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不是玩笑!北京遭遇十年一遇狂风,连吹48小时!山区阵风13级!

果壳  · 科学  · 6 天前

主要观点总结

北京即将迎来一场罕见的狂风,气象部门已经发布橙色大风预警。这场狂风由高空冷空气和温带气旋共同影响,风力预计将达到9到13级,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为了应对这场大风,人们需要了解风力等级和防范措施,注意高空坠物风险,避免外出,并留意官方气象预警。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罕见大风来袭

北京即将迎来一场罕见的大风,由温带气旋和强冷空气共同影响,风力预计达到9到13级,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

关键观点2: 风力等级和破坏力

9到11级的风力可以轻易折断树枝,造成行走困难;10级以上的风力能够拔起树木,对房屋造成破坏;11到13级的风力破坏力极大,可能导致建筑物受损。

关键观点3: 防范措施

面对大风天气,应尽量减少外出,待在室内;必须外出时,应注意安全,远离广告牌、大树、路灯等可能倒塌的物体;将阳台、窗外的物品收回室内,避免高空坠物风险。

关键观点4: 区分台风和大风

虽然风力强劲,但这次的大风与台风不同,主要由温带气旋和强冷空气共同影响,以西北风为主,没有伴随大量降雨。


正文

果壳x网易新闻网易号共创,联合发布


警报拉响!北京即将迎来一场罕见的狂风。


昨天上午,北京市气象台发出了大风橙色预警信号。这不仅仅是近十年来,北京首次发布覆盖全市范围的橙色大风预警,更引人注目的是,这次预警的发布时间竟然足足提前了一天半!


4月10日,北京气象台发布大风橙色预警 | 气象北京


熟悉气象预警的朋友可能知道,如此“迫不及待”地提前发布高级别预警,是极为罕见的。这通常意味着,预报员对于即将到来的天气过程有着极高的把握度,并且其强度和潜在影响都非同小可。


简单来说,这个提前拉响的警报,本身就在传递一个强烈的信号:一场极端且具有潜在破坏力的大风,正蓄势待发,直奔京城而来。


那么,这场让气象台如此“郑重其事”的大风,威力究竟如何?


屏住呼吸!这次的风堪比强台风登陆


根据最新的预报,这次北京平原地区的最大阵风将达到惊人的9到11级,山区更是可能达到11到13级! 


这是什么概念?翻开北京的气象记录,市区4月份的最大阵风纪录是11级,山区的纪录是12级。这意味着,这次的大风极有可能挑战甚至打破历史同期纪录! 这绝非危言耸听,而是实实在在的极端天气事件。


听到这里,你可能想问,不是还有个“平均风力6级”,听起来就还好?千万别被这个“平均数”迷惑了!在大风天气里,真正带来危险和破坏力的,往往是阵风。


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阵阵突然袭来的狂暴气流。由于空气流动的复杂性,尤其是在城市建筑或山区这种不平坦的地形上,气流会变得非常不稳定,形成湍流,导致风速时大时小。


北京气象台微博“气象北京”的预报


还记得上个月(3月25日) 那场同样由蒙古气旋带来的大风吗?当时北京市区出现了8-10级阵风,山区9-11级,门头沟的一个自动气象站记录到了12级阵风,而在海拔1200米的高山玫瑰园气象站,更是测到了接近15级(约每秒50米)的极端阵风。那次大风已经让人印象深刻。而根据目前的预报,即将到来这次大风,最大风力可能全面超过上个月。


更让人头疼的是,这场狂风还特别“有耐力”,预计将从4月11日夜间一直持续到4月13日夜间,足足影响我们两天左右,持续时间超长。


去年9月16日,强台风“贝碧嘉”登陆上海,海边阵风14级,上海市区的阵风也达到了10-11级,部分高楼、狭窄通道(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风口”)以及开阔水面出现了12级阵风,大风持续5-6个小时。


而这次北京预报的阵风强度,几乎可以和那次强台风登陆上海时的风力相提并论持续时间却要长得多


2024年9月16日强台风贝碧嘉穿越上海时的风场图 | 中气爱微博


上述两次大风都造成了不小的影响和损失。而这次北京即将面对的,是一场强度接近强台风登陆、持续时间可能破纪录的狂风过程。


狂风背后,谁是“幕后推手”?


