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小米在中国以外市场开的第一家小米之家线下店。第二家店预计在 4 月初开业。到年底,小米计划在东京都内开设 5-10 家“小米之家”。
按照小米集团合伙人、集团总裁卢伟冰的计划,小米要在 2029 年前,实现在海外开设 1 万家“小米之家”的目标,“这就相当于建立了通往全球的高速公路。”卢伟冰说。更大的计划是,未来要在“小米之家”基础上嫁接汽车零售。
这是小米今年在出海战略上做出的重大调整——把手机之外的业务,包括大家电、汽车等推向海外,把在国内摸索出来的新零售模式带到海外,开始做本地化。
调整更早在 2021 年开始。当年,小米高级品牌整合营销经理Leo从中国转到日韩区。2023 年底,小米把日本、韩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合并成东亚区。
去年 6 月,小米在日本涩谷开快闪店,给“小米之家”做预热。今年 1 月,小米在韩国开启电商零售业务,第一次在韩国举办线下发布会。在东南亚,小米计划今年把大家电零售搬进泰国和马来西亚。
这是一个逐渐递进的过程——“分配并聚合”信息、产品、服务。小米去年启动“人车家全生态”战略,手机、大家电、汽车形成一个闭环,这可能会改写电动汽车行业的盈利逻辑。
2014 年,小米手机出海印度,打开了小米的国际化之路。2024 年,小米的境外收入已达 1533 亿元,占总收入的 41.9%。
卢伟冰说,完成产品和品牌出海后,模式出海是小米第二个出海阶段,东亚和东南亚市场的家电生态存在革命性机会。用雷军在今年两会上的话说,“我觉得全球市场大有可为”。
3 月 22 日,“小米之家”在东京以北的埼玉县埼玉市“永旺梦乐城浦和美园”开业,这是小米在日本的第一家实体零售店。当天,雷军还在 X 平台上发文分享开业消息。
选址跟国内逻辑相似,“位置有点偏,但接近重要的生活区,有人流。”小米高级品牌整合营销经理 Leo 说。
根据 Leo 分享,现阶段日本的“小米之家”主要卖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充电宝、摄像头、吸尘器和厨房电器等 160 多种商品,大家电品类目前只上了电视机。Leo 说,下半年店里会上冰箱、空调、洗衣机等大家电。
在此之前,小米在日本主要卖手机,以线上渠道为主。2021 年,小米有零售出海计划后,先在日本成立了分公司。2024 年,小米开始在日本市场发力,主要体现在营销和宣传上。
“小米之家”开店前,能在永旺商场的电梯门、扶梯、餐饮店的桌子上,看到小米开店的广告。下半年,小米开了快闪店,也是在那个阶段,小米才刚在日本推出智能电视。
韩国市场比日本晚半年推进。今年 1 月中旬,小米正式对外公布进军韩国,举办了一场线下发布会,一口气在韩国发布了 12 个新品,有手机、电视、手表、充电宝、扫地机器人、摄像头等。
在此之前,小米刚在韩国成立了分公司,并开设了官方在线商城。Leo 说,前期小米韩国会先以线上市场为重心,线下店也在计划范围内,预计在半年后推进。
小米 2018 年进入韩国,过去几年,小米通过在 Coupang 等当地电商平台上卖小家电品类,打开了品牌知名度。Leo 说,按照 2021 年调到日韩区时间点算,小米 AIoT 产品在韩国很知名,甚至远超日本。
在东南亚,小米目前是分两步走,线下直营店先在新加坡铺开,去年 12 月,小米在新加坡开了首家直营店,主要卖手机、平板电脑、智能小件产品等。今年年底前,小米计划再开两家店。
大家电是小米今年在东南亚的重点战略,会先从泰国和马来西亚铺开。卢伟冰透露,目前大家电在东南亚已经有销量。有投资人分析,小米大概率会自己组建团队,运营门店。
