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陇南文县碧口镇:“茶旅”融合 村美民富

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  · 旅游  · 3 天前

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介绍了文县碧口镇依托资源优势,发展茶旅融合产业的成功案例。茶园不仅成为绿色产业蓬勃发展的象征,也吸引了大量游客,为当地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农民收入。通过探索“茶业+旅游业+文化体验”的生态观光茶园新模式,碧口镇实现了乡村振兴。文章还具体描述了茶农的收入情况,以及当地不断完善旅游服务体系的情况。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碧口镇茶产业成为绿色产业和旅游发展象征。

文县碧口镇依托气候温和湿润、土壤肥沃等资源优势,茶园成为绿色产业和备受游客青睐的旅游打卡地,促进了当地旅游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关键观点2: 碧口镇探索出“茶旅”融合发展的路子。

碧口镇以生态观光茶园新模式,结合旅游业和文化体验,为乡村振兴增添亮丽底色。当地不断完善旅游服务体系,提升了茶叶的品牌影响力和农民就业机会。

关键观点3: 茶农通过茶旅融合产业实现了增收。

碧口镇的茶农通过种植茶叶、发展农家乐和民宿、完善茶园基础设施等,实现了增收。例如,刘小英通过种植龙井43号茶叶和聘请采茶工,今年预计能收入十多万元。马家山村的农家乐和民宿也借助旅游扶持项目实现了生意兴隆。

关键观点4: 碧口镇将持续推进“茶旅”融合,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碧口镇党委书记邢广胜表示,该镇将依托山水风光、历史人文,以茶兴旅、以旅促茶,让生态茶园展现生机和活力,实现茶山增绿、茶园增效、茶农增收。


正文

图片

春光明媚,春茶上新。

一片片茶园,不仅成了文县碧口镇绿色产业蓬勃发展的象征,也成了备受游客青睐的旅游打卡地。

碧口镇地处秦巴山区,气候温和湿润,土壤肥沃,是中国北方茶树生长的适宜区之一。随着越来越多的茶商和游客走进这里,当地旅游业不断升温,拓宽了村民们增收致富的道路。

依托资源优势,碧口镇从中探索出了“茶旅”融合发展的路子,以“茶业+旅游业+文化体验”的生态观光茶园新模式为乡村振兴增添亮丽底色。

碧口镇水蒿坪乱石窖村茶农刘小英种植了龙井43号共计40多亩,近期抢抓“明前茶”热销时机,忙得不亦乐乎。

“今年采茶季请了20多位采茶工,春茶最嫩的芽头能制成200多斤成品茶,之后一芽一叶的能有500多斤,除去成本,今年大概能收入十多万元。”刘小英给记者算了一笔“丰收账”。

除种植茶叶之外,碧口镇不断完善“吃喝玩乐游购娱”一条龙服务体系,打造了一批集游客接待、康养休闲、民俗体验、有机餐饮等于一体的茶旅融合示范基地,不仅提升了茶叶的品牌影响力,也为当地农民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了农民收入。

碧口镇马家山村结合乡村旅游扶持项目,积极发展了4家农家乐和民宿,改造了3幢茶园木屋,翻新了1000多米茶园景区道路,建成了多处观景平台,拓宽改造百壶园人行步道和茶园观光步道,茶园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日臻完善,旅游接待能力大幅提升。

“龙池别院”是马家山村扶持的农家乐,三年前,由老板娘刘秀连将自家闲置的房屋改造而成。“随着天气回暖,来马家山茶园游玩、体验采摘的人多了,生意越来越好,收入也高了。”刘秀连介绍道。

“以前主要靠种茶增收,每年6月茶园修剪后,就去周边打零工,收入不稳定。”马家山民宿示范户唐树平说,“我也抢抓乡村振兴发展机遇开办了民宿,现在经常有人来住,在家就有收入。”

此外,马家山村抓住茶产业示范村建设契机,成立乡村旅游产业联合党支部,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梦境山水”茶叶品牌,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带动了当地及周边茶农稳定增收。

“茶旅”融合,让生态茶园展现了蓬勃生机和活力。“碧口镇将依托山水风光、历史人文,以茶兴旅、以旅促茶,持续推进‘茶旅’融合,让茶山增绿、茶园增效、茶农增收,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碧口镇党委书记邢广胜说。

图片

文字:王煜宇 刘玉玺
来源:甘肃日报
图片

图片

特别声明
1.此微信公众号的文章旨在宣传推广甘肃文化旅游,只用于分享,不做任何商业用途,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2.文章中使用的文字或图片如需要署名,请及时联系添加;如有侵权,请联系处理。电话:0931-8411060。

© 2024 精读
删除内容请联系邮箱 287985332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