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青羊公园艺术中心:一个五年前的竞赛 - 建筑“种子”的落成 / LivFAMA

ZaomeDesign  · 设计  · 2 周前

正文



青羊公园艺术中心在项目竞赛之初,就为青羊区获得了相当热烈的话题讨论度,许多人期待着一个非标单体建筑的落地。


从赢得竞赛,到正式深化委托,再到方案优化、报规审批,期间经历了近100次大小专项会议。2019年5月到2024年5月,历时整整五年,“种子”以「潮进潮退」的破土形态终于落地。


青羊公园艺术中心与城市交相呼应




在此次设计竞赛中,整个建筑设计的命题围绕着新城与老城中对立的难题展开。


项目的所在地位于成都城西,在成都人的日常语境中,城西常被唤以“西贵”之名。早在数千年前,成都城建历史的序章就在此开启,至今,成都城的扩建与重修一直以此为中心。


青羊宫、宽窄巷子、杜甫草堂、武侯祠、祠堂街......今天看向城西的许多著名历史遗存,无一不承载着城西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和延续千年的艺术气质。聚焦到青羊公园艺术中心的城市更新范畴内,规划中不仅引进了it产业园、金融商务区,还有着中国最大民营设计院,周边产业发展布局代表了青羊区更鲜活生动、蓬勃有力的新面向。


在这里,一个为标新立异、现代化、国际化、未来感的自由形态建筑,另外一个为千古不变、烟火万分、土木建筑形态拥有着千年底蕴,就在这样的强烈交错中,竞赛的数月焦灼也激励出一个独例思考的理念。


宽窄巷子、杜甫草堂、祠堂街



在城市新区,LivFAMA(后缩写为“LFA”)希望新的城市建筑的引入,不是生硬的,而是能串联起延续在地的人文烟火,也能创新出现代、公园和商业相结合的新型商业场景,为城市营造更具体、更触手可及的文化内容和生活日常。


研究了众多生活与科技园结合(如硅谷、Google和Facebook campus)的成功案例,LFA从中获取灵感与经验,希望以楼宇围合出一个打破城市边界的公园,围绕新成都人工作生活需求:outdoor meeting、停留、漫步、午休/下班活动等进行功能规划,LFA将老城区与都市的界面柔软结合,延续成都生活的慢节奏之感。



青羊公园艺术中心设计效果图



以此愿景为基础,LFA从一开始就不打算设计一个高耸的现代建筑体,而是以设计一个平缓,低于楼宇轮廓,能与人的视线范围产生亲近关系的建筑为目标,于是一颗“种子”理念破土而出。



青羊公园艺术中心设计效果图和模型



从这颗种子开始,形成了公园的核心,从中长出建筑,延展出地貌和道路,再蔓延出潮水涨退的水池和大小不同的小型活动聚集地,最终呈现出一个都市中自然回归和生活汇集的公园。



青羊公园艺术中心项目竞赛现场




在多个优秀的竞赛方案中,LFA获得了评审第一名,后收到甲方建造深化设计的正式委托。新的挑战随之而来——正式建造预算的降低和场地面积的缩小,对原设计方案带来了新的难关挑战。


对“种子”主题的延续,是LFA坚持的设计理念。经过多轮探讨,在保证理念不变但符合建造需求的条件下,决定舍弃了两个设计元素,一是整体建筑可上人的屋顶设计;二是减少建筑与公园的互动面积。


从目前整体效果上看,最明显的变化是,从设计竞赛方案中建筑与公园的贯穿设计,到被改为一个独立小型建筑体,另外建筑下沉广场和潮水降退的水域也相应删除。



青羊公园艺术中心施工现场



在此期间,LFA团队与甲方也经历了许久的互相对弈讨论,透过平衡正式建设的设计诉求,“种子”的主题得以最大化保留,但经历了较长的设计与结构调整。


“种子”破茧而出的造型得以保留,但结构上为了避免多个非标建筑的专项审查申请和避免时长增加,在方法策略上做了许多设计的优化和困难的突破。


国内较多异型的建筑体设计中都需要非标准化的结构计算,其中一些特别困难的还需“专项结构申请”,从申请到批准,需要多次专家会议审批,每个过程要6个月以上。



各种大小研讨会



青羊公园艺术中心的整个设计深化周期,包含以上提及的报审沟通、修改、结构和材料等流程,已经历了2年多的时间。幸运的是,在二十多轮的报规会议上,设计方案一直得到了区政府及规划局的认同和支持,另外工程、施工单位等团队也充分理解与信任。



青羊公园艺术中心结构施工现场


青羊公园艺术中心建筑及结构模型设计过程图



就结构策略而言,青羊美术馆的种子上扬造型的原设计,最终需要在二层的垂直面使用结构玻璃取代传统梁柱结构支撑(类似做法可以在很多Zaha Hadid扎哈-哈迪德设计事务所的设计中看到,例如成都的独角兽项目)。



青羊公园艺术中心结构施工现场

青羊公园艺术中心结构实景对比图



为了最好地呈现“种子”苞开的姿态,LFA与设计院和结构方更是采用了全BIM建模,并把暖通系统全地面化,使得整体钢结构设计为“种子”的形态不被一般的标准管井破坏,成型后,再通过双曲面模组计算排水、避雷和制作蜂窝铝板,构成现在看到的建筑外皮。



幕墙分隔效果图

从各个角度看青羊公园艺术中心的结构形态




从几何系统、构件尺度到节点工艺,从看得见的审美表达,到不妥协的空间精神。在大家都在追求设计可控性的当下,作为一个历时5年之久的项目,青羊公园艺术中心的落地对LFA来说,需要投入更大的勇气去接受挑战。


不止于结构设计的突破,为了让结构的表现与建筑的意图紧密结合,设计团队要在合规的前提下,突破传统建筑创意逻辑和结构法则的束缚,去面对其中扭曲、不规则、不平整、不连续等建筑特点,通过大量的方案设计、技术论证和对比研究,最终保证落地实现的精准。这其中夜以继日反复的付出,对非行业的人士和设计师的家人而言可以说是难以理解,但这样的付出,正是设计师对作品设计之初的执念和责任。



向左翻转手机

横屏查看效果更佳


从不同角度远看青羊公园艺术中心

©平面图  

左右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立面图 

左右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剖面图 

左右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LFA

建筑设计是一项充满人文关怀与社会责任感的事业,每一份设计都蕴含着对人性深刻的洞察与关怀。因此,在设计过程中,LFA团队始终希望秉持着一种近乎虔诚的善意,力求在每一寸空间都融入对人性的尊重与理解。无论是公共空间,还是私人住所,都力求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同时,激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这个过程中,设计师不仅塑造了物理空间,更在无形中塑造了人们的精神世界,对于仍然坚持在这个行业的建筑师们以及他们的付出,值得更多的社会关注和尊重。



PROJECT

Location |

中国,成都,青羊公园艺术中心


Gross Area | 

1000 ㎡


Date | 

设计:2019-2022

竣工:2024


Design Director | 

Frank Ruan、Amber Li、Iris Zhang


Design Consultant | 

王元弘、张然


Design Team | 

LivFAMA Designs & Co. LLC、刘婧、李文鹏、彭子娴、杨双玉、闵柯睿、陈黎


Construction team |

成都天府城市发展有限公司


Structural and architectural drawings |

上海江南建筑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Photography |

存在建筑Arch-Exist




 

© 2024 精读
删除内容请联系邮箱 287985332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