在此之前,小米在东南亚手机之外的产品只到中小家电。活水资本创始合伙人许乐家说,“印象里,体积最大的小家电是小米净化器。”活水资本在泰国投资过消费升级平台 Fanslink,是小米在泰国的代理商。
相比较日本和韩国,小米在东南亚的知名度更高,手机销量常年位居前五,在越南、马来西亚等国家能排到前二。销售渠道也更成熟,线上铺 Shopee、Lazada,线下有代理商。在新加坡,除了直营店外,小米还有七家代理商。
前面 10 年,小米已经把品牌立住了,但一个更国际化的品牌业务不能是散的。模式出海更像是一种整合,用自己所擅长的销售模式重新打开市场,做深本土化。
许乐家说,小米进日本是一场升维打击。
小米在日本面临的对手是苹果、索尼、松下,手机被苹果占据 50% 以上的市场,去年掉到 49%,家电则被索尼、松下占据,常年占据 70% 以上的市场份额。
小米的竞争优势是产品设计和价格,产品小巧、简约,很符合日本人的审美。智能产品反而会是增长最快的,日本这类产品很少,智能和互联网化的速度远低于国内。
据一位行业人士分享,小米电视在日本很受欢迎,因为智能,也因为能避免 NHK 收费打扰。“尤其受年轻家庭和租房人群欢迎。”
价格还是主打性价比,定位中低端,整体比国内贵 20% 左右。小米在日本有很强的品牌效应,往前推十年,也有不少日本消费者知道小米这个品牌,他们会对拿着小米手机在日本购物的中国人礼貌提出,“能看下你的小米手机吗?”
日本人对便宜的东西会怀疑,“但如果是小米,会觉得便宜也安心。”上述行业人士说。
Leo 说,中国产品卖的便宜是无奈之举,先占领市场,生存第一。海尔、海信、美的前期都是靠性价比占领日本市场。
今天从供应链的角度再看这个问题,就可以解释为,低价不是一种战略,低成本带来的低价才是一种战略。
这也是许乐家对东南亚大家电市场的观察。现在东南亚大家电渗透率和中国 10 年前相当,但速度快于当年中国家电的增长速度,“核心原因是背后有中国的供应链。”许乐家说。
小米选择从泰国和马来西亚切入,是因为泰国是东南亚最大白电生产基地,也是全球除中国外的白电第二大生产制造国,美的、海尔的空调工厂都在泰国,已经建立起相对成熟的链条和市场。
马来西亚经济体量大,消费能力强。许乐家说,一个关键的点是,马来西亚华人多,更认可来自中国的品牌。他特别提了一嘴,国内品牌要往东南亚走,马来西亚应该是第一个要考虑的国家。
小米在泰国有很高的知名度,不止手机,也包括小家电。Fanslink 在 2017 年成立后,就一直是小米在泰国业务的代理商,包括小米在 Shopee 上的泰国站点。许乐家说,Fanslink 代理期间,小米家电类产品在泰国销量很好。
在三年前 Fanslink 被卖给泰国另一个财团前,Fanslink 在泰国开到了 5 家店,并且实现了盈利。现在打开 Fanslink 的官网,合作伙伴的介绍页,中国品牌里小米排在最前面。
如果从家居智能化的市场机会看,许乐家观察到,泰国和马来西亚的智能家居普及率超 10%,欧美智能家居普及率超过 30%,如果以此为例,泰国和马来西亚还有 2 倍的市场可做。
韩国是另外一种情况,小米在韩国有竞争力的产品不是手机,而是一些智能类的小家电,手机在韩国市场占有率仅为 1%,这个占比还是和其他品牌的合计。韩国家电品牌专注于高端大家电,小米的小家电品类倒是可以填补韩国小型家电消费领域的空白。
几个真实的案例分享是,小米的净化器、充电宝在韩国卖的很好,体重秤在 Coupang 上销量甚至排在前几。有行业人士说,“这类小商品性价比高,在韩国,同价位没有能打得过小米的。”
创业邦了解到,小米已经在全球开到了约 500 家店,不区分直营和代理,还开到东南亚的马来西亚、越南,欧洲的意大利、米兰、英国、乌克兰,中东的迪拜,拉美的墨西哥等。
在日本和韩国扩张相对较慢,因为竞争对手更多,市场更难打。现在是进军日本并赶超当地品牌的好时机。
