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潮澎湃 一马当先 ——昆明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昆明发布  · 云南  · 5 天前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昆明市在新质生产力方面的新发展,包括新产业、新企业、新技术、新业态的大量涌现,以及新质生产力对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作用。文章还强调了科技创新、营商环境的重要性,并提到了昆明在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方面的举措和成果。最后,文章提到了未来产业的发展方向和昆明的目标。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昆明市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情况

全市处处涌动着向“新”而行的热潮,新动能集聚,新产业壮大,一马当先、主动作为,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劲推动力。近年来,昆明市坚持大抓产业、主攻工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超前布局。

关键观点2: 昆明市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优势

昆明作为云南的省会和唯一特大城市,具备春城生态优势、资源禀赋优势、省会发展优势、产业基础优势、开放门户优势等“五大优势”,以及国家推动东部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南向国际陆海大通道建设等机遇。

关键观点3: 昆明市科技创新的情况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昆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聚集,科创资源富集、创新要素活跃。近年来,昆明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新增国家重点实验室、省级重点实验室等,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长,全市创新动力不断增强。

关键观点4: 昆明市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的措施和成果

昆明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加快培育新兴产业,如新能源电池产业从无到有、形成聚集。同时,新兴产业正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占全市规上工业比重提高。此外,昆明还提前谋划、大力培育未来产业,如低空经济、智能算力等。

关键观点5: 昆明的未来发展方向和目标

除了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昆明还聚焦从有到优、从无到有的发展,提前谋划、大力培育未来产业。文章最后提到了昆明有着更多的方向、更高的目标,如打造竞争新优势、抢占发展制高点,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


正文

微信图片_20250214071053.jpg


刚刚过去的春节,DeepSeek火爆全球、春晚机器人成为顶流、AI“花式过年”解锁新体验……


进入新的一年,这样的“新”无处不在,新技术、新场景、新产业、新体验……“新质生产力”成为这个春天最热词汇,占据了2025年经济工作的“C位”。


春城昆明,亦是如此。当前,全市处处涌动着向“新”而行的热潮,新动能集聚,新产业壮大,新企业、新产品、新技术、新业态大量涌现……新春伊始就奏响了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最强音。


先行一步,方能争得步步领先。近年来,昆明市坚持大抓产业、主攻工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打好主动牌、下好先手棋,一马当先、主动作为,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超前布局,新质生产力破局起势,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劲推动力、支撑力,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在生机勃勃的春天里,看昆明“新”潮澎湃,“质”胜未来。


微信图片_20250214071111.jpg






过去一年,昆明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


2024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275.22亿元,继2021年突破7000亿元后,再次迈过千亿元新台阶。昆明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31.9%,是自2017年后首次回到30%,也是2019年后重回全省第一;对全省经济总量的贡献率达31.1%,贡献率为2018年以来最高。


城市竞争,百舸争流,不进则退。站在新的起点,昆明要怎么办、怎么干?如何在未来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无疑是最佳答案,也是昆明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抢占先机、争先出彩的“金钥匙”。


YHY_8979.JPG

云南凯瑞特环保装备建设项目。记者杨艳辉 摄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于昆明而言,发展新质生产力还是当好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排头兵的使命担当,不仅重任在肩、责无旁贷,而且有基础、有条件、有优势、有潜力。


作为云南的省会和唯一特大城市,昆明是云南条件最好、实力最强的产业基地,具备春城生态优势、资源禀赋优势、省会发展优势、产业基础优势、开放门户优势等“五大优势”,以及国家推动东部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南向国际陆海大通道建设、昆明托管磨憨“三大机遇”。尤其在工业方面,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从2020年的0.9%提升到2024年的7%,昆明工业对全省的贡献率从2020年的9.5%提高到2024年的59.4%,创15年来最好纪录;工业投资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从“十三五”末的10.2%提升至26.3%,是25年来的最高水平。全市共有规上工业企业1272户,较上年净增143户,占全省净增量的33.2%,是2006年以来最多。


LHX_1971 (2).JPG

闻泰生产线。记者李海曦 摄


这一系列亮眼的数据,为昆明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有力支撑。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昆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聚集,科创资源富集、创新要素活跃。2024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16%,创历史新高。新增国家重点实验室1家、云南实验室1家、省级重点实验室24家、省技术创新中心9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2300户,增长13%,全市创新动力不断增强。


营商环境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保障。“政府围着企业转,企业有事马上办”,近年来,昆明持续擦亮“四季如春营商环境”品牌,在西部地区率先出台民营经济发展促进条例、率先设立“企业家日”,连续3年入选央视财经“营商环境创新城市”,连续5年在全省营商环境评价中位居榜首,连续两年获评“中国投资热点城市”,以一流营商环境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优渥土壤。


云南昆船智能装备有限公司.jpg

云南昆船智能装备有限公司。资料图


可以说,昆明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正当其时、大有可为。当前,昆明正准确把握“时”与“势”,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全力答好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这道“必答题”,切实把新质生产力的“起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胜势”。






微信图片_20250214071100.jpg






新质生产力,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落实到产业维度,就昆明而言,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关键是要统筹好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的关系,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把创新资源、科研成果运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一方面,要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另一方面,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步伐也要加快。


