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部:每所中小学都将配科学副校长!

乌兰察布云  · 教育  · 1 周前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指南》。该《指南》旨在完善科学教育体系,推动中小学科学教育重点工作,包括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整合校内外资源等,为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科学类课程教师提供了具体的工作指导。其中,教育行政部门需统筹教师配备、资源整合等方面工作;学校应聚焦课程实施、教学改革等;科学类课程教师则需转变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方式等。教育部将加强部署和培训,以推动《指南》的贯彻落实,全面提高科学教育质量和水平。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指南》的发布背景和目标

文章提到《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指南》是为了完善科学教育体系,推动中小学科学教育重点工作而印发,旨在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关键观点2: 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内容

《指南》提出教育行政部门需统筹教师配备、资源整合等方面的工作,包括配齐配优科学类课程教师、做好科学类课程教师培养培训等措施。

关键观点3: 学校的工作重点

学校应聚焦加强科学教育课程实施、深化科学教育教学改革等,通过推进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协同育人,提高科学类课后服务比例等措施来推动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

关键观点4: 科学类课程教师的职责

《指南》要求科学类课程教师以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通过转变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方式等推进‘教学评’一体化落实。

关键观点5: 教育部的下一步计划

教育部将强化部署、调度、培训及专家调研指导,督促各地抓好《指南》的贯彻落实工作,推动完善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长效机制。


正文

点蓝色字关注“乌兰察布云”

据央视新闻消息,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指南》聚焦不断完善科学类课程体系建设,改进和创新教学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保障教学实施条件,整合校内外各类实践场所和资源,推动“大中小纵向衔接”“校家社横向联动”等中小学科学教育重点工作,提供了具体实施路径,提出了明确意见建议。针对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科学类课程教师等不同主体,分别明确了工作内容。

《指南》提出,教育行政部门主要统筹教师配备、资源整合、评价改革、智慧赋能等方面工作,通过配齐配优科学类课程教师、配强科学副校长、做好科学类课程教师培养培训、探索建设区域科学教育中心、加强科学教育资源对接转化、实施科学素养动态调查、将实验等探究实践纳入评价体系、创新应用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和数字技术开展教学等具体措施,引领推动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取得突破。

《指南》强调,学校主要聚焦加强科学教育课程实施、深化科学教育教学改革、改进科学教育评价方式、强化科学类课程教师队伍建设、用好科学教育优质资源等,通过在学校课程实施方案中强化科学教育,推进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协同育人,提高科学类课后服务比例,加强校园科学文化建设,紧扣探究实践强化实验教学,基于核心素养开展教学评价,统筹校内外优质科学教育资源等具体措施,推动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落地执行。

《指南》要求,科学类课程教师主要以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通过转变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方式、改革教学评价,推进“教学评”一体化落实,切实提升育人实效。

下一步,教育部将强化部署、调度、培训及专家调研指导,督促各地抓好《指南》贯彻落实工作,推动完善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长效机制,全面提升科学教育质量和水平。


点击↓↓ 查看更多新闻



来源 / 央视新闻客户端

设计制作 / 张 丹

校对 / 郭晓辉

校审 / 其木格

终审 / 乌云夫

© 2024 精读
删除内容请联系邮箱 287985332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