去年开始,陆续有风投去日本市场考察,投资人黄海两次组团走访日本,记录下了对日本的观察:东京节奏不快;社会更接近商业发展的初始速度;电商渗透率低,线下零售业态更丰富;长久通缩状态下,日本人更追求性价比的小确幸。
对应到小米进军日本的逻辑,日本年轻消费者的需求正在发生变化,家电市场在性能、外观、价格上有很大的改革空间。
日本进入“加拉帕戈斯化”已经有二十几年——加拉帕戈斯是厄瓜多尔的一处群岛,由于长期与世隔绝,衍生出了极其独特的动植物生态。如今,这座岛常被来形容日本保守、与世隔绝般的商业环境。
日本智能手机就是个案例,直到 2023 年,仍有日本人会去购买翻盖手机。中国厂商在这一年把在日本冰箱的市场份额提到了 28%,在过去 10 年里增加了近两倍。2024 年,中国电视品牌占到了日本一半以上的市场份额,这是 2004 年以来首次突破 50% 大关。
日本的消费群体在发生变化,社交媒体的发展,他们通常会先通过网络预先研究产品的性能和价格,然后再考虑买哪个品牌,“并不再局限于只认本土品牌。”上述行业人士说。
过去三十年,日本几乎处于廉价消费时代,长期的通缩,日本年轻人没有太高消费欲望,更喜欢买性价比商品。典型案例是,日本大创百元店 80% 商品几十年价格没有变,只卖 100 日元,星巴克比国内便宜 20% 到 30%。
这是机会,也是挑战,意味着日本的换房周期长,对家电等生活必需品会长期处在低需求状态。另外,中国产品也面临着怎么摆脱“性价比”的刻板印象。
有行业人分析,韩国也在“加拉帕戈斯化”,他们对本土品牌的依赖比日本要高,小米在韩国市场的挑战大于日本。
这个现象已经出现裂变。根据韩日媒体报道,去年 1~9 月,在全球电视机市场份额占比上,三星和 LG 合计市场份额为 29.4%,中国电视机品牌占比达到 30.1%,位居世界第一,首次超过韩国。领先的 1%,可以被当作是一次市场变化的开始。
小米今年在韩国开启零售业务算是一次尝试,半年后是否开线下店还要基于线上的销量。目前小米在韩国重点推的也是手机和小家电品类。
相反东南亚的经济活力要更强,还在消费升级阶段,大家电几乎是日韩品牌的“根据地”。这个市场里,还有中国品牌美的和海尔十几年的沉淀。但增长空间很大。过去五年,东南亚家电行业年复合增长率为 5%,渗透率和中国 2010 年左右相当。
“这中间就有替代日韩品牌的机会。”ATM Capital 合伙人梁民俊说,“中国有很强的制造体系,中国品牌的渗透率也在加快。”
许家乐说,小米在东南亚的挑战不是竞品,而是市场,去教育从十几岁就玩手机的这一批年轻人。
早在 2018 年,小米模式出海就已经在往外推,造车成功后,这个战略才逐渐清晰。小米计划在 2027 年启动汽车出海,欧洲会是第一个开拓的市场,与大家电“出海元年”形成战略协同,空冰洗产品以“智能化+本地化”组合拳进军海外,延续国内 60% 的增长势能。
在 2024 年财报电话会议中,卢伟冰说,汽车业务出海将是展示小米“人车家”全链路生态优势的关键。在此之前,小米要先完成全球化基础布局。
商务合作
Cassie | 微信:18506490569
Ares | 微信:18606066421
Lina | 微信:13381020131
David | 微信:13809501924
Ania | 微信:13720814733
Ania | 微信:13720814733
Echo | 微信:13003974360
Shadow | 微信:18650708568
Demerly | 微信:18150844790
Lia | 微信:baijing018
白鲸出海魏方丹 | 微信:bjbandari02
(添加请备注姓名、公司及职位)
长按识别二维码,备注“白鲸”
申请加入白鲸社群,
获取更多资讯、活动、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