微信截图_20250213232117.png

中石油云南石化有限公司厂区。云南石化有限公司供图


石油化工、烟草、冶金等都是昆明传统优势产业,经济体量大、占比高,如何做好转型升级文章,使传统产业蕴含的新质生产力得到有效释放,成为“第一道课题”。


为此,昆明加快实施新一轮技术更新改造,推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在传统产业的产业化示范应用,推动化工、烟草、冶金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其中,西南铜业搬迁项目建成投产,综合能耗低于行业标杆水平20%,成为全国绿色冶炼新标杆。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333户企业实施数字化改造,昆明入选全国首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昆钢工业互联网平台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昆明卷烟工商物流一体化领先行业水平。推进传统产业绿色化转型,打造国家级重点行业能效“领跑者”企业4户,2个产业园、18户企业入选省级绿色园区和绿色工厂,成功创建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


杉杉11 (1).JPG

云南杉杉新材料有限公司。记者王俊星 摄


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新兴产业也实现加速成长。几年前,云南裕能从开工到竣工投产仅用110天,杉杉项目从洽谈到落地仅3个月;如今,云南杉杉是全球单体规模最大的锂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云南裕能成为国内单体出货量最大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生产基地……截至目前,全市新能源电池产业签约项目19个,全部项目协议总投资1026.41亿元,已有7个项目建成投产,为全市工业经济和工业投资增长提供了重要支撑。


新能源电池产业从无到有、形成聚集,是昆明新兴产业发展的典型代表。近年来,昆明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围绕新能源电池、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积极开展补链、延链、强链,推动千亿级产业集群加速形成。


贝泰妮。杜文蕾摄 (3).jpg

贝泰妮新中央工厂具备高度自动化水平。记者杜文蕾 摄


新材料产业提质增效,先导项目薄膜和新材料板块投产,滇中稀贵金属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生物医药产业加速崛起,贝泰妮集团成为全国功效化妆品第一股,康乐卫士实现三价HPV疫苗试生产,超启生物昆明项目等加快推进。电子信息产业持续壮大,京东方国内首条12英寸硅基OLED生产线投产达效,5G手机、PC服务器、OLED微型显示面板实现“昆明造”。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加快发展,云内动力智能无人配送车下线,新型工业母机在昆明下线,新引进山东龙马集团南方高端装备制造基地项目,加速打造机床产业集群。


新兴产业正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数据显示,2024年,工业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28.7%,占全市规上工业比重从2021年的18.6%提高至26.2%。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营收增长64.3%,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收增长40.9%。


_WSF5932.JPG

康乐卫士(昆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记者王俊星 摄


聚焦从有到优,一个个传统产业“发新芽”;聚焦从无到有,一个个新兴产业“生强枝”。这既是“因地制宜”的真实写照,也是新质生产力的生动实践。昆明将继续紧紧抓住新质生产力这把“金钥匙”,不断“解锁”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的更多可能,为高质量发展加速集聚新动能、形成新优势。






微信图片_20250214071107.jpg






除了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在新一轮你追我赶中,昆明又该如何找到新的发力点与增长点?


提前谋划、大力培育未来产业是关键所在。在新质生产力的新赛道上,发展未来产业是打造竞争新优势、抢占发展制高点的战略“先手棋”。


瞄准未来产业赛道这一发力点,昆明立足自身优势,迅速行动、率先作为,加强产业谋划、精心谋篇布局,围绕低空经济、智能算力、生命科学、新型储能等未来产业强化前瞻谋划和政策引导,积极培育未来发展新引擎。


微信图片_20250213233226.jpg

昆明大力发展低空经济。资料图


随着越来越多的应用场景被解锁,无人机不但让生产生活快捷起来,也引领着低空经济“展翅高飞”。2024年,昆明在全省率先出台促进低空经济发展实施意见,建成市级无线电智能监管平台,高原特色燃油航空发动机、高原特色无人机产业化项目落地,引进培育江苏数字鹰集团、安权霄防等一批企业,培育了城市综合治理、物流配送、农林植保等一批低空应用场景,加快打造全国低空经济示范区。


昆明人工智能计算中心.jpg

昆明人工智能计算中心。资料图


智能算力领域也不甘落后。2024年11月,昆明万溪冲智算产业园成功获批云南省首个智算产业集聚区。这是继昆明国际数据交易所、螺蛳湾数据产业园成功挂牌后,昆明市数字经济领域的又一项重大突破。如今的昆明,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获批并启动建设,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连点投用,加快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的智能算力中枢城市。


在新一轮产业布局中,昆明还有着更多的方向、更高的目标。数据显示,2024年,全市新增创新型中小企业555户、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15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户,培育省级“小灯塔”企业16户。高新技术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总量分别占全省 66.2%、54.1%、87.5%。昆明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其时已至、其势已成。






这是一次“新”的出发

这是一趟“新”的旅程

伴着一路春光

昆明再出发、跑起来

在新质生产力这个新引擎

强劲动能的驱动下

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向“新”而行、以“质”致远



来源:昆明日报


撰文:贾献培

制图:张鑫瑞

辑:陈燕

校对:王仪

审核:姚丹苹

终审:董小龙

图片

© 2024 精读
删除内容请联系邮箱 287985332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