如此猛烈的狂风,究竟是如何形成的?简单来说,这是一场由高空“不速之客”——一个被称为“切断冷涡”的家伙,携带大量冷空气急速南下,并“点燃”了一个强大的“温带气旋”所引发的。听起来有点复杂?别急,我们一步步拆解。


“急行军”的冷空气主力


这次大风的首要推手,是一股异常强大的冷空气


高空有一个巨大的冷空气团,通常它会随着大气环流按部就班地移动。但这次,其中一部分(也就是那个“切断冷涡”)像是脱离了大部队的先锋,带着“寒意”以惊人的速度向南冲刺


有多快?快到4月11日还在蒙古国,4月12日就能抵达遥远的广东,“日行千里”都不止!


这股冷空气不仅跑得快,而且“体格”强壮,实力雄厚——它所到之处,北方将迎来剧烈降温,有些地方降幅甚至超过15℃,东北地区还可能遭遇暴雪甚至大暴雪


如此强悍的冷空气,本身就蕴藏着制造大风的巨大潜力。


被“点燃”的巨大天气漩涡——温带气旋


当这股强冷空气急速南下时,它会与前方相对温暖湿润的空气激烈碰撞。这种冷暖交锋,很容易催生出一个巨大的天气系统——温带气旋。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在陆地上生成的巨大“天气漩涡”。(注意,它跟我们熟知的、在热带海洋上生成的热带气旋,也就是台风,是两码事。)


这个温带气旋发展得异常迅猛,强度也十分可观。气象预报显示,它的中心气压可能低至980百帕左右。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呢?你可以简单理解为,气旋中心是个强大的“抽风机”,气压越低,吸力越强。这个数值,甚至可以媲美一些中等强度的台风,比如2018年的台风“安比”。


4月12日冷涡南下示意图 | 作者提供


 “高压锅”效应:陡峭的气压梯度


光有一个低气压的“抽风机”还不够。巧的是,在这个迅速加强的温带气旋旁边,还有一个势力强大的冷高压你可以理解为一个往外“吹气”的区域)在“虎视眈眈”。


一边是极力往里“吸”的低气压(气旋),一边是使劲往外“推”的高压,两者在北京附近形成了巨大的气压差——最大可能超过50百帕!


就像水往低处流的道理一样,空气也会从高压区疯狂地涌向低压区,形成大风。这个气压差越大,我们称之为“气压梯度”越陡峭,风力也就越猛烈。这次京津冀地区正好就处在这个“风口浪尖”上,承受着巨大的风力冲击。


“火上浇油”的冷暖对决


还有一个因素可能为这次大风“火上浇油”。在冷空气大举南下之前,华北地区经历了一段异常温暖的天气,甚至在4月7日还出现了30℃以上的高温。这就使得冷空气到来时,冷暖对比更加悬殊和激烈。这种剧烈的冷暖交汇,就像一盆冷水猛地浇在热油锅里,不仅会产生“刺啦”的响声,还可能激发“对流”活动。


什么是对流?你可以想象成空气因为冷热不均而开始剧烈地上下翻滚。这种翻滚,有时会把高空中原本就很强的风,“拽”到近地面来,导致地面上的阵风变得更加狂野和难以预测。


4月12日温带气旋风场示意图 | 作者提供


总结一下:这次北京的狂风,是跑得快、实力强的冷空气先锋(切断冷涡),撞上暖空气后催生并加强了一个巨大的天气漩涡(温带气旋),同时旁边还有一个强大的冷高压“助推”,形成了极大的气压差(陡峭的气压梯度),再加上前期偏暖加剧了冷暖对决,可能激发对流…… 多种因素叠加,共同造就了这场罕见的极端大风天气


风力知多少:9到13级意味着什么?


预报中反复提到的9-11级,甚至山区11-13级的阵风,具体有多可怕呢?


我国现在使用的风力等级,仍然沿用国际通用的蒲福风级标准。这个风力等级标准,最初只有0-12级,后来扩充到了17级,超过17级的统称17级以上。它就像一把衡量风威力的尺子:


  • 8级风(大风):就能轻易折断小树枝了。

  • 9级风(烈风):房顶上的瓦片可能会被掀起,老旧的砖瓦房可能出现轻微损坏。行走会相当困难

  • 10级风(狂风):树木可能被连根拔起,即便是坚固的房屋也可能受损。在陆地上,人基本无法站立。

  • 11级风(暴风):可以损毁不牢固的门窗,吹坏简易搭建的建筑(如活动板房、工棚等)。陆地上极少出现,破坏力巨大。

  • 12级风(飓风):陆地上极为罕见,能造成广泛的严重破坏。

  • 13级及以上:破坏力更是难以想象。


我国目前使用的风力等级表 | 中国气象科普网


对照来看,这次北京平原地区预报的最大阵风达到了9到11级,山区更是可能达到11到13级!这意味着:


