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提醒孩子上课听讲,下课收拾桌子的“小妙招”(过了周末25春季班正式关闭报名通道)

陈忻儿童心理  · 心理学  · 1 周前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讲述了一位家长如何针对孩子特殊的学习状况,与老师沟通并尝试多种方法帮助孩子改善行为问题的过程。课程开始之初孩子因为某些行为问题受到老师的多次反馈,家长尝试了各种方法如使用“认真糖”、手把手教孩子收拾桌子等,最终通过与老师的沟通和调整,孩子开始在意老师的表扬并愿意改进自己的行为。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课程开始与孩子特殊的学习状况

文中介绍了课程开始的时间以及孩子的特殊状况,孩子因为生理特点在注意力、纪律意识和执行能力方面较差,因此遭遇一系列行为问题。

关键观点2: 家长尝试多种方法帮助孩子改善行为问题

家长采取了多种措施帮助孩子改善行为问题,包括使用“认真糖”、提醒孩子注意午休纪律、教孩子如何整理课桌等。

关键观点3: 与老师沟通的重要性与效果

家长与老师的沟通在解决问题中起到了关键作用。老师从最初直接批评到愿意听取建议、调整方式,与家长的沟通变得更加有效。

关键观点4: 接纳孩子的成长差异并鼓励其进步

文中强调了对孩子成长的正确态度应是接受他们的自然状态,并通过引导而非苛责的方式帮助他们成长。家长也为孩子的进步感到开心,并感谢遇到愿意配合和改变的老师。


正文

《从心理解孩子》25春季班刚刚正式开始上课。诚淀君说往年都有人在课程结束之后才来问的,所以他还留着一条门缝儿,大概会留几天。下周就正式关门了。可关注“诚淀”公众号,可以留言咨询客服。
这些所谓的“小妙招”不见得适合每个人。发出来只是想说,只要成人想办法,有时候办法还是有的。

louise15.12  
  孩子由于生理特点(A娃),在注意力、纪律意识和执行能力方面比同龄孩子差了些。

  尽管我每天人肉提醒孩子上课不要讲小话、要认真听课等等,也和老师沟通过孩子的特殊性,但那阵子,还是接连几天被老师找。(之前因为老师喜欢批评孩子,经过多次沟通,希望老师减少对孩子不良行为的批评,对孩子偶尔出现的好行为给予表扬强化,我说,如果孩子有任何问题,请老师第一时间和我沟通,我来配合解决)

  那几天我整个人都Emo了,情绪就像被阴雨雾霾笼罩,很低落。但我缓过神来,开始想办法解决。不能沉在这种状态中,不然孩子也因为我的情绪受影响。于是我开始尝试一些小办法。
  
  问题一:午休时间不守纪律讲小话  

我灵机一动,想到个下下策。
  我发现孩子如果嘴巴里面有点东西,反而比较容易专注。于是我去商店买了很多颗各种口味小糖果,让孩子每天带一颗“认真糖”去学校。午休时间打铃的时候,就悄悄把糖塞进嘴巴里,这样嘴巴张不开就不能找别人讲话了。
  孩子问:那如果别人找我讲话呢?
  我说:那你也不能理他,因为你一张嘴就露馅了。这样老师不仅知道你讲话了,还会知道你吃东西了。你就趴在桌子上假装睡觉或者看书就可以了。
  孩子开心得不行,像开启了某种”暗号任务“,每天放学回来还会告诉我他是怎么暗箱操作把糖塞进嘴巴里的。(因为老师不允许带任何零食去学校)
  试验了几天,没有被纪律委员记名,也没被老师告状了。后面我就把这个事忘记了,“认真糖”也早被他在家里就耗光了。

没想到昨天,孩子回来说:妈妈,今天老师表扬我了,午休听话名单上有我,而且我都没有吃“认真糖”。
  我立刻向他发射一波彩虹屁。我为自己,也为孩子感到开心。这个下下策总算是起了点作用。希望在老师和我的双重强化下,这类好行为出现的频率能够有所增加。
  
  问题二:课桌乱七八糟,不收拾

老师反馈后的第一时间,我就在放学后,领着孩子在教室里手把手带他做了一遍下课如何收拾桌子的动作,整理好桌子,还给他在课桌上贴了提醒纸,提醒他收拾桌子。
  但几天以后,孩子还是接连丢笔、忘带作业本。。。我想这个方法可能没奏效,提示贴他可能根本没看。
  于是我又换了种办法。

我把每天做完家庭作业后提醒他收拾桌子的提示语从“收拾一下你的东西”改成了“同学们,下课了”。哈哈哈哈。。。
  我就想着,我得让他形成条件反射,一听下课了,就知道要开始收拾桌面了。我告诉他,每天在学校只要听到下课了,就要知道要收拾桌子再离开座位。
  
  我在之后也和老师沟通了许多,请老师给他一些时间,慢慢长大,老师也愿意想办法给予一定帮助,尝试安排同学提醒他。
  
  这个老师是孩子三年级接手的新班主任。相比之下,之前的班主任更温和,从不纠结小问题,多通过榜样和奖励引导孩子;而这位老师性格直爽,管教更严厉。但我真的很感激她——在多次沟通后,她愿意听建议、调整方式,在不满孩子行为时,不再直接批评,而是转为跟我反馈、私下说教。慢慢地,孩子也不再说“我不喜欢这个老师”,反而开始在意她的表扬,愿意去争取。有时老师打电话时语气像气鼓鼓的气球,但等她情绪缓一缓,我们依然可以心平气和地沟通。甚至有一次,在我情绪崩溃、电话中哽咽时,她反过来安慰了我。

🌱关于那些“枝丫”


孩子的成长从来不是直线。

那些“不听话”“丢三落四”“坐不住”的枝丫,看似刺眼,实则只是他个体发展的自然状态。我们做父母的,也只能一点点修剪、一点点引导,既不苛责,也不放弃。

是的,我有一个A娃,和别的孩子不太一样。但也正因为这个孩子,我才遇见了这么多愿意配合、愿意改变的老师。人生的无常,在某种意义上,也变成了另一种幸运。


© 2024 精读
删除内容请联系邮箱 287985332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