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将晚饭时间改到这个点,全身受益

央视网  · 健康  · 5 天前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关于进食时间与血糖、健康关系的研究结果。研究显示,进食晚的人血糖升高幅度更大,晚进食且晚餐吃得多更易损伤血糖。专家建议调整进食时间,最好在19点前吃完晚饭。晚餐最佳用餐时间为20~30分钟,慢点吃饭有助于控制体重和血糖。此外,文章还涉及美方豁免部分商品的“对等关税”和性教育课程的相关内容。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进食时间与血糖关系的研究结果

研究显示,进食晚的人血糖升高幅度更大,晚进食且晚餐吃得多更易损伤血糖。专家建议调整进食时间,有助于控制血糖。

关键观点2: 专家对晚餐时间的建议

上海瑞金医院营养科营养师和杨诗晗以及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范志红均建议,尽量在19点前吃完晚饭,最晚不建议超过20点。推迟晚餐时间不应成为常态。

关键观点3: 晚餐时间调整对身体的好处

除了对血糖友好之外,提前吃晚饭还有利于减重、稳定血压、改善睡眠质量和减轻胃食管反流。

关键观点4: 进食速度的重要性

快速进食会增加长胖的风险,慢点吃饭有助于控制体重。每口尽量咀嚼约20下,控制在七八分饱。《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早餐用餐时间为15~20分钟,午、晚餐用餐时间为20~30分钟。

关键观点5: 其他内容简要介绍

文章还涉及美方豁免部分商品的“对等关税”和全网点赞的性教育课程的内容,但具体细节未详细展开。


正文

图片


近日发表的一项新研究显示:进食晚的人,血糖升高的幅度要明显大于早进食者;吃得晚且晚餐吃得多,更易损伤血糖。

图片

改一下晚饭时间,就有助控糖


发表在英国医学期刊《营养与糖尿病》上的这项新研究,以正处于糖尿病前期或早期2型糖尿病阶段的成年人为对象。研究者将他们分为晚进食者(每日45%以上的热量在17点后摄入)和早进食者,并进行75克2小时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结果显示,不管参与者的体重、腰围或饮食结构如何,晚进食者血糖的升高幅度,明显大于早进食者。


此前,日本熊本县立大学的一项研究也发现了类似的结论:早点吃晚餐可改善24小时血糖水平,且能改善次日早餐后的脂质代谢。


这里提示,糖尿病前期人群或2型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调整进食时间来改善血糖控制。(糖尿病前期指血糖水平高于正常人,但还未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如不及时干预,转变为糖尿病的风险较大。)


图片

晚饭别拖到20点之后


上海瑞金医院(北院区)营养科营养师杨诗晗表示,结合人体生物钟和食物消化所需的时长来看,尽量在19点前吃完晚饭,最晚不建议超过20点。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范志红也提醒,减肥人群、代谢能力较弱的老年人群,尤其要控好晚餐时间,最好在19点前吃完。


偶尔吃得晚不要紧,但推迟晚餐时间不应成为常态。如果你是上班族,可以先吃个简餐再工作,尽量不将晚饭时间拖得过晚。


图片
图源:央视新闻

晚餐最佳用餐时间为20~30分钟


将晚饭时间提前一点,除了对血糖很友好之外,身体还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变化。


■ 有利于减重


■ 有助稳定血压


■ 睡眠质量好转


■ 胃食管反流减轻


图片

图源:央视新闻



此外,吃饭过快,食物迅速进入胃肠道,既不利于吸收,还会引起血糖快速上升。


进食速度对体重有直接影响,我们的大脑感知胃肠发出的饱腹信号一般需要20分钟左右,如果吃得太快,即便已经吃饱了,但大脑还没来得及发出“吃饱了”的信号,嘴还会继续吃,很可能造成进食过量。长此以往,就会增加长胖的风险。


一项发表在《公共科学图书馆一号》共纳入了8982名日本工人的回顾性研究显示,快速进食者患超重的风险是慢速进食者的2.92倍。


并且,《营养与营养学学会杂志》上的一项研究也表示,吞咽食物前增加咀嚼次数有助于控制食欲,减少进食量,进而有助于控制体重。这就意味着,不想长胖需要细嚼慢咽,慢点吃饭。


破解招数:慢点吃饭,每口尽量咀嚼约20下,控制在七八分饱。《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建议早餐用餐时间为15~20分钟,午、晚餐用餐时间为20~30分钟。



图片不管多忙,都别忘了按时吃饭。





图片


图片

图片

美方豁免部分商品“对等关税”

图片

图片

图片

放弃幻想

图片

图片

图片

这堂全网点赞的性教育课,讲了啥?咋讲的?

图片


图片



监 制丨李绍飞

编 辑丨单镜宇

审 校丨孟夏

来 源丨央视网综合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生命时报

© 2024 精读
删除内容请联系邮箱 287985332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