业链布局的生态优势。同时,深圳制造业基础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天然互补”,将进一步加速具身智能的工程化进程。




“全球范围内,深圳一直都是一个很有吸引力的城市。”唐继军长期关注人才培养模式的革新,他强调,深圳雁阵式企业梯队为人才提供了多元发展路径,“无忧安居体系”“乐业办公体系”等更构筑出扎实的人才底部基础,而要推动全方面深层次创新,应在整座城市乃至大湾区为青年创业团队构筑热带雨林式的培育生态;推动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产学研融合、跨学科实践,与企业创新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深化国际合作,依托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链与制度优势,吸引全球顶尖人才与技术资源。




他进一步指出,第一,既要让创新投入落到实处,也要提供“扶上马走一程”的长效机制,例如,以政企协作等方式,针对中小微企业发展的难点、痛点,给予培训和指导,提供“项目主理人式”的指导;实施“高校代理人”制度,以“校聘企用”为广大创新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提供技术支持,育树成林。第二,建立容错机制,让未明确应用前景的项目也能在城市中自由野放,让各类人才和团队进得来、住得下、留得下、能成业。第三,在撬动资金投入的同时,推动大企业对小微企业的带动和培育,充分激发小微企业的创新热情。最后,针对高端硕士及博士以上人才,宜从鼓励落地生根的角度,量体裁衣给予税收、安家等长治久安的生活保障,并提供乐观发展预期。


支持训力券、模型券、语料券、场景补贴、科技研发等,为初创企业使用算力提供最高60%的资助;发布近200个领域“城市+AI”应用场景清单,为技术迭代提供真实反馈等,都是深圳区别于其他城市的独特优势,此类政策可加速技术下沉,避免资源向头部企业过度集中。唐继军对此次发布的一揽子政策设计给予高度评价。他认为,“精准支持”与“场景开放”是技术普惠的关键,深圳或可承担起“算力整合”责任,以政企协同、资源整合,避免重复无效投入,梳理垂直应用场景,让真正有创新精神的青年人走向创新创业的前沿。他还提醒,要强化基础研究,在AI数学机理、灵巧手传感器等底层技术上突破,避免“应用强、基础弱”的失衡。


唐继军认为,在新一轮科技创新的赛道上,深圳有足够实力沉住气,以科技创新的长效机制、长远目光,以百年树人的生态底蕴,拓展人工智能全域全时全场景应用,打造“人工智能先锋城市”。在深圳迈向“未来之城”的征程中,以人工智能为引擎,通过“技术-产业-人才-政策”的四维联动,构建开放、普惠、可持续的创新生态,构筑“大企业顶天立地、创新企业开天辟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发展格局。


采写|深圳特区报记者 李丽

编辑|李璐

审读|吴剑林 桂桐 甘霖


推荐文章
公安部B级通缉犯,移交深圳警方!  ·  深圳大件事  ·  8 小时前
权威发布|深圳这场重磅发布会信息量大、干货满满  ·  深圳特区报  ·  昨天
© 2024 精读
删除内容请联系邮箱 287985332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