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了最新的食品安全抽检通告,涉及26大类食品,共抽检了2316批次样品。其中有9大类食品的22批次样品不合格。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已要求相关部门立即处置,并采取措施控制风险。同时,文章还介绍了部分不合格项目的小知识,如大肠菌群和铜绿假单胞菌的相关知识。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的食品安全抽检情况
本次抽检共涉及26大类食品,抽检样品数量达2316批次。其中,9大类食品的22批次样品不合格。
关键观点2: 不合格食品的处理措施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已要求相关部门立即开展处置工作,包括查清产品流向、督促企业采取下架、召回不合格产品等措施控制风险,并依法处理违法违规行为。
关键观点3: 部分不合格项目小知识
介绍了大肠菌群和铜绿假单胞菌的相关知识,包括它们的来源、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以及可能的原因。
正文

近期,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食品安全抽检,抽取食用农产品、粮食加工品、糕点、饮料、蔬菜制品、酒类、豆制品、肉制品、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淀粉及淀粉制品、速冻食品、水果制品、调味品、方便食品、餐饮食品、饼干、罐头、糖果制品、薯类和膨化食品、食糖、蛋制品、蜂产品、冷冻饮品、食品添加剂和可可及焙烤咖啡产品等26大类食品2316批次样品,检出其中淀粉及淀粉制品、酒类、水果制品、蔬菜制品、饮料、食用农产品、糕点、餐饮食品、调味品等9大类食品22批次样品不合格,详细信息见附表。
针对上述不合格食品,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已责成相关市场监管部门立即组织开展处置工作,查清产品流向,督促企业采取下架、召回不合格产品等措施控制风险,依法处理违法违规行为。
特此通告。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5年3月28日
不合格产品信息
(点击图片放大查看)



大肠菌群
大肠菌群是国内外通用的食品污染常用指示菌。食品及食品相关产品中检出大肠菌群,存在被致病菌(如沙门氏菌、 志贺氏菌、致病性大肠杆菌)污染的风险。《食品安全国家 标准 消毒餐(饮)具》(GB 14934-2016)中规定,餐(饮)具中大肠菌群应不得检出。餐(饮)具中检出大肠菌群的原因,可能是产品消毒方式不符合要求,清洗消毒不彻底未达到消毒灭菌效果,也有可能是产品经消毒后存放条件不当或操作不规范而被二次污染造成的。
铜绿假单胞菌
铜绿假单胞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广泛分布于水、空气、
正常人的皮肤、呼吸道和肠道等,易在潮湿的环境存活,对消毒剂、紫外线等具有较强的抵抗力。铜绿假单胞菌对于免疫力较弱的人群健康风险较大。包装饮用水中检出铜绿假单胞菌的原因,可能是源水防护不当,水体受到污染;也可能是生产过程中卫生控制不严格;还可能是包装材料清洗消毒有缺陷所致。

来源: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编辑:王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