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聚焦业务
立体赋能
CHALLENGE CHANGE CHANCE
Empowering Business Growth
01 聚焦业务痛点,加强业务赋能
<
02 业务赋能导师的核心特质
03 业务赋能导师的培养策略
04 实战导向的培养方式
05 特训营导师介绍
06 适合人群
07 报名说明
为应对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未来的组织必须有超越传统的运作方式,对外必须能够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做出更快速的反应,需要将指挥部设在炮声响起的地方。这势必对前线的业务指挥官提出新的能力要求。作为前线业务指挥官,必须具备四项核心能力:首先,持续心智突围和快速学习,唯有思想领先时代的人才有资格带领团队迎战未来;其次,群策群力解决现实问题,唯有遇事有招的人才能面对各种经营挑战;第三,把实战经验升华为方法体系,唯有把局部最佳实践提炼为方法套路才能规模复制;最后,激发团队动能,唯有上下同欲的团队才能战无不胜。
未来组织最重要的功能是赋能,而不是管控或奖惩,领导者必须能够担任业务赋能导师。组织对业务负责人的培养必须紧密围绕以上四项能力来进行。
同样,传统知识传授式的培训越来越不合时宜,职业培训师和内训师、咨询师务必转型为能够解决业务实际问题和提升团队凝聚力和战斗力的业务赋能导师。培训要敢于直面业务问题、能够从解决问题的经验中发展知识体系、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领导者心智、调动团队动能。
前有经济下行的“堵截”,后有人工智能的“围追”,升级培训方法、改变交付方式刻不容缓!同样的,培训从业者向业务赋能导师的转型,也要建立在以上四项核心能力的基础之上。同时,业务赋能型的培训,不仅仅是教给学员知识与技能,更是能够与学员肩并肩地解决实际问题,更是能够帮助学员把抽象的知识转化成具体的能力,更是能够拔高学员心智格局、提升学员能量水平。
业务赋能已经成为企业培训的普遍共识。调查显示,虽然企业培训外部采购整体在缩减,但是解决业务问题、提升绩效等方面的局部采购力度却在加大。“聚焦业务痛点,加强业务赋能”将是2025年后的培训市场的最主要需求。培养企业内部的业务赋能专家或外请企业外部的业务赋能专家是满足需求的唯二路径。而事实上,在企业内部,业务赋能专家被认为是企业培训部门最紧缺的人才;在企业外部,社会培训师参与业务赋能要出成效仍然遇到业务部门的不信任、不支持等诸多挑战。
业务负责人、企业内训师如何快速培养为企业内部的业务赋能专家?培训从业者如何快速从传统培训转型为业务赋能式的培训,成为专业领域内的业务赋能导师?这正是田俊国老师《业务赋能导师特训营》课程想要解决的大课题。
业务赋能导师和传统的培训师有很大不同。他们敢于放下自己的知识的经验,与学生肩并肩地解决现实问题;能够根据业务需要针对性地设计团队能力提升方案;能够用复盘萃取把实战经验转化为组织特有的方法体系;愿意俯下身来,手把手帮学生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体的能力;能够持续关注团队的能量状态并激发团队动能,做团队的首席能量运营官。
业务赋能导师应该具备五大核心特征——绩效导向、定制设计、实战训练、长期辅导和赋能团队。
业务赋能导师,至少做好三大角色:领域专家、业务教练、能量导师。
业务赋能导师,首先得是能够真正融汇贯通的领域专家,拥有丰富、全面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但同时还敢于放下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愿意与学生肩并肩地解决实际问题。
业务赋能导师,其次还得是能够帮助学生把抽象的知识转化成具体的能力的业务教练,能够熟练运用业务赋能的方法论,愿意俯下身来手把手教导学生的能力成长。
业务赋能导师,还必须得是内在自洽的能量导师,勇于担当个人和团队的能量运营官,在教给学生知识、增长学生能力的同时,拔高学生的心智格局,解决学生的模式困惑,提升学生的能量水平。
“领域专家”身份对应的是岗位技能,“业务教练”身份对应的是方法技能,“能量导师”身份对应的是素质技能。三种技能全面定义了业务赋能导师所需要的三大能力。
在这三大能力中:岗位技能也就是专业能力,是培训师、内训师、管理者本身应该具备的,需要的是不断在专业领域的学习和升级;而方法技能则是转型业务赋能导师最大的障碍,单一的教学方法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需要运用新的方法去教练、顾问、咨询、引导组织学员的成长;素质技能则更为底层,业务赋能导师心智、心性和习性的“天花板”决定了学员成长的“地板”,身教的力量往往比言教大的多得多。因此,《业务赋能导师特训营》将业务赋能导师的方法技能和素质技能的培养做为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