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我国桥梁装备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中铁大桥局研发的新一代智能悬臂筑桥机“虹鹰1号”在渝昆高铁洛泽河特大桥成功安装。该成就标志着我国桥梁施工技术迈入智能化、高效化阶段,为未来大型桥梁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智能悬臂筑桥机“虹鹰1号”的研发与安装完成。
“虹鹰1号”集成了人工智能、物联网、北斗定位等前沿技术,实现了智能化操控与精准化控制,核心优势包括智能化操控系统、控制系统、高精度定位系统以及装配化施工等。它的诞生将改变传统桥梁施工模式,大幅缩短工期并减少施工风险。
关键观点2: “虹鹰1号”在渝昆高铁洛泽河特大桥的首次应用。
该桥梁是我国在建的高速铁路中跨度最大、墩身最高的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目前,该桥梁已进入悬臂浇筑阶段,最大节段长度达6米。
关键观点3: “虹鹰1号”的研发使用彰显了中国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实力。
研发团队突破了多项关键核心技术,实现了造桥机的自动化程度和工效提升。数字孪生集中控制平台实时监控造桥机的结构受力、喷淋养护等方面,提高了桥梁建造质量和整套装备的安全性。
关键观点4: 展望未来,智能悬臂筑桥机的应用将开启桥梁建设新篇章。
随着“虹鹰1号”的投入使用,我国桥梁建设将迎来更加智能化、高效化的新时代。中铁大桥局研发团队将继续深耕智能筑桥技术,推动更多创新成果落地。
正文
近日
我国桥梁装备领域迎来重大突破
由中铁大桥局研发团队倾力打造的
国内新一代智能悬臂筑桥机
“虹鹰1号”
在渝昆高铁洛泽河特大桥
首套安装完成
这一新成就
标志着我国桥梁施工技术迈入
智能化、高效化的新阶段
为未来大型桥梁建设
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虹鹰1号”智能悬臂筑桥机集成了人工智能、物联网、北斗定位等前沿技术,实现了桥梁施工的智能化操作与精准化控制,其核心优势在于:
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实现一键操控,自主识别分析运行数据,并自动反馈校核,确保桥梁建设的精度与效率。
采用智能化传感器,结合环境监测数据,构建多态融合的安全预警分析系统,确保桥梁建设施工安全。
配备先进的北斗定位系统,误差控制在毫米级,确保桥梁建造质量与安全。
采用模块化设计,主梁钢筋布品化吊装,大幅缩短施工周期。
“虹鹰1号”的诞生将彻底改变传统桥梁施工模式,其高效的施工能力可大幅缩短工期,同时减少施工风险,特别适用于复杂地形和恶劣环境下的桥梁建设。无论是跨江大桥、跨海大桥,还是山区高架桥,“虹鹰1号”都能轻松应对,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注入新动能。
作为该设备的首次应用地,渝昆高铁洛泽河特大桥长524.9米,位于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城约5公里,为左右线双幅单线桥设计,主跨跨越洛泽河,该桥最高墩设计为H型双柱式刚架墩,高度达150米,是我国在建的时速350公里高速铁路跨度最大、墩身最高的预应力混凝土桥梁。该桥梁目前进入悬臂浇筑阶段,最大节段长度6米。
“虹鹰1号”的研发使用,彰显了中国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强大实力。研发团队经过多年技术攻关,突破了多项关键核心技术,如智能化行走,自动化调模,钢筋模块化吊装;实现了造桥机自动走行、实时监控、故障即停、精准控制走位等功能,提升了整套装备的自动化程度和工效,钢筋模块化吊装,提高施工质量与效率。数字孪生集中控制平台,实现造桥机的结构受力、喷淋养护、关键生产技术参数和生产进度管理等方面实时监控,提高了桥梁建造质量和整套装备的安全性。融合高精度北斗定位系统和远程一键控制系统,监测精度达到毫米级,远程发送控制指令至造桥机中央控制器,实现一键行走等功能。
随着“虹鹰1号”的投入使用,我国桥梁建设将迎来更加智能化、高效化的新时代。未来,中铁大桥局研发团队将继续深耕智能筑桥技术,推动更多创新成果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