  • 出门要注意安全:在户外特别是建筑密集区的峡管中骑车、行走,体重轻的人有可能会被吹倒;有可能会被狂风加速的树枝、碎屑打中,增加伤害概率。


  • 树木花草面临严峻考验:不少树枝会被折断,一些根基不牢或不够粗壮的树木可能被吹倒


  • 建筑和设施面临风险:广告牌、路灯、临时搭建物、活动板房等简易建筑,以及一些年久失修或本身就不够牢固的门窗,都可能在狂风中受损甚至被破坏。


  • 高空坠物风险增加:放在西北方向开放式阳台上未固定的花盆、杂物,晾晒的衣物,以及建筑外墙上可能松动的物件,都可能被狂风吹落,变成危险的“空中飞弹”。


需要注意的是:这不是台风


尽管风力强劲,但这次的狂风与我们通常在东南沿海地区听到的“台风”有所不同。它是由温带气旋和强冷空气共同导演的一场大风,主要吹的是干燥的西北风,风向比较固定,并且几乎没有雨雪相伴。这与台风常常带来的狂风暴雨有显著区别。


因此,虽然同样需要警惕大风的破坏力,但这次北京防御的侧重点主要在于“风”本身,而非“雨”。


狂风当前,如何“保平安”?


了解了这么多,最重要的还是知道我们该如何应对。


面对这样一场具有潜在破坏力的狂风,尤其是从4月11日夜间到4月13日白天这段风力最强的时段,请务必把“安全第一”刻在心上。


核心原则:非必要,不外出!


最安全、最有效的防风措施,就是老老实实待在室内,特别是避免前往山区、河边、开阔地带等风力更强、危险系数更高的地方。爬山、逛公园、户外团建等活动,务必取消或推迟。


在家这样做,守住安全防线:


  • 关紧门窗最关键:仔细检查并确保所有门窗都已关紧、锁好。特别是朝向西北(本次主风向)且感觉不够牢固的高层窗户,如果担心玻璃在强风下晃动或碎裂,可以考虑在玻璃上用胶带贴成“米”字形,主要是为了防止玻璃碎裂时碎片飞溅伤人。但请记住,这并不能加固窗户本身,窗户自身的结构强度才是根本。结构牢固或不朝向迎风面的窗户则无需过度担心。


  • 阳台窗外要清空:务必将阳台、窗台上容易被风吹动的东西(如花盆、晾晒的衣物、杂物等)收回室内,或妥善固定。这些物品一旦被吹落,不仅是自家损失,更可能变成伤人的高空坠物。


  • 留意异常声响:如果听到窗户、外墙或屋顶有异常响动,要保持警惕,尽量远离可能存在风险的区域


2024年5月,狂风吹断了海淀区的一棵大树 | 杨磊


如果必须出门,这些救命细节请牢记:


  • 减少户外停留时间:尽量选择地铁等地下交通方式,缩短暴露在室外的时间。驾车出行也要注意横风影响,减速慢行,远离大型车辆。骑自行车或电动车?强风中极其危险,强烈不建议


  • 危险区域,敬而远之:行走时,务必远离广告牌、大树、路灯、电线杆、临时围挡、老旧建筑的外墙、脚手架等,它们在强风下可能倒塌或有坠物风险,务必远离。


  • 警惕“风口”:在高楼之间、狭窄胡同、过街天桥、隧道口等地方,风力会因为地形压缩而突然增大,形成“风口”。通过“风口”时要格外小心,体重较轻的人甚至可能被吹倒。


  • 做好个人防护: 戴上帽子、口罩、防风镜,可以减少风沙侵袭。穿不易被风吹起的防滑衣物。


对于自行车、电动车等,停在室外开阔地或“风口”处,很可能被成片吹倒。最好的办法是停放到地下车库或室内。如果条件不允许,也要尽量寻找避风的角落停放,远离可能倒下的树木、广告牌或围墙。汽车也是一样。


至于天上的鸟儿,也许你会为它们担心。不过,野生鸟类通常能提前感知并找到避风处。这次北京的大风虽然猛烈,但相对干燥,对它们的直接威胁可能不像伴随雨雪的湿冷大风那么大。大自然有其规律,我们更需要关心的是自身的安全防护。


总之,面对这场罕见的强风天气,请大家务必提高警惕,做好充分的准备,平平安安地度过这次风雨(哦不,是风,没雨)的考验!


作者:郑远

编辑:Steed

封面图来源:ChatGPT


 一个AI 

硅基AI能基于数据模拟风暴路径,却无法理解碳基人类在明知有风险时依然选择外出的决策逻辑。


本文来自果壳,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如有需要请联系sns@guokr.com

© 2024 精读
删除内容请联系邮箱 2879853325@qq.com